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4/11 08:22:29瀏覽1005|回應5|推薦32 | |
早在沒網絡的年代,某日讀報(猶記是華郵週末雜誌),讀到一篇印象深刻的故事。 去年開始到網上搜尋,查證自己的記憶力, 果然找到了其人其事。 當年在台北時,就聽過馬里蘭大學在圓山美軍基地有夜間部,有關係的及有錢的台灣人,可以不出國就讀個美國大學。 這故事就是訴說兩個年輕人在美軍基地的馬里蘭大學上課,由認識到相愛,結婚的故事。 故事的引人處是男女主角,是不可能走在一起,墜入情網,然後有個童話似結局的,因為他們是來自兩個完全不同世界的人。 他們做同學認識時,是十分保守的50年代末期。不只是台灣當時保守,在美國也是民權運動啟蒙前的黑暗時代。 故事中的男同學是一個黑人大兵,女同學是一個台北富家小姐。(查證發現此君履歷提及他1958年在台北負責美軍福利社的士官)。 看官,女方家長的操心,憂心,與煩心,是可想而知的! 在那個比“誰來晚餐”(1967)還早的時代,女兒下課回來說要要嫁給一個美國人,不是官,是個兵,還是黑人大兵!(網站查證,他們1962年結婚。) 他的正式履歷,提到他 1962 - 1967 調琉球,在陸戰隊擔任人事的士官長,他服役陸軍三年,又參加陸戰隊四年。 可說是勤公儉學,1967年,才完成夜間大學,拿到學士學位。 我在1986年讀到那篇介紹他夫妻的文章時,他的頭銜已不是士官長(Chief),而是美國國務院的愛德華.博金斯大使(Ambassdor Edward Perkins),第一個美國黑人大使派駐當時是分離主義(arpatheid)歧視的南非共和國。 他在接受任命前,猶豫有加,考慮 Reagan 政府,利用他的膚色,而非他的才能,而且美國的黑人,也視他如叛徒,可是他的太太卻對他說:“你進政府時曾宣誓,國家要你去哪,就去哪,怎麼能不去?” ("My wife was the one who said 'You took an oath of office to go where needed when needed," Perkins says. "So how can you say anything but, 'Yes, I'll go'?") 他到了南非就任,當時的南非白人總統,從接受他的到任國書時,即展開衝突,因為他雖然是美國大使,可是一黑人。 人愛罵美帝,可是此事可看出“美帝”的道德,遠在國家利益之上,我人能不欽佩? 他的出任,也間接導致 aparteid 南非政權解體,和平轉移政權也化解了流血革命。 而這大使夫人的耳提面命,如今看來,更似如岳母的忠言。 博金斯大使,在1992-1993年做到美國駐聯合國的大使,1993 - 1996 年,他是美國駐澳洲大使,任滿退休,轉入教育界,著作等身,現在是美國奧克拉荷馬大學政治系的終身教授。 這大兵大使的“牽手”,據網上資料是一劉承美(音譯,Lucy Cheng-mei Liu), 他們有兩個女兒,四個外孫。他們的女兒,還有中文名:詩珠與詩英 (Katherine Karla Shih-Tzu and Sarah Elizabeth Shih-Yin.) 台灣的媒體瞎捧魚目,還到處沾光,但對鐘程二人,卻隻字不提。 這大使夫人,當年黑人大兵的台灣女同學,她的父母,是不是也該是他們筆下的台灣之光呢? -------- 大使的正式履歷,見於奧克拉荷馬大學網頁: http://faculty-staff.ou.edu/P/Edward.J.Perkins-1/ 大使的簡歷,見於wikipedia: http://en.wikipedia.org/wiki/Edward_Perkins “一個派駐南非的黑人大使”:見於全國公共電台(NPR) 新聞網 http://www.npr.org/templates/story/story.php?storyId=6369450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