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學習便利通】口到心到,記憶直達海馬迴:大腦聽懂是短暫記憶,如何善用筆記變成長期記憶
2014/01/02 16:04:16瀏覽3605|回應0|推薦2
 

懂得整理重點筆記

做筆記是一門藝術,如前章所述,如果整堂課只是勤抄筆記,沒有消化理解,等於在做「影印機」,對學習是沒有幫助,做筆記應該注意下列要訣:



★ 筆記本隨身可帶
筆記本以B5∼A4的大小為佳,方便攜帶。沒有底線格子方便畫圖表,紙張不宜過薄。
★ 內容扼要
語句簡潔、以圖表示意,消化完後以關鍵字或圖像記憶。
★ 琅琅上口
利用諧音整理關鍵字,以趣味與節奏感為重點,幫助記憶。

上課就要開始記憶重點

以一天八節課為例,記憶就好比抽屜,每一節課上過的課程記憶就像一張張的資料,每節課收一疊資料,假如沒有作整理或是關鍵字記憶,那麼就會像一張張散落的資料重複疊上去。所以,隨著時間過去,一天的八節課的內容大概只記得二成,萬一某節課恰好是沒興趣的科目,可能連一成的內容都記不得。請同學不妨自己做一個實驗,如果八節課,都沒有運用下課十分鐘整理,過完一整天下來,每一節課到底學到些什麼?回想起來,普遍結果應該都很零碎、片段,這樣連讀書理解都有問題,根本就無法考試解題。



在我授課過程中,依據教育心理,讓學生當場聽懂、當場記憶,以「口到」方式讓記憶直接進入大腦海馬迴。而課程結束時,立刻實施數學隨堂考,結果學生們普遍答題狀況不錯,因為我給的教法就是讓他們聽得懂、當場吸收。

記憶就和飲食一樣,「定時定量」優於「暴飲暴食」。很多人沒有培養定時讀書的習慣,都是被催繳作業、有考試時,才下功夫努力。加上多數高中老師給的作業量不輕,或是頻繁考試,這樣夾在作業與考試之間,學生常常暈頭而拿不出解決方法。



所以,我建議先規劃段考,畢竟段考算是高一、二的大考,成績比重、鑑別度高。每次段考的準備時間大約有六週,很多學生在第一、二週,都還處於放鬆階段,唸書急迫性較低,頂多寫寫作業、應付小考;第三、四週稍稍注意該準備,但是第一、二週所學內容尚未記憶,通常陷入新舊進度兩難階段,甚至對前兩週延續的課程產生無法理解或跟不上的問題;第五、六週快要期中考前,突然猛發性的熬夜唸書,應付接連而來每一個複習小考與將近的段考,可是累積太多,科目太多太雜,導致囫圇吞棗,只好全部硬背、短期記憶,等考完試後,才發現八成內容又忘記。

這樣的唸書模式對於大考完全沒有幫助,可能導致高三升大學學測前十個月,每一個科目都等於必須全部重新學習一次,面對大考毫無勝算。



掌握關鍵三主科,培養強科實力

我的建議是,在不論是否需要考試的狀況下,每天至少要花三小時唸書,且火力集中在國、英、數三科!不論是白天在學校充分利用時間或是晚上讀書,都應該養成固定自我分配時間唸書的習慣。分配方式為國、英、數三個主科,三科選二科,每科所花的時間約一到一個半小時。

如果時間過短,所唸有限,概念不易充實;如果時間過長,該唸其他科的時間被壓縮,且時間太寬鬆就容易拖延,導致沒有效率。剩下的一到兩個小時,則可以分配給當天作業或是加強其它科目。因為學測勝負在國英數三科,主科是重點,必須要優先重視,要把主力花在主科上,建立強科。



國英數三主科是不同的學習方向,所以唸書也要有不同的模式,例如國文,先由字的形音義入手,再到課文的修辭與意涵,最後是情感性的理解文學之美或延伸閱讀,還有寫作練習完整表達的應用;英文則是清楚背熟單字字義後,延伸到片語與特殊文法,之後到課文理解,佳句熟背能應用,擴充閱讀量,到能夠簡短為文;數學則最重觀念理解,理解之後務必熟練公式,才能在考試時反射,順利作答。一個重點觀念需搭配大約三種不同變化的題型演練,而不是重複練習類似題。

每兩天複習一次,有助長期記憶

重複複習可以克服遺忘,可以加深概念的記憶。如果一週後有測驗,應該兩天進行一次複習,這樣的重複節奏比較有助於長期記憶的形成。平時不唸書,考前一天才花很長的時間急就章,這樣準備考試非但沒有幫助,反而容易產生觀念混淆,腦海裡雜亂無章!舉個例子說明,醫生開藥需要每隔六小時吃一次,一天吃四次,總不會有人就為了省麻煩,直接一口氣吃下一天份量的藥量,以為藥效都一樣,這樣藥劑濃度過大會致命的。所以一次考前集中唸,壓力太大,很可能亂了方寸,勢必會遺忘的。




【 更多精采內容請看本期十二月號《BRAVO!快樂升學》雜誌 】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opmaster17&aid=10310347
 引用者清單(1)  
2014/09/25 06:42 【udn】 這裡更低價!記憶法 趣味 片語 英文比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