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經濟社論-分紅費用化 員工與股東爭利?
2010/01/08 23:41:09瀏覽1185|回應0|推薦1

【經濟日報社論】2010.1.8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在接受電視媒體專訪時表示,願意就員工分紅費用化議題與財政部相關官員辯論。郭董事長認為,員工分紅入股是獎勵員工、吸引人才最好的方式,台灣卻一味抄襲美國制度將員工分紅費用化,不但造成員工與股東爭利,從美國經驗觀察也未必能解決企業肥貓問題。可惜的是,被點名的財政部第一時間跳出來澄清主管機關應該是經濟部,而並未直接回應郭董事長的論點,白白喪失了一個政策說明的好機會。  

  員工分紅費用化,顧名思義便是將公司用紅利名義發給員工的獎酬,以費用編列。事實上,公司無論以任何名義發給員工的酬勞,本即屬公司負擔的人事成本,殆無疑義。分紅費用化之所以在我國引發爭議,係因我國公司法規定,員工分紅屬稅後純益,不列為費用,故以往公司往往藉由員工分紅壓低人事成本,使得盈餘大幅膨脹,達到「美化」財報的效果。這種「異常」的現象持續多年後,終於在商業會計法修正後獲得匡正,分紅費用化制度也在2008年正式上路。這不但衝擊公司盈餘,對享受分紅入股的員工,特別是高科技產業,在稅負優惠不再後,其實質所得亦大幅下降。蓋促產條例已於去年底走入歷史,股票紅利不再享有以面額課稅的優惠,在無法節稅以及避免稀釋股東權益的考量下,紅利現金化已成未來趨勢。以聯發科為例,其今年員工分紅中現金紅利所占比重即可望由15%提高至50%

  回到郭董事長的論點,員工分紅費用化果真會導致員工與股東爭利?在費用化後,倘公司為留才而維持高額員工分紅,投資人果真會因此給予公司較差評價?

  數字會說話;聯發科今年預估員工分紅占稅後純益之比重高達25%,但其近日股價表現依舊強勢,表示聯發科仍獲市場正面評價,可見分紅費用化不會一面倒地降低公司市值。而縱使在過去尚未實施分紅費用化的時代,理性的投資人也會自行設算其對於盈餘稀釋的影響,也就是自己「費用化」,以給予公司相稱的評價。至於郭董事長謂美國在費用化後仍未能解決企業肥貓問題,其實正凸顯真正問題之所在,就是公司治理失靈。也就是員工獎酬制度未能確實落實,以致員工紅利和其表現出現落差。要解決此問題,除應將員工分紅費用化以提高獎酬透明度外,更應設計出合理的報酬組合以提供員工正確誘因。

  從這個角度看,分紅費用化制度應有彈性報酬組合與適切課稅設計的配套措施。我國由於證券交易所得免稅,故長久以來公司多選擇以配股作為發放員工紅利之方式。股票作為報酬的型態,在相當程度內可調和員工與公司之利益,使之趨於一致。惟於促產條例落日後,員工分紅配股改採實價課稅,且於取得時無論有無售出即應繳納。員工為了繳稅勢必得出售部分股票,而無法長期持有。如此一來,恐怕會造成員工對於公司股價表現過度敏感,追逐短期暴利而忽視公司長期穩健經營。解決之計,首應提供企業足夠彈性設計報酬種類,例如分紅所配股票為限制型股票。次應隨報酬設計之多樣性,採取相應之課稅措施,達到郭董事長所稱之「培養稅基」。

  猶記得金融海嘯過後,各國紛紛開始檢討報酬組合的合理性。然而隨著經濟復甦,投資銀行似乎又故態復萌,開始發放巨額紅利,醞釀下一波泡沫危機。在後金融海嘯時代,我們更應該戒慎恐懼,不要在此關鍵時刻因為報酬組合、課稅設計的不當,而埋下另一波泡沫危機甚至是金融海嘯的種子。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pa285&aid=3668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