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3/14 08:52:49瀏覽579|回應0|推薦0 | |
2016-11-20 拜讀何景榮先生大作後,重新檢視我的文章,並沒有提到中國一言半語,僅有講到華語,但也沒把華語當本土語。何君由短短數百字的鄙文,就能推論出和「兩岸都是炎黃子孫」的論調契合,更進一步引申「成為貫徹大中國文化霸權的幫兇」,不知有何根據。之所以有這種誤解,我想可能是如下三點沒認清吧! 1.把台語和河洛話混淆:沒錯!台語早期有漳泉音成分,但在歷史長河,前有平埔語、西班牙語、荷蘭語,後有日語,這些語言部分的語詞,早就在台灣將台語融合成與中國閩南語不同的語言。何先生硬要把台語說成河洛話,再以河洛沙文來論述,顯然犯了對象混淆的錯。 我再強調一次,台語是台灣語言,不是中國的閩南語,也不是河洛話。 2.民族與國家概念混淆:民族不是國家的元素,而「本土語」則是植根於土地,是屬於國家的層面。何君以南島語族的角度來論述「本土語」,是弄錯方向。試想南島語有一千兩百種,我們有辦法或必要將它們都列為「本土語」嗎?或者反過來說,有哪個南島語系的國家,把台灣語言列為他們的「本土語」。 我也認同台灣是南島語族的原鄉,更看過林媽利博士《我們流著不同的血》這本書,知道我們的血緣和漢人不同,所以不會用「台閩一家親」來套自己。民族和人數不是形成「本土語」的充分條件,認同土地及本土化才是。 3.誤認台語族、客語族也是華族:何君文中提到,「新加坡與我國同樣是以華族為最大族群」。華族在台灣僅佔十二%,不會是最大族群。何君既然知道引用林媽利博士的話,就應該知道台語族、客語族都不是華族。所以對象又弄錯了,難怪論述離題。 台灣的「本土語」是台語、客語、原住民語,不含「河洛話」。我也不屬「華族」,根本無所謂中國迷思。(作者為台灣羅馬字協會理事,台語教師)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