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高教105大限 轉介失業教授到產業
2014/11/02 17:03:41瀏覽148|回應0|推薦0

【聯合報記者林秀姿/台北報導】2014.11.02

105學年大專新生數預估將驟減2萬多人。教育部長吳思華面對高等教育的「105大限」,表示要勇敢掀開壓力鍋,把大學倒閉潮導致的教授失業,變成「高級人力重新分配」的轉機,將在年底前成立專案辦公室,轉介適合教師到產業界,協助產業升級,創造雙贏。

吳思華昨接受本報專訪表示,高級人力重新分配方案包括由企業成立研究中心,教育部轉介適合的教師轉職到研究中心,協助企業研發;二是獎勵輔導教師創業;三是輔導教師轉進公部門,比如文化部、交通部需要專業的文史工作者、觀光產業規畫人才;四是海外辦學,協助教師到海外授課研究。

吳思華表示,台灣碩、博士畢業的高級人力有七成集中在大學,但國外只有四成留在大學、六成分散在社會各領域,這凸顯台灣高級人力過度集中學界,對國家發展很「不健康」。

各大專院校現都嚴陣以待105年新生數驟減的「虎年海嘯」,次年兔年新生數還要再減1萬多人,兩年共少3萬多新生,可能造成2千多名大專教師失業。吳思華表示,要把大學數從現在的162所,減至較符合經營效益的100所左右,估計將有14千多名教師失業。

吳思華透露,教育部正和經濟部、科技部等進行跨部會研議,規畫高級人力重分配,讓台灣可以順利轉型成知識型社會。他強調,大學退場造成的教師失業,絕不只是失業救濟問題,政府與社會都有責任創造機會,讓高級人力從教學現場移動到產業界。他說,拋出這些議題、掀開壓力鍋,是為了讓產官學各界及早規畫,年底前提出跨部會高級人力規畫報告,且在教育部成立專案辦公室,成為產業界與學界的媒合平台。

吳思華接受最新一期「評鑑雙月刊」專訪也談到,大學退場作法上有三種可能的規畫,包括提前退場、合併、轉型。他提到韓國轉型經驗,韓國漢陽大學位於郊區的校區鼓勵企業進駐設立研發中心,讓學界與產業有更多連結,也是讓高級人力協助企業轉型的好例子。

高教105大限/高級人力重分配 「退場師的機會」

【聯合報記者沈育如、林秀姿/台北報導】2014.11.02

高教105大限即將來臨,屆時新生人數驟降,大學將面臨倒閉潮;教育部提解方,要幫大學轉型、教師轉介至產業界。有大學校長表示支持,認為是退場教師的好機會;有學者表示,教師也要靠自己努力突圍,不能光靠別人。

政大教育學院院長湯志民表示,「高級人力重新分配」是大計畫,因為教師轉業不容易,也要看企業吸不吸納這些人才。他認為,已經積極做產學合作的學校,教師較有機會轉到企業界。

湯志民也說,此計畫是政府一番美意,但教師也要自己提升實力,「產品若好大家都搶著要,不能光靠別人。」

大葉大學校長武東星建議,未來學校數減少後,可移撥部份大學獎補助款給接收大學教師任職的單位,如其他大學、法人研究機構、企業等,成前兩年用人的三分之一薪資;也把有補助的前兩年當成聘雇緩衝期,考驗老師是否適合任用,或者需再輔導轉任其他單位。

實踐大學校長陳振貴贊成教育部輔導教師轉往產業界,也建議教育部,把學校輔導老師到企業實習的成績,也列入各校申請補助款、校務評鑑的指標。

不過,台大心理系教授黃光國認為,很多教師終其一生只會教書,教育部必須發揮教師專長,才能順利其協助轉型,否則即使現在餐飲熱,「老師也不可能跟你去開餐館。」

師憂失業 願換跑道

【聯合報記者羅建旺、鄭宏斌/連線報導】2014.11.02

「借重教師專長為部會加值,樂觀其成!」蘭陽技術學院一名教師指出,不少老師深具業界實務經驗,或在公部門任職過,用借調或轉職的方式換跑道重新出發,是個好方法。

這名教師表示,具專門技術或證照的老師,可能比較容易轉到產業,比較難安插的是一些共同科目的老師,如數學、物理、化學等,建議可以透過與一定規模企業的合作,分享資源,或引介加入企業的研發部門發揮所長。至於海外辦學,他認為也可行,以兩岸為例,台灣缺學生、大陸缺老師,最快方法應該是開放陸生。

興國管理學院模特兒與展演學系主任吳亮儀表示,教育部研擬的退場機制應考量「心理層面」及「未來變因」。有些教師在學術界已待一、二十年,若少與外界交流,如今卻因少子化,迫使教師轉往業界,恐會拉不下臉,「尤其是男老師,心裡更慌!」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pa285&aid=18637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