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7/14 22:01:55瀏覽502|回應6|推薦60 | |
第一次看見老美實施在家教育,是兒子八歲那年,在新墨州。 有一天他放學回來告訴我說,他想在家裏上學。他說,班上的艾倫已經不來學校,是他媽在家裏教他。艾倫是兒子的好朋友,他的父母我們也認識,是一對虔敬的基督徒夫婦。我雖那時已粗略知道這是個可行的方式,但是由於我們在家中都說國語,我怕對孩子的英文能力之發展有阻礙,只好按捺住那躍躍欲試的心情,沒有答應兒子的要求。 兩年之後,我們搬來北加州的金門神學院,孩子們也跟著轉學。兒子來時剛好是唸五年級,一年後升上此地的初中。我心中思量,再過一年丈夫唸完書,我們就要搬家,到時候兒子又得換一個學校把初中唸完;一年後升高中,又是一個全新的環境。 我想到兒子在這段非常重要的青春期,竟要面臨如此劇烈的變化與調適,心中難免有些不忍。 說來也妙,或許是神的旨意吧,就在這時候,兒子常回家報告一些同學之間發生的不可思議的超早熟不良行為。看見我憂愁的表情,兒子忽然眼睛一亮:「媽咪,為什麼我們不來個家庭學校,妳親自當我老師呢?」 那時,已經是六年級的他,英文閱讀能力早已達到成人的水準,在家學習應該不是問題。且剛巧神學院中有一對夫妻黛比和鮑伯也正在實行家庭學校;這對學養頗高的 白人中年夫婦有志於畢業後、到落後國家當宣教士,他們的女兒比石石大一歲,是個品學兼優、氣質出眾的女孩。黛比聽說我也想在家教兒子,立時熱心地約我會 談,花了三小時,把家庭學校的作業方式及她個人的看法,細細地解釋給我聽。 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之後,我開始邀請丈夫女兒及兒子與我一同迫切禱告一個月,同時我又花了一整個月的時間去打聽並研究全國各地的家庭學校教材與機構,終於決定不再等,復活節一過,爸爸當校長,媽媽當老師,正式開始了我們的「提摩太基督教初級中學」。 一開始真不容易。我除了英文數學尚能應付外,其餘史地科學真是愈來愈「莫法度」。尤其碰上一些專用名詞如兩棲動物節肢動物、草履蟲變形蟲、葉綠素光合作用等的,不但弄得我舌頭打結,且到後來變成是兒子在給我上課。有幾次我受不了叫停,卻被小東西義正辭嚴地開導了一番: 「媽咪,我覺得家庭學校對我們兩人都有好處;妳可以操練耐心,我可以操練服從。」 我聽見子說得有理,只好繼續「耐心」下去;痛苦熬了兩個月,感覺比兩世紀還長。 暑假過後,新學年開始,我們改用視聽教學,大有果效。上課一個月下來,我輕鬆愉快,他日子如飛。 兒子上的課計有五堂:聖經、英文、數學、史地、科學,每一門用一卷錄影帶。 他每天除了上課之外,還有各種作業報告、大考小考、及實驗等。每九個星期是一個階段,我們要把用過的錄影帶連同兒子的各科試卷一起寄回去,按時候,我們每一 學期收到兩次成績報告,學年結束時,則收到一張總成續單。另外,和公立學校的學生一樣,所有家庭學校的孩子每年要參加一次升級檢定考試。 除了正式註冊於全國性的俄貝卡視聽家庭學校之外,兒子也同時加入附近的家庭學校網,孩子們每星期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選修體育、美術、音樂、及西班牙文、法文等課程;每個月有各種不同遠足活動,做多方面的參觀及訪問。 上學期末,我和丈夫同去參加一個加州灣區的家庭學校大會,約有一千多家長參加,且有全國一百多家不同的家庭學校出版社在大會中展示他們的教材。這些出版單位,大部份都以基督為中心,教材內容豐富又有深度,每一家都有他們的特色與優點,真讓人讀之愛不釋手。 實施在家教育也有些缺點。由於父母就是老師、校長,同時也是教育部長;如此大權集中一身,很容易走向偏路,不是對孩子過鬆就是過嚴。 我有一位美國朋友,她在設計孩子們的教學內容時,盡量選用程度最淺的教材;至於歷史課,她連教科書都不用,只用報紙。每天孩子們讀完當天的報紙之後,要剪下 三篇文章並做報告:一篇是今日大事,一篇是過去歷史,一篇是本地新聞。這樣的歷史教學固然相當鮮活,但是由於材料內容的限制,往往孩子們吸收到的知識也有限。 另外一種極端的現象是做父母的操之過急。 前些日子我在此間報上讀到一則新聞:一位中國籍的父親在家中教導孩子,兩個女兒一個八歲一個六歲,都已上完了高中的數學,須要進大學唸微積分,於是此父親不 顧當局的反對,帶孩子在此地的市立大學註了冊,每天由孩子們的媬姆﹝同時也是孩子們的大學同班同學﹞開車帶來上課。如今報上公開登載了,若這兩個孩子繼續 在大學校園出現,則將被當局逮捕,且她們的父親要被罰款五佰元及坐監六個月。 這一則新聞報導的內容不是非常詳盡,我們對這兩個孩子的個人資料及她們家庭背景的狀況也不很清楚,不便在此分析探討。但是身為一個家庭學校的父母,有時確實 會見孩子還挺聰明而過份興奮起來,一心期望孩子跳級提早畢業,做個出人頭地的龍兒鳳女,因而不知不覺給孩子餵下了過多的高壓營養。 採用視聽方式的家庭學校,一切課程都按正常學齡程度按步就班教學,從幼稚園到十二年級,一路進階上去,實行起來較系統化和組織化,或可稍避免流於過份個人的野心或疏懶。 我喜歡我們的視聽家庭學校,我們的兒子更是「愛死了」。每天的課堂時間,是我們母子倆的快樂時光。每一門課的老師都非常好,和藹幽默又有豐富的教學經驗。有 時在考試的前一天,老師會用遊戲的方式給班上做問答複習,這時候我和兒子就成了激烈比賽的對手,兩人你來我往,一堂課趣味盎然,竟不聞下課鐘聲已響。 觀看錄影帶尚有另一好處。由於所有課程都是現場實播,且是在一所基督教會學校拍攝,每天兒子和我看見的,都是一些穿著整齊上課規矩的學生,男孩們甚至還打著 領帶來上學。他們在課堂回答老師問話時,一定要站立起來,且恭恭敬敬地在回答了「是的」或「不是」之後加個「先生」或「女士」。我們兒子很佩服這些跟他同齡男孩們的優雅風度,他自己似乎也稍受到了一點春風化雨的薰陶。 還有一件最美的事,自從改用視聽教材之後,我自己的工作計劃也較有伸縮性,除了擔任級任老師之外,我還可偷空兼差。有一次我想到稿債堆積,情急之下,趁他專 心上課時溜去寫東西。未料效果奇佳。「放學後」,他興奮地向我訴說「學校裏」今天發生的事情,又得意地拿出他一天努力的作業及考試等成果給我看,並表示他 很喜歡這種自治的上課法。自此,兒子較從前更加自動自發且有責任感。 兒子平日上課到中午就結束了。有時校長老爹回來吃中飯,兒子就找他研究實驗課的題材與內容:偶爾他爹自己剛做完報告稍得空,父子倆就一塊兒出門買實驗器材或同去圖書館找資料﹝回來的路上,少不得又同去買個冰淇淋吃吃﹞。 下午,他多半的時間忙著做功課、背經文、寫報告、及準備考試等,忙到三點多鐘,剛好他的朋友們也從公立學校下了課;他於是腰著彈弓、背掛弓箭,一躍而上腳踏車,大夥兒潛入神學院的森林中野去﹝也不知他們射些什麼,從來也沒見他帶獵物回來﹞。 這裡的孩子們大部份不做功課,不是他們不用功,而是此地的學校不大給回家作業。兒子原先在公立學校唸初一時,每天一放學就玩兒,從來不做功課,蓋「總共三題數學作業,早已在教室做完也」。﹝這也是當初我們考慮給他轉家庭學校的原因之一﹞。 我們會一直這樣繼續實行家庭學校嗎? 在家教育不是一個絕對完美的辦法,但是基於個人的環境需求及各人信仰生活方式的不同,可以彌補許多公立學校的不足。如果情況允許,我倒確實有這個意思繼續下去,可我們兒子又有了不同的看法,他認為高中應該在一所平常的學校就讀。 「這樣子我才可以打好上大學的基礎啊!」他說。 其實家庭式學校的孩子照樣可以上大學不受影響。許多年前一對姐妹從小把家裏的客廳當學校,直唸到高中畢業,後來姐妹倆都進了史坦福大學且都修到了博士學位。 但是,或許我真的會同意讓兒子高中時進公立學校,好讓他不但能從優良的環境中學習人生,也能從艱難的環境中學習人生。同時,最重要的,經過這些年的學習和磨鍊,我們深切盼望他的靈命與情商能愈加成熟,或許將來能在公立學校裏成為一個小小的基督徒榜樣,做一隻小小的蠟燭的光,在這日趨複雜墮落的年青人的世界裏,分享他的信仰,見證他的生命。 這,聽來像是一個遙遠的夢,卻是我從今起更加迫切的禱告。
刊載於 1995年3月導向月刊 【十九年之後補記】: 差點忘了,當初我還特別每學期給兒子安排兩、三次屬於我們自己的遠足。 除了博物館、植物園、水族館、動物園、漁人碼頭之外,咱們母子倆最愛的就是帶著我們的自行車從堤波朗搭船過海,登陸天使島。 在那四面和風、油加利樹葉隨風送香的島上,我們有如展翅飛揚,瘋狂快樂地騎著車環繞海上的金銀島、監獄島、金門大橋.... 回想起來,咱們娘兒倆之間今天有這樣深厚的感情,很可能是那段時間奠定起來的友誼基礎呢! 2014/07/14 15:43
Dear 陳正華Julia Chou(thedawnsailing):
特前來恭喜您所發表「爸爸是校長,媽媽是老師」一文,已經登上聯合新聞網首頁,生活消費|貼心下午茶,歡迎有空前往觀看。^_^ 非常謝謝您的好文分享,此推薦是利用轉址的方式連結到您的文章。如此文有原因不希望被推薦,請到電小二訪客簿留言,會盡快協助取下。 感謝電小二; 好棒好開心! 陳正華Julia Chou 於 2014/07/14 21:40 回覆
1. 不懂如何將舊文置頂,只好把這篇一個月以前貼出的拙作再貼一次。
2. 請別忘了、也去拜訪我的下一篇貼文,是女兒寫的,我翻譯的。
3. 很想學學如何將舊文置頂,能向哪一位仁兄仁姊拜師否?
|
|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