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的由來及意義 不曉得同學有沒有聽過爺爺、奶奶或長輩說過以下這些話:「大寒小寒,趕狗不出門。」、「大暑小暑,有米懶煮。」等,且因二十四節氣在陽曆上的日期每年略同,而有「上半年逢六、二十一,下半年逢八、二十三,前後不過一、二天」的口訣。
節氣 VS. 晝夜時間
在黃河中下游的古代先民,以立竿測影的方式推算一天時間,因而發現在不同季節裡,中午所見到的影長也有所不同─夏天太陽位置較高,影子短;冬天太陽位置較低,影子長。因此便將中午竿影最短那天認定為夏至,竿影最長那天則為冬至。另外,在春、秋兩季也發現,各有一天的晝夜時間是對等的,於是便訂這兩天為春分和秋分。
節氣 VS. 黃道
由此可知, 節氣的排序主要根據地球繞太陽一周,所顯現出的氣候變化制定而成。若以天文學角度來看,當地球公轉一周時,太陽彷彿是在黃道(即太陽在天空行走的路線)上繞了地球一圈,將太陽在黃道上所處的位置劃分為二十四等分,每等分為黃經(黃道座標系統的座標值)15 度,則黃道與赤道相交的兩點即為春分點和秋分點,春分點為黃經 0 度,秋分點為 180 度,四季的更替恰好為 360 度。
節氣 VS. 農業
由於中華民族的文化發源地主要在黃河流域一帶,因此節氣的名稱也以該地區的氣候變換和農業運作來命名,其涵義約可分為四大類: 1 表示寒暑變遷: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亦是最重要的節氣。 2 象徵氣溫變化:小暑、大暑、處暑、小寒、大寒,對農作物的損益有決定性的影響。 3 反映降水量:雨水、穀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 4與農事活動相關:驚蟄、清明、小滿、芒種。
其中, 與農業相關的四個節氣主要分布於春夏之間,可觀察出這兩季是農作物成長的關鍵時刻,亦是農民最忙碌的季節。
然而, 臺灣地處亞熱帶,氣候和農作物種類均與黃河流域大相逕庭,故有些節氣的意義不盡然吻合,如小雪和大雪, 除非在寒流來襲、水氣充足時,臺灣的高山區才有機會降雪。 但因臺灣先民大多由中國移民而來,二十四節氣才會至今仍為臺灣農民所應用,且現今某些節日或習俗也是從節氣演變而來,例如清明、冬至,可以說節氣早已深入我們的生活了!
節氣與日常生活的關係 農民曆中的二十四節氣(The 24 Solar Terms)是農村生活的準則,同時也反映出農作物生長、民情風俗及其他許多有趣的節候農諺,以下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這些具有豐富意涵的節氣吧!
立春(Spring begins)
因在二十四節氣中排第一,加上農民主要是依據農民曆來行事,所以立春這一天又被訂為 「農民節」。在這天,除了北方人吃春餅的習俗外,更有「鞭春牛」的活動─官府會以繩鞭打春牛,使春牛身上的泥灰掉落,民眾便會將這些泥灰灑在農田裡,據說可使當年的作物特別茂盛。不過「鞭春牛」的習俗至今多已失傳,僅存類似的活動,如南部地區的「摸春牛」。
雨水(The rains)
此月分常出現春雨綿綿的天氣,主要是因為北方冷空氣和南方暖溼空氣交會,於臺灣北部形成滯留鋒,即所謂的東北季風。此節氣主要反映在北部地區,對南臺灣影響不大。此時在臺灣,農夫已經忙於耕地;漁夫則已經可以選擇適合的日子出海捕魚了。
驚蟄(Insects awaken)
春雷是驚蟄(ㄓㄜˊ)最具代表性的自然現象。此時臺灣正值水稻插秧盛期,早年的農民相信,若這天打雷,當年度農作物就會豐收。另外,還有一個有趣的習俗:在這天若響起第一聲春雷,要趕快把衣服拿出來抖一抖,如此一來,整年就不用怕跳蚤侵襲囉!
春分(Vernal equinox)
這一天太陽位在赤道的正上方,從正東方升起,落於正西方,南北半球所受的日光相同,所以晝夜均分。此時臺灣氣候冷暖不定,所以人也容易生病,要特別注意。
清明 (Clear and bright)
此時東北季風逐漸轉為南風,水稻也進入發芽期。清明節的重要程度原本還不比早它一天的 寒食節,直到宋代開始,寒食掃墓的習俗逐漸轉移至清明當日,才使其從一個單純的農業節氣提升為重大節日。
穀雨(Grain rain)
此時臺灣北部水稻已插秧完畢,南部稻作則形成初穗開花,正需大量雨水,因此穀雨也象徵著農民盼雨的心態。在這一天,有所謂的「穀雨,補老母」說法,亦即出嫁的女兒要在這一天帶補品回娘家,為母親進補。
立夏(Summer begins) 季節進入初夏,亦象徵梅雨季來臨。此時若雨量過大,水稻則容易倒伏,影響作物收成。在這一天,出嫁的女兒要準備豬腳麵線回娘家,為父親補身、添壽,因而民間又有「立夏,補老爸」的說法。
小滿(Grain buds)
臺灣中南部地區水稻已屆抽穗末期,即將進入成熟期,而此時尚是梅雨季,農人需做好水利疏通工作,以防作物根部腐爛。
芒種(Grain in ear)
芒種(ㄓㄨㄥˋ)字面意思為「有芒(指穀實上的細刺)的麥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種」,這時候天氣開始炎熱,而農曆五月五日端午節也剛好在此節氣附近,家家戶戶會在門上懸掛艾草、菖蒲、榕枝,並佩戴香包、吃粽子等。另外,在農村時代尚有一個趣味的習俗─「送蚊」,即端午午時,燒一把稻草,在屋內各個角落薰一薰,然後連同紙錢一併丟在門外道路旁,據說就可以將蚊蟲驅逐到屋外了。
夏至(Summer solstice)
在這一天,北半球白天最長,黑夜最短,表示盛夏就要來臨。此時臺灣正在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的籠罩下,高空氣流下沉,輻射作用旺盛,各地晴空萬里,氣溫普遍升高。而梅雨季一結束,颱風季便跟著來到,故有「夏至,颱風就出生」之說。在稻作方面,水稻開始收割,第二期早植稻可開始播種育苗。
小暑(Slight heat)
天氣漸漸炎熱,在過去小暑有一個習俗,即出嫁滿四個月的新娘,要在農曆六月六、十六或二十六日的其中一天帶「等路」(伴手禮)回娘家小住幾天,此時娘家也會準備東西好讓新嫁娘帶回婆家,俗稱為「歇夏」。
大暑(Great heat)
此時天氣最為酷熱,二期水稻開始插秧,田區用水量增加,若雨水不下,則易發生乾旱,迫使休耕;但此時亦是颱風季,若有颱風侵襲,又會毀掉農民的心血,所以有「大暑大落大死,無落無死」之說,表示大暑雨勢的大小,對水稻生長影響極大。
立秋(Autumn begins)
秋高氣爽的天氣到了,表示即將揮別酷熱難耐的天氣,但臺灣此時仍可能出現高溫。農民多會趕在立秋前後完成二期稻作插秧工作,否則幾個月後恐會遇到低溫,影響稻穀的成熟。
處暑(Stopping the heat)
處(ㄔㄨˇ),有「止」的意思,「處暑」意即暑氣終止。不過這時臺灣天氣仍炎熱,二期稻穗進入孕穗期,已非插秧期,故有「處暑不可種」之說。且此時作物也怕過多雨水,若颱風造訪,必災情慘重,故「處暑若逢天下雨,縱然結實亦難留」。處暑後正逢中元普渡,俗稱「七月半」,因此從七月初一開始,就有鬼門開儀式,直到月底關鬼門,民間都有普渡布施的活動。
白露(White dews)
此時氣溫開始下降,日夜溫差大,草木會在清晨時凝結成晶白的露滴。臺灣民間到了八月,桂花處處飄香,紅柿、文旦上市。在客家傳統習俗裡,八月初一乃是秋季掃墓的日子。
秋分(Autumn equinox)
從秋分開始,白晝漸短,夜晚漸長,中秋節便是在此時期。古早的農業時代,秋前或秋後都有在「秋社」中祭祀土地神的習俗。現今中南部仍可看見中秋前後各處田頭豎立「土地公拐」,也就是用一根竹枝插在田頭,上面繫著「土地公金」(專門獻給土地公的金紙),以禮謝土地,祈求保佑,這也是古代社祭的遺俗。
寒露(Cold dews)
夜寒知水,露水將結成霜。此時臺灣的氣候會有所謂的「秋後熱」或「秋老虎」,正說明了秋後反熱的現象,但此時的日照可說是入秋後最好的陽光,故有「十月小陽春」之稱。
霜降(Hoar-frost falls)
在本節氣中, 臺灣平地地區鮮有結霜的紀錄。而在傳統觀念中, 認為秋屬五行中的「金」,有肅殺之意,故多在秋季最後一個節氣 處決犯人,素稱「秋決」。
立冬(Winter begins)
冬季之初,東北季風漸強,天氣漸冷,民間因而有進補的習俗,以抵禦冬日嚴寒。臺灣廟宇在本節氣會有「謝平安」建醮(ㄐㄧㄠˋ)的活動,也就是舉行酬神還願、祭祀孤魂野鬼等盛大祭典,故有「立冬之後打大醮」之說。
小雪(Light snow)
處於亞熱帶的臺灣雖不會下雪,不過新竹地區的九降風和恆春半島的落山風會在此時節颳起,烏魚群也在小雪前後陸續湧進臺灣海峽,使魚量大增。
大雪(Heavy snow)
臺灣北部及東北地區將有東北季風挾帶水氣南下,形成降雨,雨期持久。一般來說,此時正是大陸北方寒流過境的時候,應是烏雲漫天的寒冷天氣,因此大雪這天如果晴朗無雲,就是反常現象,可研判出明年將會是荒年。因此有「大雪無雲是荒年」的說法。
冬至(Winter solstice)
此時日照南回歸線,是全年之中夜晚最長的一天。據說冬至這天若是好天氣,過年就可能會下雨。在民間習俗裡,冬至必須吃湯圓,象徵「圓滿」;另外還有一說,湯圓分兩種,一種是包餡的大湯圓,稱之為「圓仔母」,用於祭祖,另一種無餡的小湯圓(主要分紅、白兩色),則為拜神明之用。祭拜過後,通常會在家中的床、桌子、窗戶......等處,黏上一兩粒圓仔,以犒賞這些傢俱一年來的辛勞,有共同祈福之意,不過現今已很少見到這樣的習俗了。
小寒(Slight cold)
小寒時值農曆十二月( 又有「臘月」之稱),因此十二月初八,民間有吃「臘八粥」的習俗。這段時間天氣雖然寒冷,但並不是一年中最冷的時節,不過中北部地區,農作物發生低溫寒害的機會較高。
大寒(Great cold)
一年之中最後一個節氣,往往天氣酷寒,西伯利亞和蒙古的寒流相繼南下,各地常會出現攝氏十度以下的低溫。臘月十六日是一年當中的最後一個「做牙」(指商家於每月初二、十六祭拜土地公),所以臘月十六日稱為「尾牙」,公司行號會在當天宴請員工,以犒賞整年的辛勞。
二十四節氣充滿濃濃人情味
雖然我們現今多使用陽曆,但農民曆上每個節日、節氣仍然或多或少影響人們的生活,且充滿著濃濃的人情味。這些老祖宗傳承下來的節氣與古俗,是先民觀察自然現象所歸納出的天文地理知識精華,同時也是千百年冶鍊成的生活智慧和準則,有興趣的同學不妨翻翻家中的農民曆,對照一下陽曆,看看是否有其他的巧合及雷同處,相信你肯定可以發現另一番樂趣! ──────────────────────────────────── 小旅人│生於夏至、小暑之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