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刑雖然定讞 爭議還沒結束 ◎沈政男(醫師、文字志工) 「驚世媳婦」林于如殺害母親、婆婆、先生以詐領保險金,先前已被判處兩個無期徒刑,昨天再因殺先生一案被最高法院判處死刑確定。 雖然已經定讞,但爭議與辯論恐怕才要開始,此案件勢必成為死刑存廢的另一個攻防焦點。 首先,林于如是台灣廿三年來首名女死刑犯,也是司法史上第四名女死囚,而且是目前監所唯一的女性死刑犯,格外引人注目。 其次,雖然她犯了令人髮指的重罪,但至少二審法官判她三個無期徒刑,未判死刑,可見死刑與無期徒刑的抉擇,在這案件上並非全無疑義。 當然最重要的,未來也會成為討論焦點的就是林于如的精神鑑定報告。被告律師以報告書裡頭的智能測驗分數五十七分(正常為七十分以上),辯稱林于如有智能不足,而國際人權公約規定,有心智障礙的被告不應判死,但最高法院認為從她殺害三人的構思與策劃過程來看,根本沒有智能不足的跡象。 為什麼精神鑑定的心理測驗分數,會跟犯案過程展現的智能程度不一致?那是因為心理測驗牽涉受測者的動機,施測時若當事人的狀態跟犯案時不一樣,就會有落差,例如受測時情緒不穩,或者專注力較差,甚至顧慮心測對判決的影響,都會左右測驗結果,造成低估。 事實上林于如除了智能程度有疑慮外,依媒體報導,她也因憂鬱、失眠、家暴長期接受精神科診療,這些狀況能否構成減刑依據也有討論餘地。 這樣的爭議,再度凸顯了死刑的判定存在模糊心證空間的問題,這是死刑未必能實現正義的重要理由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