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毒品如何鉤住人
2012/07/22 19:30:56瀏覽1277|回應0|推薦3

毒品如何鉤住人

耐受性、戒斷症狀、渴求感……把吸毒者玩弄於股掌之間( 2011 人與自然科普徵文入選)

◎沈政男(精神科醫師)

 

-----------------------------------

 

還記得蕭淑慎嗎?她因毒癮被關,日前出獄了,那模樣跟剛出道的她比較起來,完全是兩個人(如附圖,聯合報照片)。

 

蕭淑慎的處女作是 1999 年民視的電視電影《天馬茶房》,這是一部描寫二二八、融合革命與愛情的電影,非常感人,飾演女主角的蕭淑慎,當年極為清純可人。

 

《天馬茶房》的主題曲就更膾炙人口了,是陳明章所寫,由林強主唱的《幸福進行曲》。

 

革命前夕告別所愛的戰歌。

 

《幸福進行曲》MV(如底下連結)開頭有一句電影裡頭男主角叮嚀女主角的話,非常適合送給現在的蕭淑慎:

 

「不能放棄!不能放棄!」

 

無論戒毒多少次、失敗多少次,只要有心戒毒,一次比一次進步,都應得到鼓勵與支持。

 

去年寫這篇舊文,蕭淑慎剛入獄不久,後來我都忘了,如今看到新聞想了起來,剛好在她出獄的時候貼出。

 

------------------------------------

 

「知名藝人數度吸毒被逮,演藝生涯恐將斷送。」近年來,媒體接二連三出現類似的報導,不禁讓人困惑:為什麼擁有大好前程的歌手、影星,明知毒品的危害,卻無法徹底戒除?毒品成癮,在英文裡稱為「上鉤」,到底這些不起眼的小東西有何吸引力,可以讓人們甘願沉淪?

 

報酬迴路與成癮

 

毒品誘人之處,特別是海洛因、古柯鹼這類具有高度成癮性的物質,在於它能引發強烈的欣快感。近年來,科學家透過腦影像學的研究發現,吸毒的時候,腦部的報酬迴路(附圖)會被活化,在正子攝影或功能性磁振造影裡呈現熱區。

 

什麼是報酬迴路?心理學家老早提出操作制約的理論,認為動物的行為,如果事後產生愉悅美好的結果(即報酬),該行為就能得到增強,容易再次出現,但始終不知腦部機轉何在。一九五○年代,科學家做了一個實驗,他們在老鼠大腦底部的內側縱束這個區域接上電極,只要老鼠按壓籠子裡的橫槓,電流就會產生,刺激該腦部區域。結果發現,老鼠似乎很喜歡「被電」的感覺,一再按壓開關,一個小時內動作了數千次;反之,如果把該腦部區域破壞,老鼠就對電流刺激興趣缺缺。也就是說,透過該腦部區域的作用,電流刺激為老鼠帶來正向回饋,使得按壓開關的行為被增強,故稱報酬迴路。

 

然而人非老鼠,這樣的結果適用在人類身上嗎?幾十年來的研究陸續發現,報酬迴路不僅在毒品成癮扮演關鍵角色,甚至在較輕微的物質成癮(咖啡、香菸成癮)與行為成癮(病態性賭博、性成癮)上,都有類似表現。近年研究甚至發現,陷入熱戀的男女,當觀看愛人的照片時,報酬迴路也會活化!

 

大腦內側綜束裡的腹側被蓋區(ventral tegmental area),其神經細胞富含傳導物質多巴胺(dopamine),當這些神經細胞被活化時,會在神經末梢釋放多巴胺,刺激下游區域,也就是位於依核(nucleus accumbems)的神經細胞,讓腦部產生愉悅感,因此報酬迴路也被稱為愉悅中樞。

 

藝人交遊廣闊,容易被藥頭鎖定,慫恿其吸毒。當第一劑海洛因進入體內,來到腦部,與腹側被蓋區的受器(μ-receptor)結合,將使得原本抑制多巴胺分泌的GABA分子減低作用,負負得正,導致多巴胺分泌增加;而如果是古柯鹼,則是作用在依核的神經元,抑制多巴胺的回收作用,使其能停留在突觸更久,作用更長。

 

耐受性與戒斷症狀

 

第一次用毒的欣快感,或許筆墨難以形容,只有當事人清楚,但好景不常,沒有多久,腦部將對毒品產生耐受性,如果不增加用量,將出現痛苦的戒斷症狀,其慘狀旁人看了都會搖頭。

 

耐受性的出現,是人體為了保持恆定狀態產生的反應。當神經細胞上的受器反覆被大量海洛因的活性成分嗎啡分子(morphine)占據,受器數量形同過剩,一部分受器將會反轉,被收回細胞內,導致受器數量下修(down regulation)。受器的作用之一,是與嗎啡分子結合後,抑制細胞內的二級傳訊分子,例如Adenylyl CyclasecAMPCREB等,然而反覆使用海洛因後,將導致這些分子數量上修(up regulation)。

 

耐受性一旦成立,如果吸毒者無法增加用量,應付新的恆定狀態,修正後的受器、細胞內的傳訊分子數量將失去制衡,有如彈簧反跳,產生與毒品作用相反的戒斷症狀。戒斷過程十分難受,以海洛因來說,常見的症狀有流眼油、打呵欠、筋骨痠痛、腸胃不適、全身起雞皮疙瘩、嚴重失眠等,而吸毒者為了緩解這些不適,只能再度用毒。

 

透過上述的機轉,慢性吸毒者或者為了獲得同等的欣快感,或者為了減少戒斷帶來的不適,必須使用更高的劑量、更加頻繁用毒。毒品昂貴,再加上毒品的副作用與戒斷症狀反覆產生,吸毒者必須花費大量時間心力籌措金錢,或者從藥效中恢復體能,因此荒廢了工作與正常生活,等於一腳跨進毒品設下的圈套。醫學上稱此狀態為物質依賴。

 

毒品的可怕,從動物實驗也可看出。上面提到的老鼠,如果同時給予輸送飲水、食物的壓桿,與產生電流的壓桿並列,可以發現老鼠對前兩者根本不屑一顧,無暇停下來喝水進食。如果用靜脈注射海洛因或古柯鹼取代腦部電流刺激,也可得到類似結果,而且老鼠將在數天後精疲力竭死亡。

 

還好現實生活中,毒品不可能無限量供應,而且也有法律嚇阻用毒行為,多少喚起吸毒者的理智。

 

這麼說來,只要將吸毒者與外界隔絕,遠離毒品一陣子,待毒品作用消退,不就又是好漢一條?然而毒品最厲害的招數還沒使出。

 

渴求感

 

海洛因的戒斷症狀,幾天到一個星期就會消退,許多出了醫院戒毒病房的人,拍拍胸脯,再三向醫護人員保證不會再用了,但沒有多久,絕大部分人卻又難為情地回來住院。

 

新聞中的藝人,被送入監牢勒戒好幾個月,甚至接受了宗教洗禮,照理說自控力應該提升不少,為什麼依舊把持不了?

 

李白有一詩句「秋風忽憶江東行」,說一飛黃騰達的名士,當秋風吹拂,想起家人愁緒頓生,突然想告老還鄉。吸毒者也經常有類似的經驗—即使幾個月,甚至幾年沒碰毒品,一旦受人慫恿或生活壓力太大,甚至目睹吸毒用的工具,都有可能癮頭再起,前功盡棄。

 

癮頭是一種心理對毒品的渴求感(carving),盤據內心,揮之不去,除非再用毒。這是除了耐受與戒斷以外,毒品用來勾住使用者的另一絕招。

 

在上述的老鼠實驗裡,將電擊刺激移除,或者停止注射海洛因、古柯鹼幾個月後,如果將老鼠放置於數個籠子之前,其中一個外觀看起來是原本實驗的籠子,但裡頭已無壓桿,此外與其他籠子無異,這時可以見到老鼠偏好進入原本實驗的籠子,而不選擇其他籠子。

 

在人體實驗裡,讓戒毒者觀看他人吸毒的影片,或者吸毒使用的針筒器具,在腦影像檢查上都可見到報酬迴路呈現活化的現象。

 

許多戒毒者回歸社會以後,工作與收入不穩定,親友不能諒解,種種負面情緒容易喚起先前吸毒的感受,向毒品尋求慰藉。

 

從古典制約的理論來說,凡是和吸毒(非制約性刺激,可引發非制約性反應,也就是初始的用毒行為)當時產生關聯的人事物,不管是環境、吸毒工具,甚至是情緒狀態,都可成為制約性刺激,即使後來戒毒,只要碰觸這些線索,都可能引發制約性反應,以至於再犯用毒。

 

腦部研究顯示,長期使用海洛因後,腹側被蓋區的神經細胞被敏感化,只要微量海洛因,都可引發強烈作用,導致再次陷入深淵。敏感化的原因之一,是一種名為Delta FosB的分子在神經細胞內增生,而FosB可促使細胞結構改變,增加對於多巴胺的敏感性。

 

此外,杏仁核、海馬體與前額葉,與報酬迴路都有連結,當受到環境、情緒刺激後,可釋放神經傳導物質glutamate,引發多巴胺分泌增加,導致用藥行為。而在慢性用毒者腦中,腹側被蓋區與依核的神經細胞上,都會增生glutamate 受器,使得當事人更容易受到吸毒相關線索影響,產生渴求感。

 

毒品鉤住人

 

吸毒者原本為了追求欣快感,主動招來毒品這隻怪獸,然而當耐受性、戒斷症狀,以及渴求感陸續出現以後,毒品反客為主,把吸毒者玩弄於股掌之間,驅使其反覆用毒,只為了避免戒毒的不適。至此,吸毒者完全上鉤,難以掙脫毒品的控制。

 

瞭解了毒品如何鉤住人,讓我們對於用毒者的處境更加同情。社會不應放棄任何一位有心戒毒的人,即使他(她)已經失敗了好幾次。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hegloberover&aid=666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