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溝通是每個人生命中的一門必修課,一般人常因溝通不良而背負人際壓力,不僅弄得自己情緒低落、心神不寧,有時甚至會嚴重影響生活,也難怪常有人感嘆:「做事容易做人難。」以下三種狀況為國、高中生常見的溝通 trouble 及解決之道,《BRAVO!》這就為大家一一指點迷津。 案例分析
網路的匿名性、即時性與便利性等特質,正好提供國、高中生階段的青少年一個自我滿足的管道,網路可幫助他們探索自我、建立同儕認同、尋求愛與歸屬感等等,讓他們更勇於談論自己,就如同俊彥願意主動向 Angel 傾吐平日無法對他人訴說的心事一般。但這種情況卻也使多數青少年沉迷於虛擬世界的交友圈,逐漸疏於現實生活中的人我溝通和連結,以致在人際關係上產生一道鴻溝。
解決之道:善用網路,為人際加分
網路可以創造親密,也能製造疏離,如同「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若利用得當,可成為個人通往世界的窗口,敲動一根手指,就能無遠弗屆地連結地球另一邊,讓溝通零時差。因此,不妨將網路視為生活的助力,就算是久未見面的朋友、分隔兩地的情人,或是想要與客戶保持密切聯繫的忙碌工作狂,都可透過網路交換無時差的生活,讓彼此的交情不致因距離和忙碌而降溫,開啟話題就像開啟信箱一樣簡單,這也是近年知名社交網站 Facebook 迅速竄紅的主因。
若你也有與俊彥相同的煩惱,建議你不妨在下課後利用網路工具主動和同學們交流,例如 Yahoo 即時通、MSN、Facebook、噗浪等等,藉由網路特有的距離感,更能自在地展現平常自己不常表露的部分,讓他人看到你健談、有趣、可愛又時而迷糊的一面,進而改變對你的刻板印象;而在現實生活中,你也必須設法走出自己的小世界,最起碼在路上遇見認識的人可點頭微笑打招呼,讓人覺得你不失親切,並善意回應主動和你攀談的人,這些簡單步驟都能大大幫助你改善人際關係喔!
案例分析
學生時期的感情問題,「溝通不良」是最常被拿來討論的一個主題,常可聽聞戀愛中的男女這麼說:「好難跟我男友溝通,他都不懂我真正的意思是什麼」、「我常搞不清楚女友要什麼,我該做的都做了,她還是會發脾氣」等等。每個人都來自不同家庭,對於同一件事會有不同的想法和解讀,這很正常,因此過來人常會說「包容」才是維持長久關係的最佳人際黏著劑,當你在抱怨情人不懂你的心時,不妨先問問自己是否也有一顆能包容對方的心呢?
解決之道:從爭吵中學會包容和體諒
很多 e 世代新新人類慣以「合則來,不合則分」的觀念談戀愛,所以戀情往往來得快、去得也快,雖看似灑脫,卻也因而錯過了許多學習溝通與相互包容的機會,讓人難以從分手和衝突中有所成長,甚至影響到未來的婚姻,案例中的 Ken 即是如此。而 Tina 可能也與大多數 e 世代男女一樣,總是言辭尖銳、口氣直接,且習慣以自我為中心,並缺乏同理心,因此常傷及對方自尊或挑起他人更憤怒的情緒,進而引發嚴重衝突。
以下提供讀者們六個簡單的溝通原則及技巧,舉凡需要溝通的場合都適用喔!只要你能突破以往慣性的想法與做法,嘗試用新的觀念面對和處理,必定會有不同的感受與收穫。 1 善用同理心:放掉自己主觀的想法,設身處地了解對方的立場,想想他為何會這樣想、這樣做。一樣米養百樣人,用心去了解對方的成長背景與思考方式,接受彼此的差異,才能互相包容。 2 耐心傾聽:傾聽時表現出友善跟體貼,能讓對方感受到誠意與溫暖。當要表達親近或安慰時,坐在對方的旁邊會比坐在對面更有陪伴的效果;若要專注傾聽,可以將眼神聚焦在對方臉部鼻尖到下巴之間的位置,如此的視線角度會比直視對方眼睛更為溫和。 3 避免負面的口語表達方式:留意自己說話的措辭與語氣,以及對方的反應;多用溫和、鼓勵的話語,代替激烈、抱怨的言辭。 4 善用「我」當主詞:雙方生氣或者是意見不同時,盡量以「我」為主詞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感受,比較能夠讓對方了解自己的想法。而當你想說服他人時,則可用「我們」作主詞,不但能瞬間拉近彼此的距離,感覺兩人站在同一邊,更能讓對方認為你的意見和他本來的想法其實大同小異,沒有爭得臉紅脖子粗的必要,如此一來,說服成功的機率也會大大提升喔! 5 給予適當讚美:凡事沒有百分之百的對與錯,先肯定別人美好的那一面,再針對缺點給予建議,是比較容易讓人接受的表達方式。而且,如果對方的表現確實值得讚賞或讓你感到窩心,透過言語上的肯定,更有助於對方繼續維持或進一步強化他的「優良」表現。 6 做好自我情緒管理:激烈爭吵時,往往易因情緒失控而脫口說出傷人的話語,不僅於事無補,往後更會在彼此心裡留下疙瘩。因此當你正在氣頭上,想要說出「對人不對事」的言辭時,就該及時警覺,自動喊「暫停」,讓雙方能先喘口氣,撫平緊繃的情緒,而後再進行溝通,這樣才是有效解決爭端的方式。
案例分析
親子溝通,可說是青少年最容易產生衝突的一大人際問題來源。由於生長時代不同,思想自然存在不少差異,且此一階段的青少年易受身邊同儕影響,覺得在家中不自由,而 極欲脫離父母掌控,再加上他們開始重視隱私權,較少主動與父母分享心中的想法,親子之間因而容易產生「代溝」,也容易因彼此行事風格迥異而鬧得不愉快。
有「溝」就要「通」,「溝通」是改善和家人關係相當重要的一環,由於我們和家人相處的時間最長久,關係也最親近,使我們對家人的期望較高,因此常抱有一些「自以為是」的想法,例如「她是我媽耶,無論我做錯什麼事,她都會原諒我的」、「我自己生的孩子腦袋瓜裡在想什麼,難道我會不知道?」這些「執念」往往使雙方相處時更容易產生誤會、摩擦和衝突,而無法適切地把對家人的愛和善意表達出來,有時互動模式甚至會落入挑毛病、發牢騷、仇視的惡性循環。
解決之道:明確措辭,跨越代溝
建構良好的兩代關係,最重要的就是打破沉默、開始溝通。身為子女的你,何妨打開天窗說亮話,在尊重父母的前提下,坦白與父母溝通,清楚、真誠地說出自己的需要和想法,彼此討論以解決異議,跨越代溝將不再是難事。建議可嘗試增加形容自我情緒的用詞,例如委屈、沉悶、厭煩、興奮、害怕、無聊、憤怒等等,讓父母清楚明白你的感受,避免因不了解而產生誤會。
若以上案例中的心庭當時可以忍住一時情緒,換一種口氣向爸爸傾訴:「我聽完你的話,心裡很難過,好像我只知道玩,都不顧讀書。事實上,我在讀書的時候,你們都剛好不在家;而我讀完書,出來看一下電視,這時你們回來了,就誤會我一直在看電視。而我沒有兄弟姊妹,從小就沒什麼玩伴,好不容易有一群跟我很聊得來的朋友,我是真的希望偶爾也能參加他們的聚會。」如此具體、明確又平和的表達方式,能讓父母確實了解你的想法,溝通便已成功了一半,不是嗎?
案例分析
國、高中階段的學生心智尚未成熟,且血氣方剛,通常不願意接納師長苦心規勸,當被老師傷及自尊時,通常採取負面的應對方式,從近幾年校園霸凌的戰火自「學生對學生」延燒到「學生對師長」的情形即可觀察出。他們通常認為「既然你認為我壞、我笨,那麼我就壞到底、笨到底給你看」;或是抱著「你傷害了我,我也不讓你好過」的以牙還牙心態,以激烈的言辭和肢體動作採取反擊。僅有少數心智較成熟的青少年,懂得轉換為正向思考,從老師的批評中認清自身不足之處,而後化羞憤為力量,努力積極向上,決心不再讓老師看輕自己。
解決之道:明確措辭,跨越代溝
這個世界上除了父母以外,老師對學生的關愛也是無私的,身為學生的你,有時也該站在老師的立場想一想,不要輕易將「老師」劃分好與壞,且對已被貼上「壞」標籤的老師不屑一顧,甚至常常無理地反抗他們。畢竟老師並不是神,若你不把心中的想法明確表示出來,老師怎會了解你呢?一些善意的批評和指教,容易在彼此認知不同的情況下,產生摩擦與誤解,結果學生覺得老師太嚴厲,傷了他們的自尊心;而老師則是認為學生太不懂事,完全不明白老師的苦心,使得師生溝通陷入僵局。其實如果能夠做到將心比心,很多誤會便能迎刃而解。
若你在師生互動中發現老師的缺失,甚至雙方即將爆發衝突之際,最好能暫且忍一忍,以尊重老師的自尊心和面子為前提,換一種方式平心靜氣地溝通,例如在週記裡寫下自己的意見,或是私底下找老師談談。不管怎麼說,老師都是我們的長輩,做學生的理應對他們多一分尊重,正所謂「敬人者人恆敬之」,禮尚往來嘛!若學生能夠尊重老師,相信老師也會比較願意放下身段,甚至修正自己言行上的缺失,理性回應學生的意見。
讓溝通化解衝突 本文中所引用的案例,是否與你的人際 bug 恰有雷同之處?如果有,不妨參考前述建議,嘗試做一些改變吧!無論你覺得「溝通」容易與否,它都是待人接物的必備能力。想讓自己突破人際困境並不難,只要掌握一個重點──多一點關於「我」的解釋,少一些對於「我」的堅持;退後一步好接納他人的立場,留點空間以包容他人的想法。如此事情便解決了一半,人際關係自然就不會常常「突槌」了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