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1/05 20:32:35瀏覽108|回應0|推薦0 | |
2016-12-19 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一再出招,川普熱持續延燒,成為全球政治的特殊地貌。川普在「推特」上頻頻發文,密集會晤國內外重要人士,與外國領袖通話,引領議題,攪動滔天巨浪。尤其,對主要經貿對手中國重砲轟擊,絲毫不假辭色,為了導引美國企業回流,更採取一手蘿蔔與一手棒子恩威並濟的手段,川普經濟學一時蔚為風潮,讓各國政府莫不審慎思考如何因應新局勢。 川普是非典型政治人物,卻是最典型的生意人,觀其當選後的舉措,顯然是以企業經營的策略意圖重整美國這家公司,恢復它往昔的榮耀。所以,經貿政策以生意經為本固然不在話下,即便是政治、軍事或外交,仍然係以商業法則在運作,如此透視方可理解未來政策可能的發展脈絡。以台灣相關議題為例,川普坦言,「除非我們與中國在彼此有關的其他事項,包括貿易,達成協議,否則我不知道為何我們必須被一中政策綁住?」這段話最能凸顯其將國家政策當成商場談判的思維,由此衍生出一切議題都是可以交易的籌碼,其間並沒有普世價值的堅持,也沒有永遠的朋友與敵人。治理大國,中國傳統智慧視之「若烹小鮮」,但是川普則把它當成經營大企業,是以利益為目標,凡是有益於美國這家企業者,就是朋友、合作夥伴,不利於美國再度輝煌者,便是必須嚴懲的敵人,中間只有國家利益的算計,並不存在模糊地帶。 以商業邏輯來看,華爾街、科技業與聯準會是美國這家大企業的支柱,要恢復美國的經濟活力,非它們的積極參與不可,因此彼等雖是川普選舉期間攻擊的箭靶,然而贏得政權之後,又成為必須拉攏的盟友。而川普確實具有化敵為友的長才,他大量延攬華爾街與石化業鉅子入閣,並與重要科技大老會談,伸出橄欖枝,爭取先進產業的支持,以期穩住美國經濟的基盤。另外,為解決基層勞工的失業問題,對於在海外生產的美國企業則宣稱會以大幅降稅吸引其回流,若是彼等不從,則將對回銷美國的產品課徵三十五%的重稅做為懲罰。尤其,他更聲稱要在十年內斥資一兆美元打造基礎建設,一方面翻轉老舊的美國,一方面則擴大內需,增加就業,形成美國經濟成長的強大動能。川普經濟學至此已醞釀出成功的氛圍,美股頻創歷史新高,傳產、金融與石化業再獲新生動能,公共基礎建設老舊的美國更出現脫胎換骨的契機。 至於國外因素,美中經貿關係是川普再造美國榮耀的最大絆腳石。中國是世界工廠,亦為美國企業的主要海外生產基地,導致美國製造業大量流失工作機會,貧富不均擴大與製造業大城的蕭條傾頹,這對於訴求製造業回流美國的川普,無疑是頭號戰犯。而川普在推特上最頻繁的發文就是對中國「宣戰」,包括川蔡通話、質疑一中政策、操控匯率、搶走美國人工作機會、北韓核武、南海議題等,聲量極大,成功搶到話語權,有先聲奪人的氣勢。加上歐盟、日本也加入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國地位,以及中國對外購併敏感科技產業受挫,一連串的動作顯然已壓抑中國崛起的氣焰。尤有甚者,中國潛藏房市、債市與產能過剩等泡沫,聯準會的升息造成中國債市崩跌,加速資金外流,一旦戳破中國經濟泡沫,恐將引爆其最嚴重的金融風暴。 川普發動美中貿易大戰,或許損人未必利己,因為世界經濟可能萎縮,美國本身也會受到衝擊,但中國經濟與產業問題叢生,只能靠官方挹注補貼等非市場手段予以掩蓋,假使泡沫破裂,中國數十年經濟發展成果恐將毀於一旦,美中貿易大戰的代價係其所難以承擔。然而,全球化與科技進步使世界經濟密不可分,雙邊與多邊貿易往來係屬不可逆轉的趨勢,如何避免一觸即發的全球貿易大戰,有賴主要國家當政者的互信、溝通與妥協,而非一味蠻幹。尤其小國如台灣者,更必須審慎選擇最安全的經貿位置,確保不被貿易大戰的砲火波及,方為執政者高度政治智慧的展現。
|
|
( 時事評論|國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