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東沒有派對日前在金曲獎擊敗五月天,獲得年度最佳歌曲與最佳樂團獎項後,評審團主席黃韻玲說:「草東成為新世代的標竿,對於下一個世代,他們已經準備好了。」這是什麼意思?
四十多年前布魯斯史普林斯汀(Bruce Springsteen)剛出道的時候,滾石雜誌一位專欄作家寫了一句名言:「我看到了搖滾樂的未來,而它的名字叫布魯斯史普林斯汀。」黃韻玲的意思其實就是:我看到了台灣搖滾樂的未來,而它的名字叫草東沒有派對。
只是,原本沒聽過草東的人,在金曲獎後點開網路一聽,大概都會有這樣的困惑—這是台灣樂團嗎?怎麼咬字與唱腔,那誇張的捲舌與頹廢的口氣,這麼像中國歌手?
原因有幾個。比較確定的是,草東除了擷取英美搖滾菁華,比如英式電子搖滾與美式油漬搖滾為己所用以外,也聽了很多中國獨立民謠歌手與獨立樂團的歌,包括宋冬野與萬能青年旅店等,潛移默化之下難免受到了他們的影響。中國流行音樂在近十年進步飛快,諸多音樂家與歌手的創作觸角與感染力,都不是台灣這邊可以比擬,於是不少台灣聽眾早已成了中國歌手與樂團的粉絲,當然也包括年輕樂手。中國流行音樂的實力,在這些年金曲獎也得到驗證,年年都有歌手拿獎。
只是,學曲風與詞意也就罷了,為什麼連咬字都要學中國腔?兩個可能。一是他們眼光遠大,一開始就想到了中國市場與中國歌迷的接受度,因而想要洗去台灣味。二是或許他們本來就喜歡道地的中國腔與中國味,而這從他們以宋詞詞牌名「醜奴兒」做為專輯名稱,也可如是推測。
無論如何,可以肯定的是,草東的音樂受到中國流行音樂顯著的影響,這在十幾二十年前是難以想像的局面。中國搖滾樂發軔於1988年的崔健,那一代的中國歌手從台灣的流行音樂汲取養分,想不到不到三十年過去,情況已經反轉。
1960年代,披頭四、滾石等英國搖滾樂團在美國受到瘋狂歡迎,當時有人形容這是「英倫入侵」,而台灣下一個世代的搖滾樂,如果已經受到中國樂風的顯著影響,算不算是一種「中國入侵」?
流行音樂是台灣藝文產業的相對強項,如果連金曲獎都被中國入侵,其他項目更不用說。比如文學,中國作家的小說成就早已狠狠甩開台灣,近年甚至連新詩這個台灣最強項,也逐漸迎頭趕上。金馬獎的入圍名單充斥著中國電影,大家已經見怪不怪。至於電視,台灣的綜藝節目已經滅亡,戲劇節目也苟延殘喘,都給了中國節目乘虛而入的機會。
中國的文化軟實力,在他們的政經硬實力暴增以後,已經跟著崛起,而且逐漸「反攻」到台灣來。許多台灣人還以為,中國那麼獨裁專制,沒有言論自由,文化商品如何吸引人?
去聽聽草東。如果草東的樂風可以成功,在台灣與中國都受到歡迎,其他台灣年輕人會不會想要跟進?如果音樂如此,其他行業會不會想要跟進?
這些年台灣社會逐漸浮現「台灣學生不如中國學生用功」、「台灣年輕人競爭力不如中國年輕人」這樣的聲音,也有人譏諷,「中國在談一帶一路,台灣人卻只關注豬哥亮過世」,或者「中國在辦大數據博覽會了,台灣還在推銷滷肉飯」,凡此種種,難道都只是對岸人士或少數台灣人的偏見?
經濟倚賴,文化滲透,印象與成見跟著改觀,然後就是認同上的靠近了,這是不是另一種「中國入侵」?
全文連結如下:http://www.nextmag.com.tw/breakingnews/forum/314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