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轉載)真心新聞網:「馬鳴」徒惹風蕭蕭 宗喀巴著<譚崔十四根本墮戒釋>的評析‧之十三
2014/10/25 23:29:29瀏覽69|回應0|推薦0

(真心新聞網採訪組台北報導)宗喀巴譚崔十四根本墮戒釋」「所依密續名相意義」的部分宣說完畢,我們也對之作了審細的給予評析,接下來就進入所謂「所依密續內容意義」。翻譯者在此提醒「譚崔十四根本墮戒釋」作者是何人的問題,我們正好藉此作一些相關的介紹和釐清。

原文:

所依密續內容意義

金剛乘根本墮戒》一書中所說教義,可分為三部分:簡介、釋義、與結論。(譯註:依密宗傳統說法,認為此論是馬鳴菩薩著,宗喀巴說是巴畢拉Bha-bi-lha所著)

對於《金剛乘根本墮戒》這一本書,藏傳佛教四大教派要如何劃分章節,我們沒有意見,既然宗喀巴說它分為「簡介、釋義、與結論」三個部分,我們也比照辦理,按照這個劃分次序一一加以評析。唯獨「密宗傳統說」,認為此論是馬鳴菩薩著,這是令人無法苟同的。譯者所註記的「宗喀巴說是巴畢拉Bha-bi-lha所著)」,而藏名中的「巴畢拉」Bha bi lha,又作拔毘天;拔毘天提婆Bhavideva,正是馬鳴菩薩Asvaghosa的别名(註一)。宗喀巴《金剛乘根本墮戒》釋義者的身分,再次強調了這個謊言,對佛教聖賢栽贓嫁禍,把假藏傳佛教四大教派的邪僻主張,硬塞給早已故世的馬鳴菩薩,讓佛子誤以為此馬鳴即是彼馬鳴,這是謗菩薩的惡業。就這樣一來,宗喀巴非但在謗馬鳴菩薩這一件罪過上分攤了共業,而且成為罪魁禍首之主謀。

註一:http://www.zmxh.com/bbs/viewthread.php?tid=5131(文中之注182)

在印度佛教史中,出現了多位名為「馬鳴」的人,為了要使社會大眾瞭解,為何這《金剛乘根本墮戒》不可能是禪宗祖師馬鳴菩薩所著,必須讓大眾對馬鳴菩薩先有基本的認識,我們謹此節錄正覺電子報第21期刊登的「馬鳴菩薩略傳」一文以饗讀者:

脅尊叩鐘 馬鳴歸佛

馬鳴菩薩的出興於世,佛早有授記:《摩訶摩耶經》(亦名《佛昇忉利天為母說法經》)言:「……正法於此便就滅盡。六百歲已,九十六種諸外道等,邪見競興破滅佛法。有一比丘名曰馬鳴,善說法要降伏一切諸外道輩。」原來馬鳴菩薩當世已有八地證量,超越命濁(又稱壽濁),壽命可以自己控制,或住人間一小劫或視眾生之因緣福報而住二小劫,隨緣度化;而且不需加行,即可變現山河大地與自己身心互通,隨機現應。佛滅度後六百年代,馬鳴菩薩誕生於西印度的婆羅門家族,及長,移居中印度舍衛國。馬鳴菩薩年輕時,初於中印度學習外道,他擁有超凡的智慧,知識淵博,辯才無礙,為當代之大智者,也是聲名遠播的外道論師,曾經與諸多沙門或外道進行激烈的法義辯論,每次都獲勝利,以致最後沒有任何人敢於接受他的挑戰。

當時北印度有一位長老,年垂八十捨家染衣,誓願勤修苦行,精進勇猛,未曾以脅至地而臥,綿歷三歲證得阿羅漢果,時人敬仰,即號為「脅比丘」、「脅尊者」。這位「脅尊者」有鑒於當時諸道亂興,憂心正法不能久住,就入定中觀察:遂知中印度有一位出家外道(即後來的馬鳴菩薩),世智聰辯善通論議,堪任出家為比丘,廣宣道化開悟眾生。於是,長老脅即以神力乘虛而至中天竺,住在一間寺院。

當時寺中因若敲擊寺鐘受人供養,會引來能說善論的外道(即馬鳴)上門踢館,寺僧自知不敵故不敢敲鐘,長老脅於是故意使人敲鐘引來馬鳴,隨共邀約,七天以後集合國王、大臣、沙門、外道等諸大法師即於此處公開論義,並約定:「輸的一方必須禮拜勝的一方為師。」馬鳴自負地說:「凡你所說,我一定可以全盤破斥。」脅尊者即言:「當令天下太平,大王長壽,國土豐樂,無諸災患。」馬鳴菩薩沒有料到這一招,登時默然不知所言。論法無對者,即墮為輸的一方,只好依約定,伏為弟子,剃除鬚髮,受度為沙彌,再受具足戒。長老脅於是將法盡傳給馬鳴菩薩,馬鳴便成為禪宗傳承中,繼任脅尊者的祖師大德。此後,馬鳴菩薩盡力於弘通大乘,其才辯蓋世贏得社會上,不論朝野貴賤,普遍的尊敬。

成就方便 藝文度眾

於是馬鳴菩薩遊行教化,大建法幢,摧滅邪見。他深入佛法之外,也會作妙伎樂,成就方便善巧,可說是佛教史上的音樂家、戲劇家。他善於以歌詠來詮釋佛法,常詮「苦空無常」之理,奏曲而化人。曾作有一曲,名「賴吒和羅」(意譯:苦空曲),其音清雅哀婉,深具感召力。感得華氏城五百位王子發心修道,開悟出家。華氏城國王恐其人民聞此樂音,捨離家法,國土曠廢,乃令國內禁止其樂。此事成為佛教史上「以戲曲音律度眾」的美談。

他用梵語所寫成敘事詩《佛所行讚》及《孫陀羅難陀詩》,是兩部重要的詩歌代表作。二十世紀初,在中國新疆發現三部印度古戲劇殘卷,其中一部《舍利弗傳》,也是馬鳴菩薩的著作,為現存梵文文學中最古老的戲劇作品。馬鳴菩薩文學造詣甚高,其文辭優美,敘事細膩,風格鮮活。其作品涵蓋戲劇、音樂與詩歌,望重於當時,聞名於後世,成為梵語古典文學的先驅。他所作的詩偈,開了佛教優美文學的先河,於五印度及南海諸國傳誦一時,馬鳴菩薩深研佛法,博通三藏,到處弘法化眾,提倡大乘經教,並以佛法教義融入詩詞歌賦,「成就方便善巧」教化世人,感人至深,因此聲名遠播,風靡全印度,盛極一時。

受封國師 德感馬鳴

當時,北印度月氏國王迦膩色迦建立健陀羅國貴霜王朝,征服四方,終於興兵入侵中印度。摩揭陀國戰敗求和,須付出賠款三億金以求撤兵。但摩揭陀國王無力支付,迦膩色迦王對他說:「你國中有一佛缽,有一馬鳴,有一慈心雞,可獻上來各抵一億金。」於是馬鳴菩薩赴北印度貴霜王朝,宣揚大乘佛法,旋即度化迦膩色迦王,受封為國師。王每於政務餘暇,時常向他請益佛法,尤其借重他在佛教文學藝術方面精湛的造詣,在各地行宮及全國各地區興建佛塔、伽藍,形成日後佛教美術史上著名的「犍陀羅美術」。而近代美國反恐戰事中,窩藏恐怖份子首腦奧薩瑪.賓拉登的阿富汗南部「神學士」(塔里班)民兵最後據點「堪達哈」市,即「健陀羅」的音轉。

迦膩色迦王雖然甚為禮遇「馬鳴比丘」,但諸臣頗有議論。為了解答眾人的疑惑,大王事先餓了七匹馬,到了第六日,日出之時,普集內外沙門異學,請比丘為眾說法。 當時所有參加聽講者,莫不開悟。大王同時令人繫此批馬於眾會前,在馬前放置馬兒最喜歡吃的浮流草來餵馬,但是所有馬兒 竟然均垂淚聽法,歡喜悲鳴,無念食想。於是天下乃知菩薩實非凡人。以馬解其音故,遂號為「馬鳴菩薩。馬鳴菩薩於北天竺廣宣佛法,導利群生,善能方便,成人功德,受四民崇敬,終至被尊稱為「功德日」。

結集三藏 紹隆正法

迦膩色迦王時代,小乘二十部分裂,佛教不同的部派各持己見,令修學者不知如何遵循。迦膩色迦王聽從「脅尊者」的建議,因此禮請廣召天下賢德之士,舉行盛大的經典結集會議,使結集三藏,以統合教義之分歧。此次結集,由「脅尊者」主持,與五百阿羅漢菩薩共同結集,大會並公推「馬鳴菩薩」負責修訂文句,法義若定, 馬鳴菩薩隨即著文。同時也將戒律以及尚未記錄成文的經藏部分寫成文字,刪訂已有的寫本,並註釋三藏經典。十二年共撰集三藏各十萬頌,總為三十萬頌,稱九百六十萬言,凡百萬偈,即是《大毘婆沙論》。結集結果,佛陀真正的教義,受到廣泛的辨正,於是各部派間近百年的紛擾終告圓滿結束。此為佛教史上第四次的經典結集。

雖然依事件發生的時代,以上的故事主角們未必是同一位馬鳴,但是禪門祖師馬鳴菩薩的應世顯化,直接影響了:西元二世紀後的龍樹菩薩,西元三世紀左右的提婆菩薩,乃至西元四、五世紀左右,無著菩薩與世親菩薩,也均受其影響。賡序到護法菩薩於西元第六世紀之中葉出世,以摩揭陀為中心,弘宣世親之教系,使正法的弘傳不致中斷。到了第七世紀,西元六二六年,玄奘菩薩於長安遇到馬鳴菩薩所造《大乘莊嚴經論》的譯者──來自中印度的波羅頗密多羅(戒賢的弟子),以此因緣而有西行求法之志。西元六二九年,玄奘菩薩開始西域之行,此後「如來藏」法脈東移。盛唐之世,正法復興於震旦之地,代代相傳,使佛教得以興於中、日、韓等國。爾後,印度人民福報不具足,佛教屢遭印度教所蹂躪,至西元九、十世紀左右,回教開始侵入印度,佛教法脈在印度遂殆絕跡。玄奘菩薩適時遠赴天竺求法之行,莫非冥冥之中自有因緣安排!綜上所述,佛陀正法得以代代傳承直至今日,窮本溯源,馬鳴菩薩紹隆正法,令不斷絕,其對後世影響實至深至遠也!

一心二門 闡如來藏

馬鳴菩薩由於已親證得八地菩薩道種智,正在主修一切種智(佛智)的範疇及願波羅蜜多,於相於土均得自在,可如實覺知「諸法相意生身」,故除了能善說法要,並有能力用神通力降伏一切諸外道輩。所造《大乘起信論》為歷來各宗所依據的重要論典之一,華嚴七祖以馬鳴菩薩為初祖,禪宗亦以馬鳴菩薩為第十二代祖師,其他宗派,天台、禪宗、淨土、真言等宗,亦都深受影響。馬鳴菩薩最重要的貢獻是闡明佛旨,造論破邪顯正,進修「四無礙」,沒有他不能回答的問題,沒有他不能駁倒的非難,如同強風吹倒枯木一般,他經常折服存心來問難者,令他們完全心服口服,因此有「辯才比丘」的美譽。 馬鳴菩薩此世願行,所作皆辦,世人即不知其所終。

馬鳴菩薩所造之《大乘起信論》,乃修學大乘佛法之入門書。然論中說明「心生滅門」與「心真如門」各攝一切法,甚深極甚深,古今大德非有大善根大福德者,實難聞知其中密旨。平實導師闡釋:「心生滅門」者,始從七轉識之染淨熏習作用,進言法界時相理體,明言阿賴耶識心體自身乃是七轉識之根源,名「如來藏」。《大乘起信論》又倡言「一心唯通八識心王」之說,將入不生不滅之第八識如來藏,與其所生之七轉識合為一心,即名之為「阿賴耶識」。「心真如門」則謂欲得成就佛地真如所需之一切成佛種子,悉皆存於如來藏阿賴耶識心體中,然而佛地真如所有之廣大功德,要由證悟因地真如阿賴耶識心體之後漸次進修,藉心生滅門之修行緣起,歷經三大阿僧祇劫之進修內容與過程而後可幾,終得成就佛地真如無垢識是廣大功德,是名佛地真如緣起之真實義;是故《大乘起信論》所揭櫫的真如緣起才是真正佛法,而且是最勝妙的佛法

密宗各派 非同馬鳴

反觀宗喀巴將佛道次第顛倒,故把三轉法輪諸唯識經典說為不了義法,反以二轉法輪般若經典之「中觀總相智」為究竟法,假藏傳佛教格魯派行者居然普皆信受不疑;即使如此,密宗黃教對般若系列諸經中的宗旨,仍然是完全不懂,處處誤會。以此緣故,宗喀巴於《入中論善顯密意疏》中,引述顯教諸經,以證成其所主張「無第七、八識」之說(註二);又如引用《攝行論》說:「佛為廣大勝解者說八識等令通達者,亦僅顯示經有是說;非自宗許離六識外、別有異體阿賴耶識。」(註三)亦皆是斷章取義,曲解佛教第三轉法輪諸經之佛意,藉此邪說而否定七、八二識,妄謂「如來藏」之「一切法空」即是般若之主旨,完全誤會般若正義,恰與八地菩薩示現的馬鳴菩薩大乘起信論》中的開示南轅北轍。因此假藏傳佛教格魯派中人,都是主張「如來藏的謗法凡夫,佛在《楞伽經》中說此為「一闡提」人,是為「無種性」的可憐憫者。

註二:http://www.enlighten.org.tw/fact/0

註三:平實居士著《狂密與真密》〈第1輯〉P216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2002年2月初版

至於假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之外的寧瑪(紅教)、噶舉(白教)、薩迦(花教)各派,雖不否認第八識,也承認第八識阿賴耶為真實心如來藏,並自謂已證阿賴耶識,但都是錯以「一念不生之意識」為阿賴耶識,或以「觀想所成之明點」取代阿賴耶識,錯認意識心或觀想所成的色塵境界為實相心,這樣的事實,散見於密宗古今上師著作之密續中,不勝枚舉(註四)。即使黃教,宗喀巴也援引密宗上師的《菩提心論》言:「雖說阿賴耶識之名,然義說意識為一切染淨法之根本。」(註五)因此,假藏傳佛教無論黃紅白花各大教派,都是錯以生滅的意識心為不生不滅的實相心阿賴耶識,又和馬鳴菩薩的大力倡導的「如來藏正法截然相反,相去不可以道里計。因此,假藏傳佛教四大教派祖師,自以為實證者,都是「未悟謂悟,未得謂得」犯了大妄語重罪之人;若不及糾正邪見發大懺悔,改依佛教正法而修行,則後後世苦果不堪設想。

註四:平實居士著《狂密與真密》〈第1輯〉P236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2002年2月初版

註五:宗喀巴著,法尊法師譯,《勝集密教王五次第教授善顯炬論》P387~388方廣文化出版公司1995.5.初版

從上述之列舉與比對,可見假藏傳佛教四大教派,無論黃紅白花各派,都否認或是錯會馬鳴菩薩在《大乘起信論》中所揭櫫的真心如來藏阿賴耶識,當然更無法親證法界實相。他們主張的譚崔法義,為了混入佛教中獲取資源而假托「譚崔十四根本墮戒釋」是馬鳴菩薩所著,明顯是栽贓矇混欺騙世人;因為以馬鳴八地菩薩的證量,絕對不會非戒取戒,隨同那些外道在欲界法最粗重的貪執上用心故;也因為「譚崔十四根本墮戒釋」背後的譚崔邪法,與馬鳴菩薩所著《大乘起信論》的法義內容,完全牴觸而不能互相融入故。因此,無論是假藏傳佛教宣稱馬鳴菩薩、或是宗喀巴宣稱「巴畢拉」著作了<譚崔十四根本墮戒釋>,都不可能是正統佛教的馬鳴祖師所著作,是完全子虛烏有,混淆視聽的彌天謊言。

弘起信論 紹隆正法

最後要說的是:聖馬鳴菩薩造《大乘起信論》闡明「如來藏法」,乃是在佛教剛剛步入像法時代之初期,他不但適時賡續了佛陀的正法,同時也是改寫了後來佛教歷史的關鍵人物。近代中國僧人憨山大師、慈舟大師、蕅益大師等等,及日本人湯次了榮,對此論均有著作闡述,此論萌發了中國及日本大乘佛法的種子,後世藉此因緣啟蒙,而皈依三寶者甚多。西元2004年初夏,平實導師鑑於台灣廣大佛弟子眾,數十年來恭敬供養三寶,廣積福德,慈濟眾生,興善止惡,已具承受世尊正法之因緣果報,為廣利有福佛子明白如何消除煩惱障及所知障,發起世間、出世間智,乃宣講《大乘起信論》,證明此論絕非六識論的邪師們所毀謗的偽論,並將所整理出來的《起信論講記》編輯成書陸續出版;在此亦可預見,此舉將在未來佛教史上列為重要的記事,既得效法馬鳴菩薩大行而紹續往聖復興佛教於今日,更能延續末法時代佛陀正法眼藏,必將影響後世深遠。(採訪組報導)20140921

正覺教育基金會採訪組

轉載自正覺教育基金會全球資訊網http://foundation.enlighten.org.tw/trueheart/345

 

藏傳佛教非佛教 | 真心新聞網 | 佛教正覺同修會全球資訊網

( 知識學習其他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ibetbuddhism&aid=18445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