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知識大觀園】學科新鮮世
2012/02/13 11:42:24瀏覽139|回應0|推薦3

整理/編輯室
Biology

香港禽流感疫情 升至嚴重警戒


       事隔三年,香港再爆禽流感危機!香港衛生單位於 2011 年 12 月 21 日在長沙灣家禽批發市場,驗出一隻宰殺的雞隻患有 H 5 N 1 禽流感,當局為快速防疫,下令撲殺一萬九千多隻活雞,執行前並再度抽驗雞隻,確認疫情是否擴散。同時將禽流感應變提升至嚴重層級,並暫停所有活禽銷售與進口二十一天,盼能防止疫情擴散。

       目前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已從死去的雞隻抽出 H 5 N 1 禽流感病毒進行基因排序,以便確定病毒是否為變種,此外,禽流感病毒的潛伏期約一星期,必須留意這段期間是否再有感染個案,因為人類對 H 5 N 1 禽流感病毒無免疫力,研究人員擔心傳到人身上恐怕會產生突變,變成人傳人型態蔓延至全世界。

       在香港,只要出現禽流感案例,民眾就為之色變,1997 年全球第一例人類感染禽流感的地點就在香港,當時造成十八人感染、六人死亡,比 SARS 的死亡率還高,港府當年全面撲殺家禽防堵疫情。沒想到 2003 年疫情再度爆發,疫情從起點越南迅速擴散到東亞地區,中國大陸南從廣東,北到甘肅,皆籠罩在疫情中,香港也難逃一劫,東亞幾乎全面淪陷,整體死亡率遠高於 1997 年的疫情,使得全球民眾人心惶惶。

       各國當局也呼籲民眾,在禽流感疫情增溫時,盡量避免去疫情警戒國家旅遊,並避免徒手接觸鳥類或家禽類,出入公共場所記得戴口罩並多洗手,注意個人衛生是自保的第一步。

延伸閱讀
1《國一生物》:「生命的多樣性」
1《高一生物》:「生物多樣性」


History/Geography 

金正日么子繼承亡父 成為北韓新領導人

       金正日的么子兼接班人金正恩,是中央軍委會的副主席,在金正日去世後,成為北韓的新領導人,北韓媒體尊稱金正恩為「革命偉業的繼承人、人民的領導人」,正式宣告金正恩時代來臨。

       根據北韓媒體報導,金正恩將維持金正日倡導的「先軍政治」路線,這意味著金正日所推動的對外政策將繼續發展下去。南韓情報官員及分析家預測,金正恩的姑媽金敬姬和擔任國防委員會副委員長的姑丈張成澤將輔佐金正恩,共同治理北韓,這樣的輔政領導模式,可說是 1948 年北韓建政以來首見,畢竟金正恩雖有金正日生前建立的支持班底,但權勢恐仍不及其父祖。

       另外,金正日驟逝,也使中國不得不重新思考與北韓之間的國際關係,中國最擔心兩種可能狀況,一是北韓發生動亂,使大量饑餓的難民跨界湧向大陸;二是朝鮮半島在南韓主導下恢復統一,因為這將終結中國對北韓經濟的掌控權。因此,為了確保與北韓的經濟互動,中國已公開表示將持續提供北韓經濟支援。

       中國當局已邀請金正恩到訪,以期說服北韓仿效中國,一面推動市場經濟改革,一面實施政治上的獨黨控制。金正日生前雖多次訪中,卻從未全面奉行此一模式,因為推動經濟改革,可能會引發民眾對民主的潛移默化,為了避免喪失政治上的絕對控制權,他始終維持現狀。

延伸閱讀
1《國二地理》:「亞洲1東北亞、東南亞與南亞」/《國三地理》:「人與時間、全球關聯」
2《國三歷史》:「近代世界的變遷」
1《高二地理》:「東北亞」
2《高二歷史》:「第二次世界大戰、冷戰的形成及東亞世界」



Geoscience 

天文學大突破 發現兩個類地行星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的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科學團隊,又為尋找「類地(球)行星」帶來一次重大的突破,12 月 5 日公布發現第一個類太陽恆星,以及體積可能適宜人居的最小太陽系外行星。

       該團隊首次觀測到位於天琴座,距離地球約一千光年處,有兩個與地球大小相仿的類地行星,分別是直徑約為地球 1.03 倍的行星「克卜勒—20 f」,以及直徑為地球 0.87 倍,體積和金星相近的「克卜勒—20 e」,此二星共同環繞著與太陽同級的 G 型主恆星「克卜勒— 20」運轉。

       這兩個新發現的類地行星至少有三個類木行星(即氣體巨行星 gas-giant)相伴,此一恆星系算是目前已知者當中較大型的。不過這個恆星系和我們的太陽系很不同,在太陽系中,地球及金星、火星等類地行星距離太陽較近,木星及土星等類木行星則位於外圍;但「克卜勒—20」家族中,「克卜勒—20 f」、「克卜勒—20 e」及三個海王星大小的行星分散排列,而五顆行星與主恆星的距離都小於水星和太陽間的距離(水星是距離太陽最近的行星),科學家表示類地行星及類木行星的公轉軌道如此交錯羅列的情況,這還是第一次見到。 

       「克卜勒—20 f」與「克卜勒—20 e」均為岩石質行星,前者的公轉週期約六個地球日,後者約二十個地球日。由於公轉週期短,並且推測地表溫度極高,不適合生命生存。不過研究領導人佛瑞辛指出,這兩顆行星上原本很可能有生命存在過,因它們過去和主恆星的距離可能比較遠,地表溫度較低,具備孕育生命的條件。

延伸閱讀
1《高一地科》:「人與地球環境」、「太空中的地球」



Physics/Chemistry/Biology/Geography

細懸浮微粒 恐致肺癌

       癌症是臺灣十大死因之首,而肺癌則是各類癌症中死亡率最高者!根據國內統計,每年約有七千人罹患,平均每天有二十人死於肺癌,其中又以得到肺腺癌的人數最多。臺灣女性在半世紀以前是每十萬人有一人患肺癌,現在則是每二十人就有一人得到肺癌,但 75%得肺癌的女性並沒有抽菸習慣。馬偕醫學院助理教授江盛表示,臺灣吸菸人口下降,但肺腺癌發生率卻逐年上升,其中一大主因就是空氣中細懸浮微粒(PM 2.5)濃度太高。


       細懸浮微粒主要來自車輛、工廠、焚化爐之廢氣,尤以柴油車所排放的廢氣所含細懸浮微粒體積最小,排放量最大,約為一般汽車的一百倍,因此引發人體呼吸道疾病及癌症的可能性也愈大。另外,燒香、燒金紙、點蚊香所產生的煙,還有花粉、昆蟲糞便、人及寵物的皮屑等,也是環境中 PM 2.5 的主要來源。

       PM 2.5 粒徑約為頭髮直徑的 1/25 寬(2.5 微米),愈小的超細懸浮微粒愈麻煩,因為大於 5 微米的微粒可被鼻毛和肺部的纖毛攔阻,經由咳嗽、打噴嚏即可排出體外,但 PM 2.5 能穿越細支氣管壁直達肺泡,同時干擾肺內的氣體交換,易引起發炎反應,也會引發自律神經不平衡,長期下來健康會受到嚴重影響,特別是心、肝、肺、腎及大腦等器官。

       哮喘、心血管疾病均早已證實與 PM 2.5 密切相關,經追蹤分析結果顯示,1994∼2007 年沙塵暴約侵襲臺灣三百八十次,比對沙塵暴襲臺時間與這十四年間臺北盆地的三十三萬名死亡人口資料發現,心血管疾病患者占死亡人口 28%、呼吸道疾病患者占 10%,每次沙塵暴來襲,心血管與呼吸道疾病患者之死亡率皆提高,顯示沙塵暴與心血管、呼吸道疾病的惡化密切相關。

       臺大公衛學院副院長詹長權強調,PM 2.5 屬細菌級的空氣汙染物,只能以 N95 口罩防護。大陸沙塵暴每年都會隨著西風向東傳送,進而影響韓國、日本,甚至遠及加拿大、美國西岸,而其中約有 25%會隨著強勁的東北季風,被吹送到臺灣,嚴重影響本地空氣品質,因此政府應訂定更嚴格的空氣汙染指標,以減少會產生 PM 2.5 產物的工業製品,並加強宣導預防空氣汙染,才能降低細懸浮微粒對國人健康的威脅。

延伸閱讀
1《國二地理》:「中國的自然環境」
1《高一地理》:「氣候概說」、「氣候類型」/《高二地理》:「中國的環境」
2《高一物理》:「緒論」
3《高一化學》:「物質的形成與變化」/《高二化學》:「烴類及其反應」
4《高二生物》:「動物的代謝和恆定」

( 知識學習考試升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opmaster17&aid=6111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