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拉琴,是為了陶冶心性呀!誰的呢?
2010/03/10 00:36:46瀏覽657|回應2|推薦6

丫頭四歲半時,聽了一場音樂教室的成果發表會,覺得小提琴很「酷」,應該比鋼琴容易也好玩。從此開始了漫長的"拉"琴較力。母女兩人之間愛恨交織,情緒都被「練琴」這檔事給左右著。

其實小時候被鋼琴老師敲手指的厭惡感,還有父母時時耳提面命:別把「有幾個公務員負擔得起?」鋼琴當成客廳擺設!學琴的種種不愉快經驗,連帶的負面情緒,讓我警覺別重蹈覆轍,抹煞孩子對音樂的喜愛。

一開始為了讓她有模仿對象,練琴不落單,我也同時學起大提琴;母女兩人比賽誰比較認真,誰進步得快。曾經一度同台演出二重奏;雖然是短短的曲子,我卻是無比的欣喜與感動:凝視她短小的指頭奮力在弦上上下左右跳動,那些音符成了我們母女倆親暱的語言。對六歲的丫頭來說,能糾正媽媽的錯誤,顯然滿足她的優越感,頓時興趣突增,天天準時拿出 她 size1/8的琴,也幫我把琴桿上蠟,催我練琴囉。

不過做任何事都會遇到瓶頸,尤其是孩子學音樂方面,更是隨著成長階段,起起落落。小提琴要拉出能被識別的程度,家人要非常包容。要不是自己明白弦樂器的困難度,我早早會要她讓我們脫離高頻率噪音的折磨。話說回來,她自己更受挫、沮喪;尤其當別人在外頭騎單車玩耍時,她得先拉好琴才能放瘋去。我常不忍心,看到難得的太陽,也就妥協了。結果是,晚飯後拿起琴來時,在「肚皮撐、眼皮重」的效應下,誰都沒性子磨蹭,雙方挫折感都更大!當我拉扯嗓門的次數增加時,便意識到她練琴疲乏的程度,到了得「加料」的時候。

占地利之便,15分鐘車程的長島大學(Tellis Center)不時有知名的樂團,以及大師演出。第一次聽Sophie Mutter演奏巴哈的"Concerto for 2 violins", 我是汗毛直豎;丫頭倒是評頭論足,認為年輕的姐姐,肢體語言很誇張,所以比較好。之後馬友友也來贊助此地的音樂教育基金,獨奏他享譽世界的"Bach Cello Suite"。 經過那場饗宴,丫頭打主意「跳槽」,要換大一點的樂器,還好老師說服她暫時打消念頭。

上星期六我興奮地定了第一排座位,帶她去看媽媽國中時代常聽的「倫敦愛樂交響樂團」,以及年僅23歲的Yossif Ivanov演出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我醉倒在指揮出神入化精湛的手式,看著Baton在他指間,忽高忽低隨著音樂流動....這時丫頭輕靠在我肩上,淡淡得欣賞著,我在她頭上輕輕一吻,好親密好滿足的交流呀;直到我聽到微微的鼾聲從我肩膀傳來,心裡暗罵一聲"Sh--!"

怎麼辦? 不能大剌剌搖醒她,又擔心她習慣性得說起夢話來。試圖擰她手叫醒她,還好她低聲回我別碰她!雖然我眼睛盯著舞台,心裡卻七上八下,奇怪這曲目也聽了好幾回,怎麼重來沒這麼漫長呢?突然她身子往前一抖!我想完了,她這回可真睡熟了;該不該帶她出去呢?可是一站起來會引响其他人觀賞;萬一她又在夢裡和哥哥吵架,那就會引响全場觀眾,甚至樂團哩。在我發誓到一半:不再帶她聽晚上的音樂會,突然四下響起震耳的掌聲。我趕緊叫醒她去排隊等洗手間,洗把臉靜候下半場的「催眠曲」。

我是認定「潛移默化」的原則,雖然平時要耐著性子聽她馬虎練琴了事;糾正她時也只換來怒目相視;有音樂會的洗禮總比沒有的好。這一切都得逆著自己的性情,順著她的麟摸。沒錯,學琴是陶冶心性,不過我看是父母被調教的多吧!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inaleong&aid=3836767

 回應文章

天路(今日當如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受益者
2010/04/18 07:35
小時候學琴一半為父母, 一半為虛榮.
年過三十後開使急切想重拾彈琴的本領,
那真是一項自娛, 自修, 自得其樂的興趣.
我還是未能到隨心所預的琴藝;
但當彈出自己鍾愛的曲,
那種滿足的愉悅, 真是難以形容.


powerful(tinaleong) 於 2010-04-19 21:15 回覆:
幾年前的一個因緣際會,Debussey: Arabesque No1讓我重拾古典鋼琴的"琴"趣。我花了好幾個月分段練,居然曲子也背起來了 :0 好感動能這樣消遣時間,所以還是得感謝媽媽的決定。

牛仔3號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催眠曲
2010/03/19 10:58

哈哈!我早就打消主意帶孩子去聽音樂會

不然,我們都要分開坐

powerful(tinaleong) 於 2010-04-19 21:09 回覆:
所言甚是。名家演奏會還是當成夫婦倆的約會;孩子就聽Jonas Brothers, 不過對我來說也是花錢找罪受,又吵又難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