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審美與寫作 寫作中的草稿
2024/07/23 15:46:48瀏覽364|回應1|推薦39

約翰藍儂John Lennon有一首IMAGINE。某一天,我聽著聽著,與之呼應。歌詞曰:You may say I am a dreamer ,but I am not the only one.

是的,我是一個想像力豐富的dreamer。我生性敏感,情感豐沛。這種情感無從抒發,常有孤寂之感。我喜歡想像,也善於想像。所以,我不會是工匠或技師,也不會是官吏與商人。我喜歡思想與藝術,都我不會成為其中之一,不是什麼師,不會是什麼家。我保持個人的原始狀態,感知既久,沉溺遂深,於是心靈得找一個出口,某天就開始寫作。

想像力,對於一個文字藝術家來說,幾乎就代表了他整個的創作生命。有沒有造夢的本領,能不能「以幻止幻」,寫作的天空,無窮無際。

本文我打算整理一下自己的寫作理論,略說一己之心得。

寫作即是思考

第一個層面,寫作即是思考。不會寫作的人,通常就是頭腦裡有很多念頭,可是無法組織起來,沒有主線去貫穿,缺乏首尾一致的結構。寫作者其實就是善於思考者,這種思考不是空洞與浮泛的。善寫者必然是善於思考者,能說出一般人說不出的事物與道理。這是理性的作用。言之有物,有見地。

這類文章,包含理與據。好文章要載道,道就是真理,好文章要有真理。理是論理的過程,論理的過程中,真理自會彰顯。據不只是指證據,而是文章必有所本,有所依。據要根據人心,所謂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立論根據扎實,就義正而辭嚴。

中文不像西方社會那樣有學院傳統,哲學傳統,神學傳統,科學傳統。中國人的古典文學比較個人,也或許為科舉的關係,復因文字獄的影響,鮮少人用文字來表述思想,展露自己的真實想法。滿清末年要搞西化,很少人著墨在學習西方的思辨之學。

很多人以為文學是文組的事。可是,好文章不分類組的,文科男女同樣寫得出理性的好文章。相反的理組還是很多人寫不出個啥來。因為,腦袋清楚與含混是不分類組的。文章是高等人類的必備技能,從初階到高階,都是這樣。思想不是空想,玄想,是道理的表述,不同的人表述都不同。沒有表述,因為內涵空洞,所以誤解為不可說,無法說,說不清楚也講不明白。真理是可以說出來的,表述出的。

文學和思辨之學,應該是相通的。這種能力是可以學習,被訓練出來的。

好文章來自美感經驗

第二個層面,好文章來自美感經驗

現在的我以為,文學要寫得美,而且不是文字淺層的美而已,要有情懷,要有境界,要和永恆對話,要關注基本的人性命題。科學要解決外部,宗教要處理內心,文學要撫平內外,他是萬法得以表現的載體,也是心地得以傳續的妙門。

我以為,文學更屬於美學的範疇,他的維度好高,不只是工具層面的,僅供交流與溝通之用。他被造的目的,不是世俗性的。人類似乎也造不出中文字來,遑論中文漢字所承載的龐大內涵。如果要溝通,經由一定的訓練,電腦的程式語言就可溝通。文字發展至藝術境界,正因為人不是電腦或AI,人是有靈性的。隨著人性的物化,文明也扁平的不得了。文學,尤其是上等的文學是和當時代人的素質高度相關的。高等文明必然有高等文學,文學興盛,人心必然與之相輔相成。

現在的文學,已是大眾娛樂用的,情慾暴力或色情,夾雜詭譎的內容,為的是流量和銷售。現代人的文字敏感度甚低,很難從文學中獲得至樂。我讀文章,有時會被感動,見到好文章,內心有非常好的審美經驗,這都是薰習出來的。當然,我為此付了相當大的代價。心靈太敏感,身體受不了。我想,這近乎於天平的敏感體質,一般人難以感同身受。

說回去文學的審美。我如今偏愛文言一點的文章。白話文的優點是普及,缺點是太普及了之後,人們丟失了可貴的東西。看看現在台灣人的言語無味就知道,大家都會講話,而且很愛講。可是,言語乏味,面目可憎。因為沒有良好的文學薰陶,自然就如此。

文學和語言一樣,是有階級性的。當初古文也有分文言與白話,駢體文是魏晉的文體,這是貴族文學。當時的確是貴族社會,沒什麼平民文學。古文運動是貴族沒落後,科舉上來的人提倡的,他們在文學上要復古,不喜歡貴族的駢體文。

我們看佛經,鳩羅摩什大師翻譯的佛經,文辭優美,實在是文學精品。之後唐譯的佛經也不遑多讓。這些文字是高深且典雅的,說是文學上的高峰絕不為過。用如此美的文字,才配得上佛陀的法語。試想,用宋人,乃至明清的文體去翻譯佛經,那一定降格不少,遑論用白話文。

因為,白話文淺顯,是工具性的語言,只是如此。想要承思想與其精髓的內涵,非得用更好的文學與文體,否則不足以真善美一體俱足地穿透紙背,直指人心。佛說這是文字般若,是自性功德的妙用。雖然禪宗不立文字,但是文字畢竟紀錄的高僧大德的諸多行誼。試想,用英文就失其原味,一翻譯就味道盡失。

華夏的文字與文學本來就是為了傳遞更高深的思想內涵所造的,文心雕龍說,要鼓天地之動。所以,魏晉時代的翻譯大師,其文學造詣都是第一等的。佛法幽深,他們不得不用文字表達。他們用最好的文筆翻譯,把佛的法語帶入帝王家,普及眾宰府大臣,最後澤及百姓。這都是因為大師們用最好的文學去譯經。而且用格義法,善用中國古文化中的概念去傳遞佛陀的思想,把印度的佛經徹底中國化,而且一開始就貴族化,從此佛法扎根在震旦華夏。

自從我讀經,才發覺自己的孤陋與淺薄。於是,我思索,想再突破,必須返歸自心,從根本的文學之道開始。目前是剛起步,希望能夠在理論與作品上有所長進。

我的想法,既然用中文寫作,第一就是要正宗。中文有中文的規矩方圓,想要寫得更好,技巧上要先熟悉中文的文學傳統,好好的,老老實實的把握中文的基本技巧,認真的學習古代的優美作品,這是蹲馬步的基本功,沒有門派之分。駢文或先秦文學,通常比較好,應該好好讀。我認為,唐宋的文學,得益於當時盛行的佛門各家,文學上有貴族文學的駢文打底,最後才有那些創新的唐宋文。要學就從這裡取法,我打算這樣做。

所以,要豐富自己的審美經驗。

審美經驗即是生命的經驗,生命的啟動在於一次一次的衝擊,以及衝擊之後的寧靜與反思,以及反思之後的表出,以及表出之後與時代的激盪。互相激盪,豐富彼此的審美經驗,使其變成時代的審美,這是我輩的使命。你們必須在個人與時代中,找到高度,成就時代的豐美,自己只是其中的微塵。

但是,審美不是靠表相,他是有層次與境界的。譬如,見別人所見不到的,或自己以往不曾見到的,就是一次生命的震盪,就是一次高端的審美,就是一次靈性的提升,就是一次飛越的,超凡的救贖。透過眼耳鼻舌身意,當我們能夠見諸相非相,就是見如來了。那是真實的審美,於尋常中見非常,就是道。用肉眼有肉眼的審美,譬如山川河流,乃至無數星辰,那種震撼就是美。用天眼,法眼都一樣,都是生命的體驗,都是五蘊皆空,都是夢幻泡影,都無取無執。這種審美,接近於莊子說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他的寓言說的畫面都是不可思議的,超出我們生活經驗的,可是可以拓展我們的心靈。天地不只是眼睛所見那麼大,也不是科學的數字,或是算術譬喻所能及的。佛言摩訶,就是大得無法說的大,這個大就是我們的心,如同明鏡,應物而不住。

除了眼睛的審美,耳根亦然。老子說,大音希聲。什麼是大音,當你超越這個耳根,你所聽到的就是大音。人是被人的經驗所局限,用眼睛看得越清楚,實際就是看得越不清楚。因為,眼耳鼻舌身意都是人所有的,障礙你用的。所以,真正的審美經驗一定是超越的,後設的,而非只是經驗的,實證的。用高層的審美,就會需要有越高層的表現,文字與手法都是,文學的昇華與超越感官的靈性昇華是一體的。

心靈的審美亦然,譬如我讀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指此一句,就豐富了我的生命,他與我產生共鳴。人格審美也是一樣,我們會為了耶穌或是佛陀的示現而哭泣,我們會的良知會受到高貴心靈的觸動,我們在不思議境界的教化中降伏自心,我們在苦難中發起無上正等正覺的菩提心,皆是我們在廣大中見到真性,換言之,宗教情懷是自我的靈覺,出世是更深刻的圓覺,我們每個人,每一個生命都在創造自己,豐富自己,追求最終的喜樂。沒有人要痛苦與絕望,所以,我們書寫自己深刻的審美經驗,也是在替同行之人做見證。我們要表現美,美之中有智慧也有慈悲,美是我們最本來的模樣。

其三,文字語言的使用,不是詞藻的堆砌與排列組合。當你要表述何等的內心審美時,你必須有那種語言文字作為你的載體。文字和語言無法脫離真實的內在審美經驗而存在,空泛的文字,是不會留存的。譬如宋朝的西崑體,江西派,未嘗不興盛於一時,如今安在,

與其說是文字不好,應該說是他缺乏真實而深刻的內在經驗。當你的審美越虛假,你越需要舞文弄墨,搬弄典故來遮掩。這是文人的大忌,我們可以寫得起淺白,但不可脫離真心。為賦新詞強說愁,何必呢

最後說,審美經驗是心的主觀覺受,因為主觀,所以只有成例,沒有定法。譬如,色情的描寫,有些人認為無傷大雅,有人以為沒有必要,盡量避免。我不覺得這和道德有關,是和美感有關。作者寫得很肉慾,不是不可以,重點是他使讀者獲得什麼樣的美感經驗,重點在於審美,而不在於題材。

好的作品其書寫的審美經驗是普世而高尚的,他常常超乎俗情,而別有超俗的是視野。

文章內涵的生命力

還有一點是涉及文章內涵的生命力。現代人講究形式與結構,重視文學上的象徵與隱喻。白話文學之後,中文更多的是受到西方文學的影響,新詩與小說都是西方文學的翻版。傳統中國人重視的是文章與詩詞,強調的是文氣,典故與其中的義理與境界,或儒或釋或道,這是中華文學的底色與基調。古人用漢字的形音義來建構一篇篇錦繡華章。文章本身即是藝術品,藝術性來自文氣,音韻與視覺震撼。也就是文章的生命力,不僅僅來自文義的故事性或說理,而來自於他的音樂性與性格。這都是作者賦予的。說玄一點,好文章是天地假作者之手以文字而彰顯之,作者是接通幽冥的信使,持著文化之火炬,燭照蒙昧的心靈。

曹丕說,文以氣為主。氣,我的解讀是才氣。好文章難成,好作家才有好文章,但是再好的作家,也不是每篇都好。因為,寫作的功夫可以練,但是好文章所仰仗的才氣卻不是努力可以強致的。

才氣是天生的,是上天的功勞。寫作這回事,我認為是勉強不來的,內心有那顆種子,時機成熟就會發芽,乃至開花結果。至於開什麼花,結什麼果,真是強求不來。一個作家,只會長成他的樣子,寫他的文章。是法器就可成道,非法器,窮極三大阿僧祇劫,也是白忙一場。但是,說命定又非全然如此,何以故,因為人有選擇的自由,佛說,制心一處,無事不辦。當你投入至極,不為外界的名利所擾動,用純然素樸而無所求之心去實現,內心有無限的可能,何況寫作。金剛經云,云何為人演說,不取於相,如如不動。當你發心廣大,符合天地之道,自然會有智慧開啟,讓你書寫自己的心地。

我沒什麼才氣,只是想寫而已。但是,我必須抵抗時代的潮流與風尚,不受染濁,默默筆耕,不問收穫。我當然也想寫大眾喜歡的,但是最終我只寫了自己喜歡的。因為,我最重要的作者,不是別人,而是我自己。我的書寫,其實是與我內在的神靈對話,我訴求的讀者,也許包含人與非人等,我們永遠不知道,你寫的文章有誰在閱讀,會影響了什麼。跨時代的蝴蝶效應,或是在遙遠的太空產生量子擾動的效應,感動了那裡的無數粒子與眾生。

我本來是不會寫作的,只是因為一場生命本質的改變,我才開始走上寫作的人生。我麼都沒有得到,但是,我在寫作的過程中,開發了我不可想像的自己。我的心,隨著我的寫作而舒展,當我嘗試表.現神,或說是真理或說是至道,我就像開了外掛似的,把不思議的心境,透過文字,如實呈現。我用文字向內心的深處鑽探,企圖挖掘靈性的伏藏,結果如陸機在文賦中寫的,言恢之而彌廣,思按之而逾深。然後,就知道寫作是有心法的,就在整部中華歷史。以前邪見深,就看不懂前人的文章不是讓我們考試用的,而是把方法寫在裡面了。譬如陸機說, 籠天地於形內,挫萬物於筆端。始躑躅於燥吻,終流離於濡翰。理扶質以立乾,文垂條而結繁。我讀了這篇文章,只有如是如是之感。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omb&aid=180839350

 回應文章

徐百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
2024/08/02 16:01
有思想!有深度!
月飛來(tomb) 於 2024-08-03 08:24 回覆:

還沒寫好

構思中

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