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一公升ㄉ眼淚
2006/10/28 01:58:55瀏覽149|回應0|推薦4
比比對不起...因為我很想把這部片給看完...所以才沒辦法理你...
不過..真ㄉ很值得唷..

看這部片之前..就聽說會流很多ㄉ眼淚...可能是因為這樣ㄅ..
所以有心裡準備....
只是到ㄌ最後眼淚還是不爭氣ㄉ一直流下去....

~~~主角亞也生ㄉ病叫“小腦脊椎病變“
~~~為什麼是我?我還那ㄇㄉ年輕...還有很多想做ㄉ事情....
~~~每天都害怕睡著...害怕隔天醒來..會開始控制不了自己ㄉ身體....
~~~什麼也不能做...只能看著自己ㄉ身體一天天ㄉ失去控制...
~~~不能想跳就跳想跑就跑...
~~~事事都得依賴別人...腦子很清醒卻沒辦法表達自己ㄉ想法...
~~~張口..卻什麼也說不出來....
~~~擁有ㄉ一切慢慢失去......
~~~媽媽...我是為ㄌ什麼而活在這世上ㄉ呢??
~~~我能夠結婚ㄇ??


真ㄉ需要很大ㄉ勇氣去接受這ㄍ事實...如果是我ㄉ話..也許早就放棄ㄌ生存ㄉ信念...
喜歡ㄉ人也得放棄...因為是不可能有未來ㄉ...
生病ㄌ...感覺會和世界隔絕...
身邊ㄉ人都在往前進...
彷彿只有我是停止不動ㄉ....
亞也給我ㄉ啟示很多....
有多少健康ㄉ人不懂ㄉ好好珍惜自己ㄉ生命...
動不動就為ㄌ無聊ㄉ理由傷害自己....
人就是要活在當下....
只要活著就想要幫助別人...
把握住生命中ㄉ一切事物....
能跳舞真好...能自己爬山真好...
能自己吃飯真好..能抱抱我愛ㄉ人真好...
能自己換衣服真好...能寫字打電腦真好.....
能活著....真好!!!!



『脊髓小腦變性症』

小腦萎縮症的正式醫學名稱是脊髓小腦運動失調症 (spinocerebellar ataxia,SCA) ,患者的小腦、腦幹和脊髓會產生退化性萎縮,這與基因變異有關 。致病原因大多數是自體顯性遺傳,少數為基因突變。 一般患者在成年期發病,發病年齡大部份從二十至四十歲開始。
小腦萎縮症病友典型的症狀即是失去平衡感、身體缺乏協調能力,且走路狀似企鵝,因此別名叫「企鵝家族」發病後漸漸得手腳不聽使喚不能走路 不能說話 不能寫字 吞咽困難 有一天會昏睡而死 

病徵

初期 :走路時 步履不穩,肢體 搖晃 ;
動作反應遲緩及準確性變差;

中期 : 說話時發音含糊不清,無法控制音調;
眼球轉動不平順,影像容易產生 「 重疊 」;
肌肉不協調感加重, 無法寫字 ;
有時感到 吞嚥困難,進食時容易嗆咳 。

晚期 : 說話極不清楚,甚至無法語言;
肢體乏力, 不能站立,需靠輪椅代步。

確診方法
醫生會先依據腦神經系統臨床檢查的程序來判斷病人是否存在 小腦及脊髓 神經失調的病態,然後會查問他的 家族史(包括已故的親人),最後透過核磁共振( MRI )及基因測試 ,才能判斷 病人是否患上小腦萎縮症。

遺傳方式
因為這是自體顯性遺傳疾病,所以若父母一方有小腦萎縮症,則其子女不分性別都將有 50% 機率罹患此病。若其子女未受遺傳,則其下一代也不會因遺傳而罹患此病。

治療方法
這是屬於退化性疾病,目前未有可以根治的藥物,治療的重點在復健治療,使患者 盡 可能維持最高的生活自理能力。

醫療研究近況
現時全球對基因疾病的研究興趣很大, 隨著醫學的進步,近年在這方面的研究已有了一些突破性的發展。靠著分子生物學的方法,可以對患者作更詳細的分類與診斷,而對於其致病機制的研究也有了許多發現。 日後的 發展是無法預測的,醫學上的發現不一定是循序漸進的,有時候一個突破已能破解難題。現時美國、台灣、日本、中國內地都正積極研究。近年提出的「幹細胞移植」 方法,也可能是一條出路。

復健治療建議
雖然目前還沒有藥物可以治療此症,但假如能重視身體的保養,注意飲食、起居,定期做運動,配合小腦萎縮症需要的復健訓練,持之以恆地練習,將有助延緩病情惡化的速度。以下是一些復健治療的建議:

盡量 保持與社會接觸,爭取生活平衡;
選擇適合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盡 可能與別人多交往,保持愉悅的心理狀態;
培養運動習慣。選擇適合自己體能狀態的運動,以維持心肺耐力、肌力,使身體的柔軟度處於最佳狀態;
注意生活起居。不要固定在相同的姿勢太久 , 常常活動手腳;
接受物理治療、職業治療或言語治療,用以舒緩病情。
在患者親人的愛心照顧下,可增強患者的生命力。
相關網頁參考

台灣中華小腦病友協會 http://sca.ym.edu.tw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iffanick&aid=511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