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0/11/03 17:29:56瀏覽7235|回應8|推薦28 | |
瑞典人信的基督教屬路德教派﹐比較像是清教徒一系﹐重視實用﹐不重視華麗和雕飾。這從他們的教堂建築上就可以看得很清楚。不像天主教堂講究的是氣派和奢華﹐瑞典的教堂都素得很﹐空蕩蕩的﹐讓人有「乏善可陳」之嘆。瑞典在一百年前還是一個很貧窮的國家﹐窮到大量人民外移到新大陸去﹐當然人民的生活態度會以實用為主。
但是儘管人們的生活不是那樣容易﹐他們仍對生活很有計畫前瞻性。孩子們從小就有父母及爺爺奶奶幫他們存「家當」--男女都有﹐讓他們長大後要離家獨立時一併帶走。
家當有哪些呢﹖每年三節(耶誕節﹐復活節及生日﹐有時name day也有﹐在北方name day比birthday 更重要﹐南方就不重視name day。)就會有長輩有計畫地送他們禮物。像是咖啡杯組﹐餐具組﹐以及銀製刀叉等﹐都是在這種情況買的。這些長輩先幫他們挑一組花色﹐然後每次孩子生日及過節時就送上同花色一人份的杯子或一人份的餐具﹐一直送到滿十二人份為止。而手頭較鬆的祖父母就負責買銀器﹐先送咖啡銀匙﹐送滿十二支後再送刀叉組﹐若是有幸祖父母活得久一點﹐可能一套銀餐具就都全了。如果不幸祖父母早世﹐那也有未婚的姑姑承下這個「重責大任」﹐兼之「發揚光大」﹐連餐巾桌布的縫製繡花一併送上﹐讓這個孩子在獨立後可以開桌party也沒問題。這些都是父母替孩子存下來的積蓄。
那時候的瑞典人也許窮﹐但是他們要求的品質卻很高。幫孩子買的餐具都是「高檔貨」。他們最喜歡的餐具是丹麥的餐具﹐再來是德國的﹐再來才是瑞典本土的。丹麥餐具較好也貴﹐又以Royal Copenhagen及B&G 的餐具最貴﹐也最受歡迎。買瑞典的牌子則以Rörstrand的最有名﹐再者有Gustavsberg, Göteborg, Karlskrona 及Gefle等。德國的餐具則以Rosenthal及Meissen較受瑞典人歡迎。Rosenthal的價格比較人性化﹐所以老百姓常用﹐Maissen的餐具太貴了﹐只有高收入的家族才會買吧﹖但再怎樣比﹐都比不上手繪的丹麥骨瓷受歡迎(地利)。買不起一整套﹐那就化整為零﹐一個一個買﹐只要活得夠久﹐總有收齊的一天。
我婆婆娘家家裡較窮﹐沒幫她準備一整套的家當﹐她到了結婚前才用私房錢買了一套瑞典的餐具。等到婚後在環境允許下﹐她一年買個三組杯子﹐買了幾年把Royal Copenhagen那一套手繪海鷗咖啡杯組十二人份買齊。婆婆的眼光很好﹐在買了那一套丹麥海鷗咖啡杯組後﹐這個杯組的價值就一直往上升。有時她拿出這套杯組請客﹐客人還很不相信以他們的家境竟然能買得起這套杯子(可見他們真的手頭不鬆)。婆婆非常喜歡Royal Copenhagen的骨瓷﹐所以後來幫她兒子買了套「藍花」手繪咖啡杯組﹐自然也是買了好幾年才買齊了。我剛嫁過來時﹐看到這一套杯組﹐常常拿出來用。有一天在店裡看到杯子的價格後﹐受到「驚嚇」﹐原來我用來「辦家家酒」的餐具是如此地「價值不斐」。回家後和先生提起﹐說再也不敢拿來用﹐先生笑著說:「東西本來就是要用的﹐難道要放著供起來嗎﹖」 Meissen的洋蔥系列, 也是這家公司最為人耳熟能詳的系列, 中國人見到了這套大概會覺得似曾相似. 和明代的藍花瓷很像吧.
先生的外婆也喜歡漂亮的餐具﹐但是外公捨不得花這錢。有一次外婆在店裡訂了一套德國巴伐立亞那兒的餐具組﹐可把外公給氣死了﹐但是外婆用自己的錢買﹐他也沒輒。外婆過世後﹐這套餐具就被先生收過來。早些年請客時都是用這一套﹐一直到幾年前我們也買了一套藍花系列的餐具為止。每次用這套巴伐立亞餐具時﹐先生就會說起當年外婆買這東西的故事﹐因為這個故事﹐雖然我並不很喜歡這套餐具﹐還是把它們留在家裡﹐看來大概會留到我們很老以後吧。
我本人最喜歡的並不是「藍花」系列﹐而是Royal Copenhagen的「藍草」系列﹐但是還不到貪心到想擁有一套的地步﹐因為「藍草」系列真的很「高貴」﹐買不起。先生的外婆也最愛這一系列。後來外婆年紀大一點的時候﹐先生和公婆會在她生日或耶誕節時買一個藍草的瓷具給她的。在她過世後﹐這些藍草餐具也由先生接收﹐不過數量不多﹐就只有幾個蠟燭台和花瓶及高腳盤﹐並沒有吃飯用的餐盤或喝茶用的茶具。我們倒是有個農夫朋友(其實就是地主)擁有一整套的全蕾絲藍草餐具(藍草分很多等級﹐全蕾絲加鏤空是最高級的﹐還有半蕾絲及無鏤空等)﹐在他家吃飯時﹐拿著這套鏤空的杯盤﹐手是會微微發抖的﹐一來因為機會太難得了﹐二來用起來實在是讓人戰戰兢兢的﹐不小心摔破的話﹐就是好幾萬台幣。他說他有三個兄弟﹐父母各替他們準備一套Royal Copenhagen的餐具﹐他是老大﹐收到的是藍草﹐別的兄弟有的是藍花﹐有的是別系列的。要買得這樣齊﹐又要這麼多份﹐他們家的本真的「挺厚」的。聽說他的母親現在幫孫子買純銀的刀叉﹐那些孩子收到生日禮物時總是說:「奶奶最沒意思了﹐每次都是送湯匙。」唉呦﹐嫌沒意思的話﹐可以轉送到我這裡啦。
話說如此﹐「藍草」系列也並不是最貴級的﹐還有比它又貴上好幾倍的Flora Danica系列。這系列的盤子一個動不動就是數千歐元﹐當然就不是平民老百姓可以負擔得起的。只能在機場的免稅店隔著玻璃櫥窗用力看一看﹐過一點癮就算了。何況這些金碧輝煌的盤子﹐還真的配不上普通老百姓家﹐只能在宮殿城堡裡沾塵吧﹖
去朋友家吃飯時他們也會拿出自家的「家當」來請客。和我家不同的是﹐我家只有先生的家當﹐我是沒有家當的;而朋友夫妻就會有至少兩套﹐先生的一套﹐加上太太的一套。有時一人不只一套﹐因為有些爺爺奶奶會在孫女結婚時大手筆地買一套餐具當她的嫁妝﹐這樣就有兩套了。若是有未婚的姑姑或阿姨過世了﹐那就又有可能「接收」姑姑阿姨的「家當」﹐成了很多套。先生有四個姑姑﹐只有一個結婚生子﹐剩下的那三個當然都有「家當」留著。不過在她們過世後﹐家當都被公公清掉賣到拍賣會去了。不然﹐誰有這樣大的房子來收拾這些「祖產」呢﹖ 朋友Eva就有好幾套美麗的餐具。不過她最喜歡用的還是她爺爺奶奶送她的那一套嫁妝。(圖上﹐Rosenthal的blackberry系列﹐我也很喜歡。)她說她也已把她的家當分成三份﹐準備在三個女兒離家時一併帶走﹐據說除了餐具外還有無數的純麻紗餐巾桌布和蕾絲布﹐全是上一代和上上一代手工做出來的。雖然有的已有七八十年的歷史﹐但是保存得非常好。當然鍋子碗瓢這些東西也都在這一分家當裡了。聽說每個孩子都有一個大木箱﹐別說實際金錢的價值不低外﹐那種父母對即將獨立的孩子的期盼和祝福﹐早已濃得化不開了。
我發現別的女性朋友也是較喜歡拿自己的家當來請客﹐而非用先生的。像另兩個朋友用的也是Rosenthal的Maria系列。我想之所以會是這樣﹐是因為在拿出美麗的瓷盤時﹐她們想到的﹐應該就是當年父母珍重地幫她們準備這些東西的情景吧﹖ 我本人有一點小毛病。我不喜歡用深色的杯子喝咖啡及茶﹐我認為喝茶要看到茶色才對﹐而顏色暗澹的杯子也讓人喝不出一個喜悅的情緒。我也不喜歡用紙杯﹐塑膠杯或免洗杯喝茶或咖啡﹐覺得一點質感都沒有﹐我寧可不喝。我喜歡朋友來時﹐拿出心愛的杯子和好友一起喝茶。因為這些杯子是「買來用的﹐不是放在那兒供人瞻仰的」﹐這是我從先生那兒學到的。我的杯盤﹐也都是送進洗碗機去洗的﹐朋友常說我「糟蹋那些杯盤﹐把金邊洗掉了怎麼辦﹖」 還好Royal Copenhagen的餐具還真是有一定的品質保證﹐這些餐具的金邊機器洗了那麼多次也不見掉色。倒是那些瑞典或德國的餐具的金邊比較容易掉色﹐真的得用手洗才行。 說了這麼多丹麥有名的瓷器﹐現在來介紹一下瑞典自家的瓷器長什麼樣子。 瑞典的瓷器不像丹麥有「悠久」的歷史﹐一直到十九世紀才漸漸走出自己的路。但是在這一兩百年期間﹐瓷器的生命從發苗到百家爭鳴再到繁花落盡的蕭條﹐一路走來實在令人惆悵。現在剩下來的幾間還在生產的工廠裡也多屬於外資企業了﹐雖然作品是made in Sweden﹐但錢都賺到外國老闆的口袋裡去了。我只挑瓷器大老Rörstrand的作品來說。
l Blå Eld ( blue fire ) 藍火系列 這個系列是在五十年代時由Hertha Bengtson設計的。現在在古董市場還是和當年一樣非常地受歡迎。雖然名叫藍火﹐其實除了藍色外﹐還有紅﹐灰﹐白和綠色。當初Hertha設計的意念是要用白色的杯子去搭配藍色的盤子來展現設計的美感﹐而其他的顏色則是身居配角﹐拿來當陪襯的綠葉而已。不過市面上還是看得到白色的盤子或藍色的杯子就是。(理念和消費者的意願是兩回事吧?)
l Picknick 這個系列也是五十年代中出現的。也是一出來就受到廣大的歡迎。在這兒你可以清楚看得到瑞典和丹麥的瓷器設計有啥不同﹐你大概也可以了解一般瑞典人的務實和平民心態了。這個系列目前很火紅。在古董市場單品的價格比丹麥貴森森的骨瓷還要貴。
l Eden 伊甸系列 這個系列是六十年代初出現的。為什麼叫伊甸﹐看到了蘋果想必大家就懂啦。這套和上套一樣都是手繪的圖案﹐也一樣貴。
l Grön Anna (green Anna) 這套可以說是Rörstrand的招牌﹐也是祖宗級的。在1889年就已開始生產。而且剛開始的那二十幾年還有做成紫色的﹐不過是另一家工廠做的。因為年代久遠﹐所以圖案是洛可可時代的典型花紋。 l Mon Amie 朋友系列 這個系列在五十年代時開始生產﹐設計人是Marianne Westman。一直產到1987才停產。這幾年拜日本人之賜﹐目前死而復生﹐重新開模生產。也因此﹐新品有很多都是為了日本人而設計的瓷器﹐像吃飯的碗和喝清酒的杯等。新品當然不便宜﹐但是舊品更貴。我「有幸」擁有四個小碟。(其他Rörstrand的東西我可是一個都沒有。)
l Ostindia 東印度系列 圖案看起來是不是很眼熟﹖很有東方的味道呢? 其實所有的名瓷上的圖案﹐最早最早都是學我們老祖宗的中國瓷器花紋的。不管梅森還是皇家哥本哈根都一樣。只是人家學得道地後﹐還會改良瓷器的品質﹐然後在幾百年後再轉賣給我們這些瓷器發源地的子孫。這一套就叫東印度﹐擺明了就是學幾百年前中國出口到歐洲很多很多的瓷器圖案﹐紀念1745年沉船的哥德堡號。
l Aster菊花系列 順便一提這套菊花系列。這套並不是Rörstrand做的﹐而是我上篇說的Gustavsberg工廠的設計大師Stig Lindberg在七十年代所設計的。有藍色和紅色兩種。我不知道在瑞典這個菊花杯子受不受歡迎﹐但是現在在古董(二手)市場它可是燙手得要命。原因呢﹖想一想Stig在日本有多受歡迎﹐再想想日本是哪一種民族﹐那你就可以知道為什麼了。
各位可以看圖比較比較﹐在這兩國的瓷器之爭﹐你想是誰打贏了呢﹖ 以上圖片取自網路, 若有版權疑慮請告知. |
|
( 在地生活|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