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8/15 22:44:27瀏覽239|回應0|推薦0 | |
九合一選舉鑼密鼓緊,各媒體與相關機構均積極發表民調。唯不準確的民調足以誤導選情,形成民主變調。 以上次總統大選為例,民進黨提名民調,5家機構預測蔡主席平均贏10%,結果是輸近7%,證明民調的誤差可達到近17%! 民調不準確的原因有二:第一、主觀作假。由黨部主辦的民調,作假的可能性極微。其他機構的民調,就很難判斷。 第二:客觀上知識與技術不足。所有民調機構幾乎使用同一家的電話調查系統,常年以來作業程序一樣,沒有隨著社會變遷而改造,大家的作法都被「綁死」在系統之中,所以會一起錯得一樣。 有的民調改採管理行為跨領域研究方式,結果就較正確,預測誤差較小。以下建議幾項判斷民調正確性的準則: 只採用電話簿抽樣,一定不準。從樣本的數字推論為全體的數字,樣本必須具備「隨機性」,白話文就是每個樣本必須有相同被抽中的機會。實務上就是:1.必須掌握完整母群清冊。2.每個被抽出的樣本不得替代。所謂「母群清冊」就是包含所有選民的名單。 民調若「以某縣市住宅電話簿抽樣」,該民調就可能有很大誤差。因為當前住宅電話不登記者的比例過高,清冊不完整而損傷隨機性。 3天以內調查完成,一定不準。當前打一輪電話可能找不到20%的樣本。而調查機構作業只有1、2天,都是馬上加抽替代樣本。這造成原來80%的人,應該被訪問,結果沒有被訪問到;而又有80%的人,被訪問到的機會,又比別人高1倍。 而第二輪又只能找到20%,一般民調機構要加抽11輪,造成最後的誤差樣本,遠多於正常隨機樣本。許多是常在家中的「靜態」成員,投入社會活動多的積極成員反而偏少。 沒有報告「家庭分裂投票」比例,非常容易不準。一個電話號碼代表的是一個家庭,一般民調一個號碼只訪問一個人,等於認定一家會投同一候選人。其實一家人可能分別投不同的人,在都會地區,分裂投票已經到達3成,如果對3成的選民產生誤判,預測自然不易準確。 採用不切實際的問法,非常容易不準。許多受訪者不願意直接說出投票對象,坊間民調機構就發展出了所謂對比法、互比法。但請各位讀者想一想,假如你去買水果,會把根本不想買的水果比來比去嗎?這些沒意義的「比分」,其實只造成分析的困難。 有些受訪者還會故意反答,一般民調都沒有作結構過濾設計,無法區別受訪者的真實與隱藏態度。 沒有處理新科技的新威脅與新機會,非常容易不準。行動通訊已大幅度取代市話通訊,但坊間民調全部都還是依賴市內電話。 新科技會帶給舊有程序許多威脅,但也同時帶來新機會,可信的民調必須整合新媒體的資料收集方法,與應用新數位流量分析技術。(作者為世新大學資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