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自由社論》不被中國的虛假數字所誤導
2016/11/04 08:50:42瀏覽204|回應0|推薦0

2016-10-21

中國官方本週三公布統計,第三季經濟比去年同期成長六.七%,增速與前兩季一樣,也落在官方六.五%到七%的目標範圍。這一數字,雖有人認為一如預期,但質疑者更多:《紐約時報》報導說,「人們通常也不會相信」;《華爾街日報》更明白指出,這是中國從一九九二年開始公布每季經濟成長率以來,首次連續三季經濟成長率都出現同一數字的情況,以其舉世罕見,中國經濟數據的可靠性因此再受質疑。另外,《日本經濟新聞》社論以「中國經濟『穩增長』藏不住泡沫」為題,道出其中的虛實。

中國官方統計不可靠,早已不是新聞,經濟學博士、現任總理李克強早年就曾質疑。這一現象的肇因,具十足的中國特色:它是一黨專政且一切為政治服務的統治術,在黨國體制下,經濟只是政治的附庸,統計數字也要屈從於政治目標。一九五○年代末期毛澤東的大躍進,虛假的統計數字曾造成經濟災難,導致數千萬人餓死。到了「改革開放」時代,它故技重施,以炮製亮麗數字,配合低廉充沛的人力資源,乘全球化之勢,成就世界工廠,經濟崛起。

中國經濟成長在二十一世紀第一個十年達高峰之後,為達成官方成長目標,它不斷以增加投資信用擴張方式刺激經濟,產生了「泡沫接力」現象。從雷曼金融危機之後官方四兆元刺激政策起,炒作房地產、股市、金融產品、黃金、比特幣等經濟泡沫相繼演出,地方政府、國有企業、影子銀行、網路金融平台、投資大眾紛紛投入。其結果是,不論公私部門,債務大量累積,國際清算銀行(BIS)、國際貨幣基金(IMF)最近都曾警告,中國債務問題嚴重,引爆金融「災難」的風險大增,且正對中國及全球經濟有重大負面影響。

從最新數字來看,六.七%經濟成長率似乎平穩,但出口依然不振,靠公共投資、房地產和舉債支撐的程度不斷提高,尤其債務成長仍大於經濟產出,經濟失衡越來越嚴重,從投資依賴轉為服務消費帶動的經濟型態仍困難重重。在此情況,為維持官方成長目標,中國可能延緩或擱置壓縮產能過剩的「供給側改革」,讓「殭屍企業」繼續苟延殘喘,經濟泡沫仍大行其道。然而,IMF已指出其間的兩難︰進行改革,一兩年內經濟成長勢必減緩;如不改革,經濟維持官方目標,但到二○二○年逐步降為三%。

中國經濟面臨兩難之際,正值台灣亟思降低對中國經濟依賴之時。事實上,台灣已受其泡沫波及,且傷害不小。現今檢調積極偵辦中的樂陞案,被指為幕後金主或甚至指使者的中國網路大亨王佶,與台灣的許金龍、楊瑞仁等人所演出以併購為名的金錢遊戲,已害慘眾多投資人。更早的TRF衍生性金融商品(目標可贖回遠期契約),金融機構責任或有待釐清,但台灣社會顯被資訊誤導,認定人民幣利率較高、幣值看升,投資可兩頭賺,才是關鍵。這類事例且正不斷上演,本月一日人民幣被列入IMF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後,中國就放任人民幣貶值,也讓金融市場跌破眼鏡,不少看多人民幣者再遭損失。

回顧中國經濟崛起過程,台灣實為最大受害者,產業遭掏空,經濟陷困境,政治飽受干擾,國家安全有虞。與中國經貿交流之初,或有因盲目憧憬而主觀誤判的問題,以為雙方可「政經分離」、「產業分工」、「互利雙贏」。但有如本週養殖業者所指出,連石斑魚銷往中國都導致供需失調,且因養殖技術外流,被偷學之後慘遭倒打,這就是誤信中國及其在台灣政媒代理人所傳播亮麗但虛假資訊的惡果。

蔡英文總統主政以來,推動產業轉型振興經濟,並打算以新南向等政策降低對中國的經濟依賴。然而,降低依賴是一項艱苦的工作,在馬英九政府全面傾中八年之後,要降低對中國經濟依賴更非易事,而新南向及多元擴充台灣經濟面向也非一蹴可幾,尤須辛苦耕耘與流汗。這一切,就從對中國官方統計及說詞保持合理懷疑、審慎檢視、不能盡信做起;政治人物如此,投資人亦無例外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ddy5422&aid=80497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