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11/09 13:29:36瀏覽1317|回應4|推薦7 | |
是什麼時代讓學子如此悲痛? 是什麼時代讓社會如此紛亂? 是—現在。 2000年政黨輪替,創造了希望。 2004年兩顆子彈的衝擊,毀滅了想像。 民進黨執政7年,不可思議的7年,帶來了混亂。 我是一個無黨無派的大學生, 民進黨政府卻讓我,深惡痛絕。 有些大人們說大學生不要談政治,守本分就好。 喔,不!大學生才更要關心政治!! 邁入成人世界的前奏,如果不具有先備知識,未來如何立足社會? 若無法獨立思考,擁有判斷是非的能力, 如何抵擋魔音洗腦,尤其是那領導階層華麗空洞的口號。 政治即生活,影響層面廣大且深入。 國家社會的發展是我們的未來,對於自己的未來能不關心嗎? 觀察政經社會的發展局勢,刺激獨立思考和價值判斷的學習。 那是成長必經的道路,一個成熟的人具備獨立思考和價值判斷的能力。 可惜的是,經過這些年民進黨政府的影響,是非價值早已錯亂… 「禮義廉恥」只是書裡的文字,並不是生活的實際,可悲,真可悲。 「政策的錯誤比貪污更可怕」。 那「政策錯誤加上腐敗卸責」呢? 「一塌糊塗」。這是我對這個問題的見解, 也是我對民進黨政府執政7年來最深切的感受。 7年的洗禮,舉凡政治、經濟、教育、社會,國家競爭力。 不但沒進步,反而退步到不能再退的地步,佩服,真佩服。 我相信民進黨政府看的到這些問題,只是毫無能力去解決, 應該說,不知道怎麼處理實際的問題,只好將問題轉移, 亦或是抵擋不了權力的誘惑,以愛之名矇蔽理性和心靈。 長期渲染之下也造成脫序行為的效果,「笑」果。 「愛台灣」為執政的最高價值,而不是服務人民。 愛台灣到底是愛台灣的土地還是愛台灣人的「錢或權」? 權力的慾望充斥心靈,觸發佔有的愛慾, 愛也就只是口號,而不是行動。 強化再強化,那可歌可泣的「愛」, 每個人心中充滿虛幻的愛,進而產生莫名的恨。 批評民進黨政府的就是不愛台灣, 是中共的同路人,要將那些人趕盡殺絕。 試問這個國家的民主價值何在?法治正義何在? 在野的國民黨和批評的人民順理成章地成為愛台灣的問題指標, 要怎麼解決呢? 挑弄歸類人民、扭曲分化國民黨進而消滅國民黨。高明,真高明。 族群的議題7年來沒有停過,228紀念日成為民進黨政府的最大獲利。 卻使台灣人民成為最大犧牲品…操弄,仇恨深植某些人民的心裡。 蔣公成為眾矢之的,去蔣化運動如火如荼展開, 道德倫理,無形之中成為陪葬品。 殊不知1947年228事件, 犧牲生命的不只是民進黨政府口中所謂的「本省人」, 許多「外省人」的生命也同樣受到剝奪。 蔣公當時正在大陸平亂, 在台灣的是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的最高長官陳儀。 蔣家對台灣的發展具有一定的貢獻, 尤其是蔣經國先生領導之下的台灣, 經濟突飛猛進社會進步發展,為台灣開創新的格局。 當時的台灣是富足的台灣。現在呢?「窮足的台灣」。 台灣在蔣家執政的時代,戰亂的時代,採行的是集權制, 當時「保衛台灣、反攻大陸」為政府最高指導原則。 中國大陸和台灣的局勢混沌不明,採行集權易於掌控管理。 時代變遷之下,蔣經國先生執政後期也逐漸地打破集權, 也才有後來的台灣民主法治的萌芽。 不能遺忘過錯,但可以放下仇恨。 國民黨低姿態的傾聽、勇於負責,積極處理傷痛, 民進黨卻蓄意刺激傷口,鮮血直流… 國民黨為執政付出了代價—政黨輪替。 反觀民進黨有為這7年的執政作為負責過嗎? 民進黨不但不懂反省,還一再地推諉責任。 國民黨有黑金但執政知所進退,民富國強。 民進黨有貪污且執政亂無章法,民不聊生。 政黨輪替不是民進黨所謂本土政黨永遠執政的保證, 是政黨良性競爭下,為人民謀福利的職責。 「做不好就輪替」,是人民最卑微的訴求,但鏗鏘有力。 「再怎麼爛就是要給台灣人做」,是最詭詐的言語,蠱惑人心。 威權的時代過去了,民主的時代來臨!! 「國民黨已不是之前的國民黨,民進黨也不是之前的民進黨」。 「國民黨已不是威權的國民黨,民進黨也不是民主的民進黨」。 民進黨政府執政下的「民主法治」是什麼? 是否讓人民富足和信服? 民主和集權,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本末倒置會造成混亂的現象。 民主典範在民進黨手中毀於一旦,相反的,民粹形式油然而生, 「和解共生」在民進黨的口中,但不在民進黨的心底。 區分「本省人」和「外省人」」對民進黨來說似乎是個重大的指標, 區分「台灣人」和「中國人」精巧轉化成為選舉勝利的行銷贈品, 也是民進黨政府唯一的價值所在。 只是對於我們這一代的觀念而言, 早就沒有什麼「本省人」和「外省人」的區隔,有的是台灣意象。 不管在哪出生,只要生活在台灣這塊土地上,共同努力的都是台灣人。 我們不但有台灣母親,別忘了,還有中國父親, 否則怎能孕育出這塊美麗、獨特的土地! 文化根源來自中國,在台灣這塊土地成長, 然而民進黨政府的去中政策,讓文化斷了根、國家失了魂… 消費民主價值,消滅文化傳承,這是我們所謂「本土文化」的意義嗎? 台灣俗諺:「吃果子拜樹頭。」—「飲水思源」。 試問,樹被砍倒了,人民以何維生? 喔,簡單!沒有果子,改吃一把5元的菜不就得了。 心靈飢渴,以「愛」填充,正合朕心,卻愚人苦民。 期許:兼容並蓄,在這塊土地上盡情揮灑文化圖騰—華人意象。 如今存在的族群混淆、紛爭, 是上一代所造成的,也是上一代政客的產物。 我們不需要上一代的紛爭,也不要對立和仇恨,。 我們需要的是關懷和希望。 關懷能拉近彼此的距離感,帶給社會整體的溫暖,化解冷漠的氛圍。 希望能提供充足的想像力,創造社會成長的空間,增加發展的機會。 族群紛爭造成國家認同的薄弱,「我是台灣人,是中華民國的國民。」 這句陳述是大多數人的共識,對於現在的台灣是有利而無害。 面對國際局勢的發展,利用經濟力量來突破國際力量的束縛, 甚至能創造一股變革的力量,一個新的發展空間, 這是從台灣經驗和中國崛起之後所體察的道理。 只是民進黨政府執政下,沒有「道理」的存在,只有虛幻的意識形態。 什麼時候台灣人民才能清醒,也就是台灣什麼時候能夠躍起的契機。 這是一個大學生對台灣發展的感受,無黨無派, 心中只有一股信念,希望台灣更美好的信念。 浚霖 筆 2007/11/09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