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經濟社論/看清兩岸貿易真相
2015/01/12 22:14:53瀏覽125|回應0|推薦2

2015-01-09 01:44:17 經濟日報 社論

2014年全年的對外貿易總額即將公布,預料仍維持成長趨勢,但台灣對大陸的貿易依存度,雖有下降,依然會被質疑過高,央行總裁彭淮南已多次提醒國人注意對大陸依存度太高的問題。事實上,進出口統計不能單純從表面數字來解讀,應該從貿易的附加價值來衡量,才能更精確表達貿易的真相,政府訂政策才不致被誤導。

日前劉瑞文、徐世勳等財經學者發表「兩岸貿易的真相」論文,指出台灣傳統的貿易統計資料誇大了對大陸的依存度;如果用比較科學、客觀的附加價值估計,其實台灣不應擔心兩岸貿易開放對台灣的衝擊,反而應該重視對大陸出口附加價值不斷下降,甚至愈來愈多的附加價值被外國所賺取的問題。因為財政部海關採用的是傳統的計算方法,通關放行的貨物不論其出、進次數多寡,均分別計入出、進口統計,而將進口的中間產品金額隱含在出口總額中,顯然和現行國際產業分工(商品從設計、生產、行銷分散在不同國家進行)實況脫節,以致墊高出口統計數字,無法呈現對外競爭力,甚至誇大了貿易依存度。

若採用歐盟資助設立的「世界投入產出資料庫」,掌握台灣與全球貿易的成本、產銷與進、出口資訊,追蹤產品流向與計算附加價值,將出口拆解再歸併為四大類:本國從外國所獲取的附加價值、重回本國的附加價值、外國獲取的附加價值份額及重複計算,則更能釐清兩岸貿易的真相。

真相之一就是,台灣的出口總額超過實際附加價值的失真率高,尤其以大陸的失真率最高。以2011年為例,對大陸的出口總值為1,272億美元,附加價值僅有454億美元,實際賺得的附加價值不到出口總額的36%,失真率超過六成。相對地,對美出口值為468億美元,附加價值為349億美元,對美國的失真率則僅有25%

真相之二就是台灣對大陸的貿易依存度實際上不高。按財政部出口統計表面上將近38%,但按附加價值計算則僅有26%,對美貿易依存度按附加價值計算則近20%,並非表面上的14%。換言之,對大陸貿易依存度實際上不是問題,附加價值率太低才是問題。

真相之三是,台灣出口總額中,真正從國外賺取的附加價值率逐年遞減,從1995年的67%降至2011年的52%,反而是外國所瓜分到的及重複計算的比重分別由1995年的33%擴增至2011年的48%。也就是台灣出口總額雖然愈來愈多,但台灣獲取的比率卻愈來愈少,外國人所賺取的比率愈來愈高。此一整體出口的警訊也值得警惕。

真相之四就是,台灣出口主力的電子與光學設備業,附加價值率其實很低,只有出口統計值的16%而已,不及同業在美國的61%,也不如日本和南韓,甚且低於整體產品對大陸的比重,顯示台灣高科技產品以直接出口為大宗,代表台灣產業參與全球價值鏈仍是居於中上游的位階,除了創匯比率偏低,在國內支援其他產業的關聯效果不高,致無法藉由下游產品的出口擴增附加價值的效益,也成為台灣產業在國際貿易上淪為代工賺微薄利潤的縮影。

因此,政府有必要在未來貿易的統計上改採附加價值比率,才能正確反映兩岸貿易的真相,並對未來制訂貿易政策有正面的啟示。積極面的貿易政策就是透過前端的研發設計、關鍵技術的突破,以及後端的品牌和市場行銷來提高出口產品的附加價值;消極面的貿易政策就是透過參與各種區域性的國際經貿組織和雙邊、多邊的自由貿易協定機制,降低貿易上的種種障礙因素和成本。

前者是老生常談,卻是漫漫長路;後者在後有追兵,前有強敵的競爭環境下,早已刻不容緩,再蹉跎下去,對大陸沒有影響,卻對競爭對手有利,對台灣有害。因此台灣對大陸或與其他國家的貿易談判,只要有合理的損害補償機制配套,任何能降低關稅或管制障礙的措施,應能具體提高我方出口動能和附加價值比率,提升台灣在全球價值鏈中的角色,朝野政黨實在應該深切體認兩岸貿易的真相,沒有時間再內耗下去了。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pa285&aid=20140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