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評論《東谷沙飛傳奇》 by Guava
2008/03/09 00:55:28瀏覽1096|回應0|推薦10
後山地圖vs東谷沙飛傳奇 引自: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7183809523

這是我的好友為本拙作寫的評論,她的文字是我欣賞的,相信本文絕對精彩,她同時也是去年『這山叫做~東谷沙飛』運動的成員之一。


 乜寇弟弟曾要我寫個評論關於他的小說,我寫不出來.但心裏一直放著這樁未竟之事,好像該作的作業沒做. 最近倒是因為一個偶然, 看到了英傑的“後山地圖”, 給了我一些啟發,也讓我理出些頭緒,藉由對照他們的書寫觀點, 來映現我對東谷沙飛傳奇的一些感想.

 
 後山地圖描寫日據時代,日本人和台灣原住民(那時候還沒有原住民這個集合的概念)間的故事,包括一樁日本老師/植物風土採集家等和一名印象中是泰雅族的女性之間的愛情,和因山難使得愛的樂章嘎然而止的故事. 在那個征服/馴化,殖民/被殖民,殺戮/和平的年代及情節中,作者寫文明與戰爭,寫人性,良善/血腥的人性, 並穿插著時有抗日之舉的族群歷史人物和情節.(就請容我直接切入我想說的重點….)裡面似乎隱藏著一種觀看角度,讓我感到有些不安…那樣的論調,我不陌生,一般的漢人都多少有這樣的意識:那就是原住民是需要教化的,才有前途和希望, 相對於他們的外來文明,不管是否是來自於殖民者,都是優越的,進步的, 是他們要急起直追的, 起身抗拒的血氣之勇,終究抵不過文明進步的巨輪,不被輾過,只有跟著滾動....換言之, 他們惟有接受文明的洗禮和教育…這可從主角達哈在老婆差點被日本教師井上搶走, 可以說差點劈腿之後,還滿懷雅量地去尋找遭遇山難的男主角井上,並且多年後仍懷念他藉教育澤被學子的懿行, 將自己的小兒子取名為井上﹐及領悟到讓族人受教育,好開化進步,改善生活,並得以和外界世界競爭的不二法則等,看到這樣的觀點: 他們所要走的路,正是朝優越進步的文化一步步同化, 因為他們不如外面的文明那麼進步
...

 但,怎樣才叫進步? 如果族群間相互出草是野蠻的, 那麼人類最野蠻的場景絕對是出現在比他們還要文明十倍(如果文明可以量化)百倍的地方,進步,不必執著於物質的成就,而只有最文明的人類和最曲折的心思,會以最殘酷的方式彼此踩踏,當人類集體的心靈著了魔,像希特勒時代的德國人一樣,認為自己比他人優越的心態開始催眠了整個時代的集體心靈, 種族屠殺的悲劇就發生了,像故事中的一名頭目所強調的,作對的事才重要, 但是對的事,在集體著魔的時候,變成最可怕的支撐意志力和訴求..


 我們認為對的好的東西,未必對其他的文化真的就是那般先驗的存在, 有時還牽扯著時空背景的無奈必然或是偶然…似乎,故事中的井上就像個被美化了的吳鳳…因為這樣的刻畫,對殖民者的批判似乎弱化.許多人肯定殖民者對當地開化有正面貢獻,即使剝削和壓抑更多,造成的悲劇延綿數代,因此我只能推想,作者不過是想”忠實”的反映歷史的片段吧? 誠如作者所言,文明不能阻擋,但是到底人或集體的人能以怎樣的姿態去抵抗壓迫者,剝削者,抵抗殖民者 
?

(照片借自:http://lh4.google.com.tw/LawranceYang/RZccBXzXqoI/AAAAAAAAAF4/REgslAtFQdM/30290017.jpg?imgmax=512)

或許原住民當今的困境,不在於是否被同化被改造,而是他們需要有更大的空間去做選擇,不論是價值的空間或是實際生活領域的空間, 他們需要去尋找自己的自信,認同,大社會要提供一種包容, 因為整個社會的運作以漢文化為中心,許多原住民知識份子在成長過程中,往往經歷過否定自己認同混淆的痛苦過程,因此,這裏就需要有一種反抗去對應.如果如後山地圖所指的方向,卻否定了這部份的空間,只突顯一種對和平的嚮往,那麼原住民經由同化而非戰爭終被滅族的命運不一樣是血淚斑斑嗎....當然,英傑從歷史寫族群,可說是做足了功課,文字的洗鍊優美,跨越了書寫他族的文化距離和難度,

後山地圖”從歷史拼圖談人類文明進程的課題,”東谷沙飛傳奇”則是用魔幻情節來彰顯作者對台灣原住民未來的思考.相對於英傑的書寫,乜寇的東谷沙飛(玉山)傳奇,則是他建構族群文化和認同工程或一種論述嘗試, 他寫布農人的精靈世界, 寫這個島上迥異於我們所觀察認知到的族群互動和想像, 我喜歡那種仰望東谷沙飛的角度,沒有優越的先驗的存在高於任何一個族群之上,只有那東谷沙飛, 那避難的山谷,那帶有救贖意象的山峰,俯視著蒼蒼眾生,族群間不分彼此的驅魔---拯救月亮,消滅火魔---在艱辛的驅魔旅程中,還得面對著人性的弱點和自己心中的魔

值得一提,這個也是極富詩意的故事中,去消滅火魔的不過是個孩子,並非強壯有力的人,在一個月頭無光被太陽灼曬被邪惡勢力壟罩的土地上,他們不僅是受摧殘者, 還是自我救贖的實踐者, 拯救並非來自外在,過程中自己還需克服人性的弱點,而故事主角普彎等人拯救大地的目的,不為了稱霸天下,不為了佔有,不為了征服,不為巧取豪奪, 只是為了回到心中和實質上的原鄉,和族人繼續一起和天和大地呼吸著, 那原鄉的美好呼之欲出…..乜寇弟弟,我漸漸了解你的明白了. 就像你說的, 你在寫布農族的聖經.只是帶大家出埃及的不是摩西 
.

這個故事整個情節既魔幻又真實,紀錄許多神話傳說和歌謠,乍看似是描繪一個久遠年代的族群活動,精神及其延續,但是細思後,覺得這些族群文化精髓,卻是以一種當下處境的反思方式, 被述說和結構的,一種對現在原住民族或作者自身所屬的布農族人如何從被邊緣失去認同的過程中,回頭探尋並走向自己文化的高深之處(由東谷沙飛亦即現在所稱玉山--台灣最高峰,就是布農族的聖山所象徵),從而驅逐邪惡力量,找著族群集體安頓和救贖之道.他也清楚勾勒出這路徑,非由一種個人英雄主義所能完成,而是結合了善量力量所達致,此似乎反映乜寇心中對於原住民身份及文化認同建構的路徑,一種集體善良力量的凝聚,及回歸母文化在地文化,才足以擺脫殖民奴役和外在沉淪之道的信念,因此,以這層意義來說,我覺得”東谷沙飛傳奇”其實內在是蠻具現代性和未來寓意的,它緊扣他本身對族群處境的思考 
.

他替我們這些漢人在觀看和認識原住民的刻版印象外,添上了豐富的血肉,想像,和文化的精神的內涵, 裡面一樣寫著寬厚的民族性, 卻豐富了民族性的層次肌理, 再以,自己寫自己的神話傳說,像呼吸一樣自然貼切,像那的在東谷沙飛高處盤旋的人鷹,載著普彎遨遊天際,俯瞰自己的土地那樣開闊....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ongkusaveq&aid=1678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