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夜談文學〈四〉絕對之美
2015/10/14 22:46:18瀏覽596|回應1|推薦39

美是什麼?我幾度尋找他。後來我知道,美住在絕對論的世界。人類卻是在相對論的世界裡尋找他。因為人的觀念是分裂的,所以人的觀念看出去的美,也隨著人的意識而分裂。但是,究其實質,美是絕對的。正因為美是絕對的,所以才能作為藝術的標準來審定萬物。詩人才能據此標準,創造出本然之美的作品。不然,就會在隨時代而變化的觀念去表現,那麽那個作品就沒有絕對美的特質在內。這是純粹與流行的分界。

美是什麼?他是天國的琉璃,他是極樂的光影,他是天國的花朵,他是純粹的靈性。可是那個究竟的美是不為生命所知的,因為配不上那個美。

人的觀念會變化,可是美的標準卻不會變。正如人間會趨於衰敗,可是天國卻是永恆的美好一樣。美是那個絕對絕對的生命展現。人們會在高尚自己的過程中提升自己的美,包括美的本質、感知與表現。這是人不同於其他物種的地方,人有絕對美化自我與周遭生命的可能、能力與使命。人可以向美的顛峰邁進,開創出更極致的美。

為什麼世間那麽多罪惡,因為人類失去了審美的能力,它們喜歡醜惡的事物。他們無法欣賞天堂的美,反倒喜歡地獄的事物,他們喜歡魔鬼所喜歡的,自然就成為魔鬼。因此,人的審美觀越來越複雜,許多作品是越來越下流,卻打著藝術的旗號。其實,沒有醜惡的事物,是因為生命本來就是美的。人認為的醜惡,其實是魔鬼的審美觀。它們認為那是美的。

可是,人類是神的造化,是按照神的形象造就的,具有絕對美的種子與潛力。人類可以變成絕美的存在,永恆而美好。那麽,人必須提升自己對於美的感受,不能同於那低下的流俗的。人得在美的造化中純化自己的形象,淨化自我的心靈,在美的國度中永恆美好。

人世間如此,可是人有出淤泥而不染的機會。我佩服那些真正的藝術大師,他們是神的信使,把美的精神形象化在人間。無論是建築、雕刻、繪畫、舞蹈、文學或是詩歌,從藝術的表現到人格的精神之美,無處不在顯現人類有高尚的靈性,他是覺性朗朗的。一個人可以造化出這美,足以證實神的恩典。這山川無處不美,因為那是美給人的恩賜。多美好的時代,人類沐浴在月光的擁抱,飽受星光的栽培。可惜,人類常常被魔鬼引誘,日趨下流者越來越多。

美不只是形而下的,他是形而上之上的。藝術家的養成就是在探尋美的山峰。你站到頂尖一看,其他便一目了然了,沒什麼可爭的了。美的國度就是如此,他不是娛樂世界,他是靈性的至尊者。沒有本質上讓自己美好再美好,談不上創造文學與藝術。詩人的特質便在於這個絕對之美。

如同一句詩說的:我自山頭長嘆,看人捷徑爭探。他講的是政治。我引來說說,講的是美的這個法度。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omb&aid=33084946

 回應文章

張紫蘭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反省
2015/10/15 13:01

「我自山頭長歎,看人捷徑爭探。」

我要反省,我可以明瞭。

月飛來(tomb) 於 2015-10-15 14:31 回覆:

原詩是以前汪精衛政權的監察院長梁鴻志寫的。我親眼看過。那是寫在一個扇面上,是他關在牢裡時,獄卒拿扇子請他寫。這位先生是個好的詩人,但是卻涉足政治。結果被定為漢奸。這也給我一個警惕,像我等人決不入政治圈。

他的故事蠻精彩的,其實汪政權的故事都蠻動人的。失敗的被冠上漢奸的帽子,夫復何言?他人格具有美感,據說,被處死前還在吟著自己將赴死的詩,網上找到一篇,最後一段摘錄:

是年11月14日,梁鸿志梦到自己脖子上的一颗红痣突然消失,醒来后惊疑不定难以入睡,次日果然被告知立刻执行枪决,最初的慌乱过后,鼓起最后的风雅,徐徐吟哦着:“年到六十四,行步移法场……”一语未绝,两记枪声打破了他的诗思,就此毙命,遗体由家人悄悄领走掩埋,现已湮灭无遗迹可寻。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2/0912/08/7001798_23564707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