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1/09 18:15:06瀏覽8958|回應1|推薦2 | |
留學日本的張姓青年,發現交往中(或單戀)的台籍女同學,擬與兩位男同學出遊,一氣之下前往女生住處理論,未料得不到滿意答案,憤而將她與她的女室友殺害。案發以後,張男的父親表示,「這孩子連捏死螞蟻都不敢」,而從他臉書張貼的照片來看,雖然已三十歲,模樣還像個青澀的大男孩,這就不禁讓人困惑:到底有什麼深仇大恨,足以讓其變成面目猙獰的殺手? 其實這類因忌妒而生的感情暴力,是一種典型的「自戀式反擊」。自戀型人格者,自尊極為脆弱,容易將他人的無心冒犯,無限上綱成對自己的侮辱;這類人談感情時,極無安全感,隨時留意伴侶有無不忠,看到一點蛛絲馬跡,就懷疑遭到背叛。 自戀者不一定自大狂妄,也可能反轉成羞澀內向,看起來溫和無害,這是感情暴力最難預防之處。這類人的共通點,就是佔有慾強、善妒排他,追求異性時全心投入,追到後將對方鎖進兩人世界,唯他獨尊。 吃醋人人都會,但程度人人不同;吃醋的傾向,不只與個人特質有關,也牽涉時代氛圍、文化背景。 肉體出軌,幾乎無人可以接受;精神外遇,有些人可以諒解,大部分人不准許;異性的知己、聊得來的異性同事,很多人不禁止,但也有人覺得不妥。在吃醋的光譜上,容許很大的變異,絕大部分的吃醋,都是正常的。 但病態的忌妒、離譜的吃醋就得小心了。自戀人格者,甚至對於伴侶的同性交友狀況都會過問,對於伴侶在社交場合的異性互動,都會覺得酸溜溜。 身處親密關係之中,人在潛意識裡往往退化成幼兒,渴求伴侶像母親一樣對待自己。多數人很快認清,伴侶是獨立的個體,不可能隨時隨地百分之百滿足自己,但自戀者因為性格缺陷,永遠像餓鬼一樣需索心理養分,貪得無厭,讓人疲於應付。 新聞中張姓男子的舉動,在一般人看來根本難以理解—「天涯何處無芳草」,何苦為了一個女生葬送一生前途? 幾個月前,某大醫院的已婚主治醫師,到大陸開會認識一酒家女,雙方發生不倫戀情,男方為女方在大陸買了房子,三不五時藉開會名義飛到對岸相會,顯然動了真情。後來竟發現該女另結新歡,文質彬彬的他,氣憤莫名,於是偷拿了醫院的鎮靜劑,到大陸把該酒家女灌醉綑綁後,注射毒針殺人,還把過程拍攝下來。 為了一個酒家女,毀了自己,也毀了家庭,怎麼樣的心理轉折,令人費解。其實,這類人的忌妒之火一旦爆發,大腦的推理中樞瞬間當機,意識領域窄化成一個亮點:報復。 就好像吸吮母親胸脯的幼兒,一旦乳房突然被抽離,只會有一個原始反應:嘶吼哭喊、拳打腳踢。 用心理學的術語來說,當這類人覺得自己被對方疏遠、遺棄或背叛時,心如刀割,往往激起「自戀式憤怒」,導致做出喪失理智的復仇舉動。 注意!這裡講的病態忌妒,不是精神病式無中生有的多疑妄想;這類善妒的情人,在職場、學校、一般社交環境下,根本難以分辨,唯有踏入他編織的情網,才能看清這隻毒蜘蛛的模樣,然而當妳看清以後,想逃也來不及了。
|
|
( 休閒生活|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