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喝酒(過年系列)
2013/02/11 22:29:00瀏覽286|回應0|推薦1

喝酒
©沈政男

初二回娘家,老老少少十幾個人共聚一堂,大魚大肉以外,少不了杯觥交錯,歡慶年節。

我平常幾乎沒有社交,每兩個月回娘家,是唯一喝酒的機會。岳父吃飯一定喝酒,不喝好像什麼儀式沒完成,飯沒吃飽;酒一定喝陳年紹興,其他酒類喝再多都不過癮。就是陪他喝了,酒精對我吸引力並不大。

但我喜歡酒酣耳熱水乳交融的氣氛。苦酒滿杯有何好喝?不過享受幾巡過後,人際界線瓦解,彼此心防鬆懈的自在感。更高更大的我,在酒醉以後升起,現實世界變得暖呼呼,充滿熱情,包容自己。岳父平常不茍言笑,喝酒以後話多,自信增加,愛講政治大剌剌品評時人,成了另一個人,可親多了。

我平常話不多,酒醉以後沉默依舊,酒精對我完全沒有解放功能。喝得不夠多?我酒量普通,兩三杯紹興或是紅酒就會滿臉通紅,喝一瓶就會吐,但我很有酒膽,氣氛對的時候,不管那麼多。只是當我蹲在馬桶旁等著嘔吐感從腹中升起的時候,頭昏眼花,心跳砰砰,腦中仍然一片清明,甚至可以思索哲學問題。還有她。

酒後的反應,所謂的酒品,跟酒量一樣,恐怕都是體質決定了。酒精是中樞神經抑制劑,跟一般人想像的興奮作用不一樣,其實是去抑制的功能,讓鎮壓在道德律令底下的野性重見天日。這篇文章就是我在喝了兩杯威士忌以後寫的。

是這樣嗎?也不見得,或許酒精只是一個自我催眠的角色,放浪形骸的入場券罷了。

大學時代在男十一舍的日子,我們聚餐都會喝酒,啤酒幾打幾打地喝,光飽足膀胱脹但不會醉。那時學會了一口一杯的豪邁喝法,醫學系學長教的。醫生不是滴酒不沾,就是千杯不醉,前者強迫,後者自戀;喝半醉的醫生,強迫又自戀。

幾年前到歐洲旅行,見識啤酒文化,任何一間食堂,再不起眼,都有自來水一般的啤酒龍頭,冰冰涼涼泡沫滿溢,麥香濃郁,非常好喝。台灣沒有好喝的啤酒,實在可惜。

也曾在莫斯科街頭攤販買啤酒來喝,見底以後才發現酒精濃度十七趴,十七趴的啤酒!當場躺在路旁鐵椅睡了幾十分鐘。俄羅斯人非常豪邁,對抗北國寒冬,伏特加烈得像工業酒精,啤酒根本是清水。俄羅斯的歐巴桑,冬天還吃冰淇淋的,在路上握著一筒,舔來舔去。

女孩子喝酒的較少,一旦能喝,都是酒國英雄,就像開車,不是龜速前進,就是肆無忌憚,亂開一通,以為開車就是大踩油門,方向盤轉來轉去。我曾被女生撞過,因而有此偏見

年輕時我跟女生喝過酒,很可怕的,當場變成男生,髒話一堆,亂幹一通。不要學男生那一套,拜託。

最近酒駕議題頗受關注,嚴刑峻罰成了萬靈丹,膝蓋反射式的政策,效用很有限的,國外老早證實。

呵呵,寫到這裡就好,我酒醒了,可以續攤了!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hegloberover&aid=7298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