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不要輕信網路謠言
2013/05/22 07:32:01瀏覽291|回應1|推薦2

 

網路垃圾訊息何其多
沈政男

電視機發明以後,有人擔心會把人變成白痴,只會被動接受訊息;網路的發明,看起來更可怕,把人變成說謊家,製造、編織、散播假訊息。

編造「便當文」有何好玩?無非是為了滿足被觀看被注意的原始慾望。網路其實是一座大型表演廳,人人都可上台,拿出本事吸引觀眾,當一秒鐘的明星。臉書的「讚」,厲害就在這裡,把別人的觀看數量化,清楚回饋給表演者,很強烈的行為制約。若說整個臉書的成功就維繫在這一個「讚」字,其實也不為過。

很可怕的,「便當文」有三則不同來源,有科技公司職員,有記者,也有牧師,性別行業背景迥異,但為了引發注意,背後動機、心理需求完全一樣,因為這就是人性。

看假文在網路上流傳,或許還有一種操弄、在背後訕笑的快感,一種高高在上看著芸芸眾生被愚弄的優越感。

網路訊息的散播,其實只是一種虛擬世界的巷議街談了,轉貼文章有「我給你講喔」這一類搶先得知的樂趣,也有「不分享對不起大家」之類的社會凝聚力作祟。

「便當文」一看就知道是假的,只要對台灣社會風氣有粗淺的認識,對人心有基本的體會。

「裘莉為十億元切乳」的貼文亦然,只要對國際新聞有些許接觸,對社會議題有一點點關心。

通識的重要性就在這裡,對所有知識有一個概略的認識與涉獵,自然的、社會的,人文的、科學的,有這樣的背景知識,就不容易被牽著鼻子走。

查證也很重要,網路的好處就是雖然垃圾訊息很多,但查證也很容易,只要用蒐尋引擎找一下相關消息,就可以辨別。

我看網路貼文的原則,就是所有網路訊息一律為假,除非它能證明或者我能查證它為真。沒辦法,在網路時代,我只能選擇當懷疑論者,如果不願意被愚弄。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hegloberover&aid=7654835

 回應文章

徐百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3/05/22 10:46
菲律賓勞工買不到便當這個故事,結果貼文的人和記者聲明「都是聽來的」。
-----------------
這令人想到綠營二二八論述中的口述證人,是不是也「都是聽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