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美聯社:中國經濟數據荒誕連爆意外 人人懷疑
2013/05/05 23:13:30瀏覽395|回應0|推薦1

2013-04-17 記者 秦雨霏 編譯報導

本週出爐的中國第一季度GDP大大低於經濟學家的預測,西方媒體大呼「意外」。而上週出爐的三月份進出口數據,顯示出口增長急劇下降,而進口強勁回升。對香港的出口大幅上升,而對美國和歐洲的出口下降。外國經濟學家稱之為「荒誕」。海關署發言人承認數字可疑,稱某些公司可能在報關當中造假,正在對此調查。接連兩次出乎意外,令中國經濟數據準確性的問題再次凸顯。西方一名分析家說,「每個在中國做生意的人都在懷疑數據。」

市場猛跌凸顯人們對官方數據不準確的不滿

美聯社416日報導說,在本週中國報告第一季度經濟增長為7.7%之後,全球市場的反應是下跌,股市蒸發數十億美元。原因是甚麼?中國經濟增長比私營公司的預測值8%要低,而他們的預測依賴於中國貿易和其他數據。市場猛跌凸顯了人們對北京官方數據的不准確性以及對貿易商過於信賴中國經濟指標的不滿。

比每個季度GDP當中零點幾個百分點的差異更重要的是,是否中共領導人願意通過減少國營工業在經濟當中的角色允許私營企業繁榮發展,香港諮詢公司絲綢之路協會董事總經理新芬多佛(Ben Simpfendorfer)說。「(中共)迷戀這些GDP數字。此刻真正重要的是改革。」前皇家蘇格蘭銀行經濟學家新芬多佛說。

中國受到密切關注,因為它是外國商品從鐵礦石到智能手機的主要市場,並且西方希望中國的需求能夠幫助抵消美國,歐洲和日本的需求虛弱。對於中國增長究竟有多快的困惑可能阻礙包括從建築,化工到消費品行業的外國和私營公司作出商業和投資的計劃。

公司和政府都有謊報數據的動機

美聯社報導說,繼承自中央計劃時代的中共官僚現在在掙扎著追趕貿易,金融,生產和城市發展的變化。中國公司有通過謊報銷售額和盈利,從而逃稅或增加出口退稅的動機。圍繞著官方數據的收集和處理的神秘使得它們出於政治原因修改數據成為可能。

西方公司開發自己的數據來源

美聯社報導說,外國和私營公司對中國政府的數據投以懷疑目光。許多人依靠更密切的觀察他們的工業和市場。政府仍然是大多數國家範圍數據的唯一來源,但是越來越多的銀行和研究公司在開發他們自己的基於對公司和消費者進行民調獲得的數據。 「我認為每個在中國做生意的人都在懷疑數據。」HIS全球洞察公司的分析家桑頓(Alistair Thornton)說。

三個指標都充滿潛在問題

美聯社引述IHS分析家桑頓說,中國最受關注的三個指標充滿了潛在的問題出口,房地產銷售和信貸。在一些分析家暗示,公司可能在海關申報上誇大數字之後,出口數據最近獲得最多關注。誇大海關申報可以讓公司逃避貨幣管制和轉移資金進入中國。提高出口貨物在報關單上的價格可以給出出口產品量提高的錯誤印象。海關本月為自己辯護說,它的報告是基於真正出口的商品。但是這並不能阻止出口商申報的時候誇大價值。

三月份的出口「顯著低於報告的數字」,這可能幫助造成GDP預測和政府報告之間的不一致,蘇格蘭皇家銀行經濟學家Louis KuijsTiffany Qiu在報告中說。

經濟學家紛紛下調對中國全年增長預測

週一出爐的報告出乎意外的顯示,第一季度增長從去年第四季度7.9%的增長下降,嚴重程度令經濟學家紛紛下調對中國全年的增長預測。摩根大通經濟學家屈宏斌將全年預測從8.2%下調到7.8%,而蘇格蘭皇家銀行的KuijsQiu8.4%下調到7.8%

銀行信貸和房地產銷售也被誇大

美聯社報導引述IHS的桑頓說,數據顯示增加的銀行貸款和其他信貸,也可能被誇大了。他說,當一筆資金被從一個公司借給另一個公司,再借給第三家公司的時候,官方數字可能錯誤的重複計算。房地產銷售的政府數字也可能對於房市的強度給出錯誤的圖像,因為它們依賴於售房者報告的價格,而不是依靠獨立的估價。

中共常常大幅修正GDP

美聯社報導說,中國經濟增長數字,就像其他的國家那樣,估計值常常日後被修正。但是不像其他國家的是,中國的修正幅度可能是巨大的。2009年,北京將其已經令人瞪大眼珠的GDP數字11.9%提高到13%這暗示著它早先的估計未算入數百億美元的經濟活動。

經濟學家也指出,即使中國數字是可靠的,它們也可能是靠投資或政府支出推高的,這對於長期繁榮並無益處。中共領導人在試圖培養更多的基於國內消費而不是出口和投資的自我維持的增長。這將在短期內拉低整體增長速度。世界銀行和其他機構已經警告說,為了維持增長強勁,北京需要遏制國營工業的主導地位,鼓勵自由市場競爭。週一,中國令人驚訝的增長下挫引發西方和亞洲股市拋售。道瓊斯指數下跌1.4%,標準普爾500指數下跌1.9%。(責任編輯:孫芸)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ddy5422&aid=7586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