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生涯萬花筒】Plurk創辦人雲惟彬 趁年輕,勇於嘗新
2011/03/14 11:31:48瀏覽814|回應0|推薦1
來自加拿大的微網誌服務「噗浪」(Plurk),上線三年多,在全球各地形成一股巨浪!「你今天『噗』了嗎?」亦成時下年輕人超夯的流行問候語,而捲起這陣大浪的源頭,是一個愛玩線上遊戲的年輕人,愛冒險的個性結合網路特有魅力,讓他闖出事業的一片天!現在就讓我們邀請噗浪創辦人─自認「活在雲端」的雲惟彬,與讀者分享他的創業之路。
採訪報導/柯美鶯

愈近雲端,愈有商機

1982年出生的雲惟彬(Alvin Woon),因與父母皆認為亞洲學校比較重視考試,美國學校則重視學生的全方位發展,於是選擇出國念書。當初因為喜歡玩線上遊戲,而選讀美國林肯大學資訊工程系的雲惟彬,談起自己與資工的不解之緣,如此說道:「資工系和原本我所想的不太一樣,原本以為可以玩到很多有趣的遊戲,沒想到還得學很多煩人的程式設計,這讓我曾有過轉系的念頭,但後來因為程式設計得還不錯,就讀出興趣來了。」

畢業後,擅長網站設計的雲惟彬,曾任 Knowledge Marketing公司的視覺設計師、林肯大學資深介面設計師。 2007年,加拿大籍投資家 Kan找上華裔的雲惟彬及丹麥裔的程式設計工程師 Amir,三人在加拿大共同建構起 Plurk。當時雲惟彬毅然放棄美國網站設計師的高薪工作,選擇成功機會微小的網路創業。

除了放棄高薪工作的意外之舉外,更不可思議的是噗浪三位創辦人,迄今一直依賴著網路進行工作聯繫,「我在創辦 Plurk前,從沒見過 Amir!」雲惟彬笑著說。

年輕的雲惟彬談起雲端趨勢,神采奕奕地說:「每天一早,我會打開手機,連上 Google Calendar(網路行事曆),看看遠在總部的祕書或臺灣的公關幫我安排的行程,不用電話聯繫或收 e-mail,寫在網路上的訊息,就等於寫在手邊的 iPhone裡了。」雲惟彬的工作總與雲端科技註脫不了關係,他甚至坦言:「我是個活在雲端的人!」

落腳臺灣,一待逾兩年

Plurk正式上線四個月後,躋身美國成長最快速的社群網站,更在部分亞洲國家大受歡迎。網站取名為Plurk,其實沒有特別意義,純粹基於[pL5rk]發音好念。雖然它創始於加拿大,卻未在北美地區發燒,反而在臺灣一夕暴紅。「我很好奇Plurk為什麼在臺灣大受歡迎,決定來一探究竟。」於是雲惟彬在2009年2月首度從北美飛來Plurk會員人數最多的臺灣。

根據雲惟彬在臺的觀察:「許多名人,如九把刀、女王、許茹芸、黃子佼,都會上Plurk抒發心情;又或者政治人物,像綠營四大天王等,也愛玩Plurk,甚至開班授課,這都是噗浪在臺受歡迎的原因。另外,可能與我來臺也有關係吧!」原本計畫停留數天的行程,雲惟彬卻一待就超過了兩年。「我沒想過會住在臺灣,更沒想過我會講那麼多的中文。」飛越過太平洋的Plurk,臺灣網友還幫它取了一個音、義兼備的暱稱─噗浪。

「噗浪」正如其名,在臺灣網路界掀起巨浪,會員人數快速成長,有人透過它交友、聊八卦,也有人利用它算命、問知識,更有餐廳以噗浪「Karma」積分換餐點而竄紅,也有政治人物透過噗浪建立發聲管道⋯⋯這種種的「臺灣現象」,甚至讓雲惟彬考慮將噗浪總部移師臺灣呢!

年輕,是創業的最大本錢

相較於原本任職美國大公司電腦部門坐領高薪的優渥工作,草創時期的噗浪,不但待遇低,也沒有保證成功賺錢的遠景,但雲惟彬卻敢於冒險奔向噗浪的懷抱,「我認為年齡是創業的優勢,趁著年輕,該做些自己喜歡的事。當時我才二十五歲,而且單身,正可以承擔風險,因此決定放手一試,就算失敗了,也不影響他人,大不了再找工作;但如果超過三十歲,有了家庭負擔,我可能就會有所顧慮而不敢冒險了。」雲惟彬以自己的經驗,鼓勵青年學子,把握「年輕」做些不一樣的事。

許多人佩服雲惟彬年紀輕輕就闖出一番事業,但他卻不認為創業有什麼了不起,「我沒有什麼偉大夢想,只是想做自己喜歡的事。就算失敗了,至少努力過!而且我認為失敗是人生難得的體驗,更是履歷表上的加分經歷。歐美人喜歡嘗新,不怕失敗;但亞洲人則相反,父母大都以子女能在大公司、跨國企業上班為傲,反而不太鼓勵他們創業。」雲惟彬建議臺灣年輕人不妨多嘗試新思維,他認為「網路新世代應該是無畏失敗的族群」!

創新,是成功的最大要素

就網站發展而言, 2007年底才投入社群網「戰」的噗浪,並不算業界先鋒。面對前仆後繼的競爭對手,噗浪究竟有何獨到法門,使之能在強敵環伺的全球社交網站界闖出一片天?對此,雲惟彬分析道:「找出自己的定位,就能站穩腳步,而噗浪的定位很單純,就是創造即時、簡單的交談。」

「140字」的碎碎念,符合人性

噗浪席捲臺灣,雲惟彬以「 140字以內的碎碎念」為噗浪的魅力下了註腳。他解釋,噗浪就是「交談」,用法介於電子郵件和即時通之間。噗友可以隨時 po文分享所見所聞, 140字內的輕薄短小訊息,讓人免於網誌長篇大論的壓力,還能隨時瀏覽網友「追浪」(噗浪術語,表示回應之意);而且噗友也不用擔心自己像即時通用戶那樣,老是被訊息閃燈打斷正事,必須即時回應的壓力如影隨形。

2009年八八水災時,噗友將微網誌的「即時」特色發揮到淋漓盡致,當時噗友透過發噗或轉噗(皆為噗浪用語,指發文、轉文之意),在第一時間通報南部災情、協尋並分配物資,瞬間噗浪上「波濤洶湧」,救災效率甚至比打電話還快呢!

Karma值+水平軸,噗浪招牌特色

「Karma值」和雲惟彬創設的「水平軸」介面,已成噗浪的招牌特色。 Karma值象徵每位噗友的使用度,換言之,也是使用者的「上癮指數」。曾有店家推出 Karma值高達 99分的噗友,即可兌換免費咖啡,令雲惟彬印象特別深刻!

至於噗浪由左至右的捲軸式設計,顛覆一般社交網站慣用的垂直介面。雲惟彬坦言,「當初那股想要不一樣的堅持是種冒險」,好在多數使用者欣然接受。「亞洲人比較愛閒聊」成為噗浪在亞洲掀起熱潮的原因,雲惟彬說:「亞洲人有一種特別的人情味,舉凡三餐吃什麼、上班了沒..都可以分享;反觀歐美人,大多只挑重點講。」不過無論是東方人或西方人,「交談」始終是人們不可或缺的生活片段,噗浪團隊也在此找到了屹立不搖的自我定位。

執行力,是永續經營的勝出關鍵

創業是許多人的夢想,但大部分的好點子都會被模仿,而真正勝出的關鍵就在於──找到一個擁有高度執行力的團隊。

工作效率的最佳保證:自律

噗浪目前擁有九名員工,平均年齡約二十五歲,分別住在六個國家,而且彼此不見得都見過面,頂多網路視訊過,他們各自負責不同的工作,完全是網路新世代的工作模式。但可別因此懷疑這個團隊的工作效率喔!所有員工都會透過視訊、 e-mail、MSN、Plurk相互聯絡,報告工作進度,如此自由的工作型態,不僅需要志同道合,更要能夠自律的伙伴共同參與。

在招募新人時也是如此。「對方在這一行表現得如何,稍微打聽便可知道,我會先看對方做過的案子,如果合適,再丟功課,做得好就錄用,做不好就掰掰,很簡單。」雲惟彬語帶果決地說。

不在乎錢,只想做有影響力的事

雲惟彬從小生活在多元民族的環境裡,不只生活多元,語言也相當多元,不但會說英文、中文、印度語、馬來話、海南話,連臺語都聽得懂一點點,「雖然小時候家境並非十分富裕,但父母從小教我別太看重錢,找到興趣、活得開心最重要。」這樣的價值觀也間接影響了他的創業抉擇。

「我不在乎能不能賺大錢,只希望在這一生中,可以做些有影響力的事。如果只是為了賺錢,早就把噗浪賣了。」雲惟彬說,不少厭倦在大公司工作的工程師,願以較低的薪資進入噗浪,正是因為現在加入,視野全然不同,堪稱難得的創業經驗。

成功的小撇步:凡事替噗友想

「凡事替噗友著想,就能成功創造噗浪社群。」雲惟彬從使用者的角度出發,給予企業衷心建議,而這也是他設計平臺的理念。雲惟彬常抽空參加噗友舉辦的「噗聚」,在噗聚中,他常獲得意想不到的寶貴意見,因此建議企業或可「針對噗友舉辦活動」,聽聽他們的想法。

如今噗浪不僅成了工商企業的行銷工具,更是政治人物、藝人攻占社群的平臺,雲惟彬直言:「噗浪的精神在於社群性,雖然我不太喜歡噗浪泛政治化、娛樂化,但若政治人物或藝人真誠與噗友互動,而非請經紀人發訊息,我也樂見其成。」


做錯了,重來就好

雲惟彬坦言,自己從來沒料想到噗浪在網路世界激起的不只是小小漣漪,而是滔滔浪花。至於如何面對網路社群未來的重重挑戰,雲惟彬笑著說:「我們的團隊成員都很年輕,不管碰到什麼困難都可以承受。」他也建議同學們不要害怕嘗試新鮮的事物,「因為你們最大的本錢正是年輕,即使做錯了,重來就好。失敗,沒什麼大不了,因為它是未來成功的養分!」

( 知識學習考試升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opmaster17&aid=4977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