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12/29 19:46:41瀏覽490|回應0|推薦0 | |
2008選戰格外的激烈,總統為「國民黨馬英九」和「民進黨謝長廷」的對決。立委選舉為首次的「單一選區兩票制」:一張票投區域候選人,一張票投政黨而決定不分區候選人的比例席次。這次選舉依然還是「公投綁大選」。民進黨政府的意念強加於選制和介入地方選務,中選會定調「一階段領投票」。國民黨地方縣市首長和選委會主委則決議地方選務,與2004年選舉時相同的「二階段領投票」。 國民黨和民進黨的癥結: 國民黨再怎麼澄清,還是跳脫不了族群和統獨的魔咒。國民黨不懂得反擊,事實上也無法有效反擊。「外省人」、「親共」、「黨產」、「威權」硬生生的烙印在「國民黨」的招牌上;反觀「民進黨」再怎麼爛,都是「台灣人」和「愛台灣」的政黨。 民進黨的操作實在高明!或許該說國民黨實在遲緩! 當在野的國民黨硬起來抵抗及批評民進黨政府的亂政和缺失時,民進黨砲口一致強力指責國民黨只會唱衰台灣、不愛台灣,是中共的同路人。 當在野的國民黨為了安定著想而退一步,民進黨再次指稱國民黨軟腳蝦,有效無理的打壓和玩弄成了民進黨上癮的狂妄。 國民黨始終提不出一套有效反擊的方式和鮮明的主張,也就是無法讓人民感受到國民黨的「力道」!當有爭議時,國民黨內部及立委更是分歧,缺少一致對外的團結。國民黨似乎還未察覺到政治的基礎是權力的競逐。再多的治國理想、再多的救國情懷,若是無法獲得選民政治熱情之後選票的同等回饋,一切都是空談!目前看到的是馬蕭團隊的計畫、組織、宣傳,卻感受不到國民黨的融入。即只是馬英九的清新魅力和蕭萬長的本土色彩結合,在打這場選戰。然而,國民黨有如量多卻鬆散的沙子,群聚效應尚未顯現。在野的優勢能提供國民黨什麼?在野代表有更多的機會能夠貼近民眾、了解民意,與民眾親近、與民間社團接觸,這都是國民黨處境所必須實行的方法:深耕地方、突破地界。可惜的是,只有馬蕭團隊提出的下鄉計畫獲得實行。可以這麼說:「國民黨」的下鄉行動才是關鍵!「下鄉計畫」包含兩個層面,第一,由中央黨部發起,黨主席等核心幕僚鎮守黨的力量,適時提出國民黨的主張和反制政府的攻訐。副主席及領導幹部等,抽空排定行程到地方為國民黨發聲,更重要的,讓人民感受國民黨要為人民謀生!第二,由地方黨部發起,地方黨部主委和幹部,建立地區資源和訊息的匯集系統,厚實地區人脈和民心,佐以區域立委的職能,時常造訪地區居民,關心民眾的生活和問題。由此共同構成國民黨的連貫力量,「國民黨和馬蕭團隊」的腳步必須「一起動起來」,而不是有需要才動員或給予輔助的消極作為,「腳步不同但論述相同」才能發揮最大的力量。國民黨要用跨越藍綠的心態去運作,才能突破藍綠界限,舉凡第三社會黨、綠黨、紅黨、台聯等的第三勢力和民間社團,也許會有認同的差異,但國民黨都應該多加接觸、了解「他們」在想什麼。國民黨還欠缺整合的力量,無法納百川而成洪流。另外,選戰方式更是國民黨的致命傷!也就是「號召力」不足。無論是國民黨還是馬蕭團隊,在造勢場合和接觸民眾時,都要同時具有多方民情的體察能力!最好的方式是運用國、台、客語流利的人士組成「宣傳部隊」。例如:在南部或是老年人普遍的地區,台語算是一個溝通平台,能夠散發親切和氣魄;否則在此區域單用國語發言,理念再好也無法達成雙向溝通的效果。我曾經聽人抱怨過:「國民黨的地區造勢,根本就聽不懂台上在講山小。」這點就需要國民黨地方黨部的人才灌注和重視。下鄉計畫之外,國民黨還必須有「上市計畫」,就是優化國民黨的主張和強化人才的培訓。主張要生動而感人,生動是要能夠不被主張所侷限,必須用創意的思考去看待主張的實際;感人是要用最謙卑的態度和最高亢的聲音傳達適切的張力。即使無法得出確切解答,但一定要想辦法取得最大的共識,一致對外。國民黨最好能把民進黨在野時期的舉措以及選舉時的手法仔細的觀察和體會,去蕪存菁一翻才能提升戰力,在選舉上與民進黨匹敵。 民進黨此次選舉宛如陳水扁的個人秀搭配謝長廷的團隊戰。看的出來執政黨完全喪失行政中立,黨政一體的做法更是徹底!總統兼民進黨主席的陳水扁,「守護台灣助講團」在全台各地走透透。放著政務不管,躍身選舉的舞台,即使遭到撻伐依然故我,即使八年國政亂搞,還是有一群為數不少的死忠支持者,可以看出阿扁的魔力。當然,經過幾年的洗禮,民進黨死忠支持者也流失不少。危機就是轉機,阿扁一方面擔任綠營的主將,一方面擔任選戰的擋箭牌(畢竟阿扁魔力高深,萬劍還無法穿心。)政績是民進黨的劣勢,只要能夠轉移陣地到台灣認同的戰場上,民進黨的獲勝即可期望!民進黨營造一幅阿扁和馬英九的終極殺陣,同時構築了一道防線,使得謝長廷能夠退而求其穩。只要一有衝突、爭議,謝長廷能夠從中觀察,釋放一股緩和的「善意」,也可趁機獲取「第三者利益」,也就是「見縫插針」的效益。阿扁哪裡有缺失,稍微帶過甚至利用細微區隔來達到差異化的效果,讓選民覺得阿扁跟謝長廷是不同的,藉以擊破「共犯結構」的拘絆。阿扁強力呼喊「愛台灣」之名時,謝長廷可搭起「順風車」,綠營有志一同指責攻訐國民黨不愛台灣、國民黨跟阿共有一腿。由「台灣」主戰場,民進黨還可延長戰線至「威權」和「黨產」的副戰場。民進黨自詡民主,為了佔有民主這塊眩惑的招牌,勢必得將國民黨跟威權綁在一起。蔣家成為這場選舉的犧牲品,目的是引起國民黨的強烈反彈,藉機將民主時代的國民黨推入威權時代的火坑。國民黨的反彈和隱忍都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反彈等同威權的守護者,隱忍則會流失一些深藍的選票。陷入兩難的國民黨愈焦急,愈容易產生錯誤的作為,這也是民進黨所樂見的。民進黨深知國民黨無法徹底擺脫黨產問題,一部分原因是蔣公當時是黨政不分的管理,哪些是國產哪些是黨產實難區分,另一方面則是國民黨脫售黨產的方式和效率難以解決黨產的根本問題,甚至還會造成新問題。另外,除了「台灣」這塊重槌,民進黨還有「司法的大刀」可以利用,馬英九的特別費官司和其他藍營政治人物的官務時期費用以及國民黨脫售黨產的作為,都是民進黨可以著力的重點,在選戰階段民進黨更是卯足全力衝刺,即使國民黨不會重傷不治也會多傷而無法動彈。緊接著的228紀念日,更是民進黨的殺手鐧。假借守護台灣之名,榨取228受害靈魂的悲情,達到悲壯、正義之師的名義。 2008年總統選舉對台灣發展是個關鍵性的決定,國民黨馬英九若勝選,代表了選民厭倦甚至厭惡民進黨政府執政八年的無能和腐敗,給予民進黨一個學習反省的機會。更重要的,給予了台灣經濟躍起的動力和道德價值的重建。如果民進黨謝長廷勝選,代表選民肯定民進黨政府的能力和作為。將導致價值觀的崩解,只要是台灣人,不管做的再爛再無理,都是可以接受的。國民黨即將徹底崩潰,台灣將形成民進黨專政的時代。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