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立報社論:後冷戰20年
2010/01/06 00:06:49瀏覽335|回應0|推薦1

台灣立報╱社論╱2010-01-05 20:44 

  進入2010年,全球在兩年多金融災難與經濟衰退的餘悸中,迎接元旦開始《里斯本條約》生效的歐盟新里程、「東協101」自由貿易區正式運行,以及兩週前美國結束20多年孤立而參與地球氣候新協議;在這些前途仍滿布荊棘的全球新希望之中,世人真正應該覺悟與體認的是:2010年最重要的意義,其實是冷戰束20年。

  20年前的1990年,在前一年秋的柏林圍牆倒塌之後,蘇聯與東歐劇烈動盪,而德國統一之勢不可遏止,華沙公約集團前線東德的必然脫盟、蘇聯垂危無力再強控衛星國,以及中、東歐共產國家經貿自由化並脫蘇化,終於導致華沙公約的解散、蘇聯藉它對抗西方的兩極體系瓦解,冷戰結束。

  所謂「冷戰」,是指1950年代以來,美蘇各正在大力發展的毀滅性核子武器、強控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與華沙公約組織而鎮制全球,雙方為避免核武毀滅大戰,不進行正面衝突的熱戰,而代之以另兩類詭異的輔翼型對抗:一面在歐洲互相以德國分裂為前線的武備競賽心理戰、與長期疲勞式的裁軍談判,另外在工業國家之外的第三世界進行「代理戰爭」──韓戰、越戰、非洲弱小民族的獨立解放戰爭、拉丁美洲的反殖民反獨裁解放戰爭……

  「冷戰」之「冷」,其實是美蘇與第二世界的工業國的詐欺名詞。因為整個這個時代的第三世界都在熱戰之中,直到冷戰末期的非關資本、共產意識形態對抗的兩伊戰爭與阿富汗抗蘇之戰,第三世界都在戰火、殘破、浴血、流離、貧困與落後之中掙扎。

  1990年冷戰結束,在華沙公約解散與美蘇結束對抗的「主體」情勢之外,其實是在柏林圍牆倒塌再前一年的全球大弭兵運動──兩伊戰爭停戰、蘇聯自阿富汗撤軍、越南自柬埔寨撤軍的三大代理戰爭的結束,也就是第三世界在美蘇「第一世界」與歐洲的「第二世界」之前,先走向解放、新生與和平。

  極為諷刺的是:第三世界從代理戰爭的殘酷血泊桎梏解放、間接影響全球冷戰結束,而冷戰「主體」的歐洲本身,卻在後冷戰的第三年爆發南斯拉夫解體的熱戰──此前第三世界「專利」的代理戰爭,以變形而更為慘酷血腥的方式在巴爾幹肆虐8年之久,並且使北約捲入。而歐盟的誕生與成長壯大,在光明面的吸納前華沙公約國這個成就之外,附帶的就是醜陋詭詐的犧牲巴爾幹,背後則是蘇聯瓦解後俄羅斯無能之中,美歐在保留下來的北約明爭暗鬥。

  相對於歐洲在後冷戰「恢復」了熱戰,第三世界,尤其是東亞,是真正地進入了和平。2009年底哈佛大學教授弗格森在倫敦金融時報撰文指出的「亞洲最新、規模最大的工業化革命」,其實是在這個長期和平的基礎上,建立發展起來的;在國際關係與新經貿文明上的成果,就是「東協101」在2010年正式運行。

  而巴爾幹熱戰於1999年結束之後也僅兩年,美對歐爭奪北約領導權的詭謀,就演變出「反恐」戰略而駐軍伊拉克、阿富汗,並深陷其中。

  後冷戰20年,東亞、歐、美命運的對照,顯現出和平的珍貴,及其所必然帶來的發展與繁榮昌盛。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pa285&aid=3658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