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尊嚴的勝利
2013/05/22 20:46:47瀏覽262|回應2|推薦0

 

尊嚴的勝利

◎沈政男

 

歐美報紙今天都報導了「華沙猶太區起義」事件最後倖存者之一的

Boruch Spiegel  過世的消息,享年93歲。

 

1943年,德國納粹已經將波蘭華沙的三十萬猶太人集中到狹小的猶太區裡,準備遣送到特雷布林卡滅絕營,全部屠殺,猶太區的住民為了抵抗暴行,組織了幾百人的反抗軍,每人配備一把手槍,合帶幾顆手榴彈,以簡陋的裝備在419日起義,與軍容壯盛的納粹正面對決。

這樣以卵擊石的舉動,當然無法對納粹造成什麼實質的傷害,甚至引來了大規模的鎮壓屠殺,不到一個月,起義行動就完全被撲滅了。

 

但這是尊嚴之戰,為了維護人的基本價值,明知不可而為之,至少比被當成芻狗草芥虐殺而死好。

 

只要有壓迫的地方,就會有這樣的壯舉,台灣的霧社事件、二二八,在意涵上是完完全全一樣的起義行動。

 

我在2003年到過波蘭華沙,參觀了猶太區的會堂,但當年的遺跡所剩無幾,都被納粹毀滅了,只有影片可以觀看。華沙市區有一個「猶太區起義英雄碑」(如附圖)就是紀念這個事件。1970年,當時的西德總理布蘭特曾經到這裡,在碑前為納粹暴行下跪懺悔。

在電影《戰地琴人》(2003)裡,男主角就目睹了猶太區起義實況。

 

其實今年正好是猶太區起義七十年,上個月的紀念活動有一位倖存者參加,但不是Boruch Spiegel,因為他已經在加拿大的安養院躺了幾年。

老成凋謝,屠殺暴行的見證者越來越少了,老先生過世前,或許會希望世人不要忘了這樣的悲慘事件。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hegloberover&aid=7657612

 回應文章

徐百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一篇回覆大陸網友的論述
2013/05/23 14:33

的確!彼此的思想沒有交集,是無法相互包容的,消弭隔閡的最佳方式是擴大交流,然而像您這樣客觀明理的人士,大陸我不曉得,在主張台獨的人士中,客觀明理的人並不多,與他們交流是很難獲得交集,達到共識。

何以主張台獨的人士中客觀明理的人並不多,主因是他們有著根深蒂固的強烈成見。造成的原因,有的原本就是他們父祖輩(就是李登輝那一代)的影響,李登輝那一代大部分的人,或多或少都有親日的心理,有些甚至到了棄華反華的程度,他們的看法自然會影響他們的後代子孫(如蔡英文)。

台灣在兩蔣統治下,由於推行以中華為主體的愛中國教育,基本上受過國民黨教育的人都有相當濃厚的愛中國觀念。然而李登輝和陳水扁當政後,極力推展所謂的【去中國化】的教育,和藉由媒體宣揚台獨意識,尤其是透過媒體對二二八的宣傳,使得兩蔣過去的愛中國教育功虧一簣,幾乎被抵銷了,這也就是現今台獨意識逐年高漲的原因。有些人浸潤濡染之深,他們可說是九牛拔不動的台獨死硬份子,別想與他們理性交流。

李扁的教育和宣傳何以會成功?主要是台獨進行了台灣的自由民主化,以所謂的自由民主的【普世價值】,否定了兩蔣的獨裁統治下的一切建樹和功績;以日本當年的鐵路、港口、水利‧‧等,需要工業實力來建設的宏大工程,否定了兩蔣對台慘澹經營的普通一般的建設;還有,最主要的,就是二二八事件。

蔣介石為了全國反共一條心,對民族相殘的二二八事件是隱諱不提的,也就是說在兩蔣統治下,二二八事件好像根本沒發生過。二二八事件錯綜複雜,說不清理還亂,兩蔣時期流亡海外的台獨對二二八有一套歪曲誇張以煽激人心的說法,李扁當政後更把這套歪曲誇張的二二八說法尊為【史實】,向全民廣為宣揚。於是台灣人死亡不足千人被誇張成兩萬、三萬,當時反華仇華的青壯暴民以及趁機作亂的流氓,被美化為反抗暴政的義士,宣稱國民黨的鎮壓比日本人殺害台灣人更加殘酷百倍千倍,以刺激起台灣人仇華反華的心理,生出台獨建國的意志和決心。

這就是台獨發展的大致情形,或許您已經相當知曉了,但您是大陸人,所以我假定您認識不深,所以不厭其煩向您陳述一遍。我對台獨問題十分關注,頗有探究和思察,您若有興趣,歡迎你有空繼續來共同切磋討論。 

沈政男先生,也歡迎您來共同切磋討論。 



徐百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3/05/22 23:06

二二八?是誰先屠殺誰?

台灣經過日本五十年統治,台灣的老少兩代在民族認同上,有著迴然不同的認知。台灣的光復,台灣老一代人歡慶回歸故國,這代人心中的歡喜慶悅可以想見,光復時到處所見的感人場面,就是他們由衷的內心反映。而青年人就未必盡然了,有的竟然為日本的戰敗而飲泣,甚至還有自殺以示效忠的。

在光復之時的台灣青少年,是在日本統治完全穩固之後成長的一代,並未親身體驗日本統治初期殘酷的一面,心靈和意識都是單方面受日本教育的灌輸和洗腦下長大,日本的強盛進步和中國的衰亂落後更是眼前的事實,自然也就形成這些青少年崇日輕華的價值觀。二戰前期日本在各地戰場節節勝利,國威如日中天,自然使得這些青少年慕傚憧憬的少艾心靈感到仰慕和響往,而陶醉在大日本帝國雄霸天下的美夢中,熱衷於「皇民煉成」,也就是自我轉化為日本人。

這些青少年競相崇拜日本,醉心於皇民化的言行和表現,記載在當時的文冊書報上彰彰明甚。台灣的光復使得這些青年在國家民族的角色上,遽然在一夕之間倒轉過來,請問他們如何能夠適應過來?

有些青少年人對回歸中國其實是心不甘、情不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