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5/30 16:26:48瀏覽3238|回應2|推薦30 | |
高雄市東南客運公車「祈福線」的行車路線,是由市公車鳳山轉運站經九曲堂、大樹,終點在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其中大樹舊鐵橋生態公園站,位於高屏溪畔的鐵路舊橋下,是一處兼具古蹟、生態、休閒與運動功能的遊憩區。 園區內除了舊鐵橋古蹟改建的「天空步道區」之外 ,還「大樹新世界」、「歡樂大草坪」,並設有設有旅客中心、公廁、停車場等公共設施。 最特別的是,園區內除了有淨化汙水功能的人工生態濕地之外,還有一座傳統的磚窯廠位在其中,現在已經轉變為一座兼具知識與教育功能的傳統磚窯展示場。 從位於鐵橋下的大樹生態公園公車站牌下車之後,直接從鐵橋下的入口進入園區,最顯眼的就是新、舊並列的兩座大橋。 爬上小小的坡道,就可走上二古蹟「高屏大橋舊鐵橋」。 依據史料,這一座鐵橋是在1911年由當時據台的日本人所開始興建的,耗時近三年於1913年完工。當時是亞洲第一長橋,號稱「東洋第一大鐵橋」。 「鐵橋全長1526公尺,屬於單線鐵道,橋樑上部結構以圓弧鋼桁架為主體,桁架(Truss)高度15.1公尺,採簡支對稱式山型鋼構桁架形式;橋樑下部結構之兩側橋台寬7.55公尺,高約4.5公尺,橋台由混擬土澆置,外皮再圍護清水磚,轉角處以花崗石收邊;橋墩則為沉箱基礎,上部以紅磚砌造,墩體兩側圓弧面處則包裹花崗石,高9.5公尺,呈橢圓形以破水路。全橋共有二十四孔,每個橋孔長度為63.5公尺。」〈節錄自維基百科〉 「1983年,臺鐵為了安全性考量,新建鐵路電氣化新高屏溪橋(鋼筋混凝土預力樑橋)於鐵橋北側。新橋於1987年完工啟用,鐵橋則在1992年正式除役。原本將要被拆除,因具有歷史及文化價值,在高屏兩縣地方人士及文史工作者爭取下,於1997年被列為國家二級古蹟。是台灣目前唯一被列為二級古蹟的火車鐵橋。」 高屏舊鐵橋除役之後,2005年至2009年間數次受颱風大水侵襲,鐵橋被暴漲的高屏溪沖走第9、10、11、12號4座橋墩,以及5座拱形鋼橋架,現在高雄縣端鐵橋存留八個橋墩,經過維修之後,開放部分橋樑作為「天空步道」供遊客緬懷鐵橋的歷史。 站在高雄端的鐵橋上向南眺望,天氣好時可以看見南、北大武山。 鐵橋已經卸下營運的重責,對比一旁新建的水泥橋上各式列車呼嘯而過的情景,讓人頗有蒼傷之感,但是仍然讓人覺得舊橋比新橋美麗多了。 鐵橋的蒼傷之美,配合上浩浩的高屏溪流水,近年來也成為攝影愛好者拍攝晨昏之美的聖地。 我個人為了捕捉高屏溪舊鐵牆的晨昏之美,清晨專程跑了兩趟高屏舊鐵橋,卻是一直沒有能夠遇到出大景的適合天氣。 自己拍不到滿意的畫面,為了呈現舊高屏大橋晨昏之美,特地情商在地的,專情於高屏鐵橋晨昏美景創作的攝影大師李秀雄先生,出借這一張高屏溪鐵橋日出前雲彩圖,讓我放在這裡供讀友欣賞,舊鐵橋日出之美讓人驚豔。 園區位於高屏溪河道上,幅員廣闊花木扶疏,是闔家晨昏休閒散步的好所在。 還有幅員廣大的,具有改善汙染水質功能的人工生態池。 所以舊鐵橋溼地也是觀賞鳥類的樂園 舊鐵橋目前由一批地方熱心的環保義工,擔任園區解說與設施維護的工作。 逛完戶外的園區之後,位在園區內的「三合瓦廠」,非常適合闔家一起來一趟知性之旅,認識前人的生活智慧所發展出的磚瓦產業,曾經如何深深地融入前人的生活。 進入三合瓦廠廠房前,步道旁展示當年磚瓦廠的主要生產成品。 當年高雄客運「磚仔窯」招呼站的站牌,頗能引發發思古之幽情。 舊三合瓦廠所改建的展覽館外觀 內部陳列的各種產品,古色古香,別具風味。 為了適應時代的變遷,老瓦廠的產品也必須做適當的轉型,才能找到生存的利基,所以現場陳列了許多製作精美的磚瓦新產品。 利用磚瓦會吸水的特性,所研製的肥皂盒,精緻得像精雕藝術品。 以前牆上的花磚,現在成了各式的桌墊,也頗具巧思。 燈箱、筆架 吸引小朋友的磚瓦製童玩 果然吸引許多學校到此校外教學,透過這些產品讓下一代對前人的生活方式,與生活智慧有更深的體認。 我最喜歡的兩款肥皂盒,買回家作為伴手禮。 現場還有許多解說牌,多媒體影片,頗具知識性。 古早時牆壁的種類與內部結構 我對竹編牆特別有興趣,因為小時候居住的眷村牆壁,就是這種泥土竹編牆。 各式磚窯體的介紹 還有屋瓦樣式以及屋頂結構的介紹 炎炎夏日來大樹舊鐵橋園區遊憩,三合瓦廠是一個難得的參觀點。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