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基尼係數0.61 中國貧富懸殊世界少見
2012/12/14 01:24:19瀏覽196|回應0|推薦5

記者劉曉真 綜合報導 2012.12.10

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調查9日在北京發佈報告顯示,2010年中國家庭的基尼係數為0.61,大大高於0.44的全球平均水平,報告結論稱:「當前中國的家庭收入差距巨大,世所少見。」

基尼係數達0.61 收入懸殊

中國人民銀行與西南財經大學共同創立的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對8438個家庭所做的調查顯示,2010年中國家庭收入的基尼係數為0.61,城鎮家庭內部的基尼係數為0.56,農村家庭內部的基尼係數為0.60這一系列的數據顯示出中國無論是從全國、城鎮還是農村來看,貧富差距都過大。

調查亦顯示,20117月中國城鎮整體失業率為8.0%,幾乎是官方數字的兩倍。據中共國家統計局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城鎮勞動力人口為34,624萬人,由此推斷全國20117月失業人數超過2770萬人。

報告稱,由於「下崗浪潮」帶來的歷史遺留問題,導致老年人失業率更高,51-55歲勞動者失業率高達16.4%而另一方面,大學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21-25歲城鎮勞動者中,大學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勞動者,失業率為16.4%,遠高於其他受教育程度的勞動者。而目前受到高度關注的「農民工」群體,其整體失業率只有3.4%,大大低於城鎮戶籍勞動者的失業率,後者高達11.2%。同時,由於農村後續勞動力的供給有限,「民工荒」現象將持續存在。

中共官方基尼係數已消失10餘年

基尼係數是國際通用的衡量收入分配差異程度的指標,數值在01之間。數字越大,表明收入分配越是趨向不平等。聯合國通常把0.4作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線」。超過這條「警戒線」時,貧富兩極的分化較為容易引起社會階層的對立從而導致社會動盪。

九十年代後期中共官方公佈的基尼係數連年增長:1996年為0.3751997年為0.3791998年為0.3861999年為0.3972000年為0.412,超過了「警戒線」。之後,官方再也沒有對這項統計公佈過具體數字,而只發佈農村居民的基尼係數。有媒體分析表示,基尼係數之所以消失十年,是「遭到和諧」了。

中國大陸基尼係數2010年超過0.5

早在20096月份舉行的中國政協十一屆常委會會議上,蔡繼明委員曾表示:「中國權威部門的一份報告顯示,0.4%的人掌握了70%的財富,財富集中度高於美國。」而2010年世界銀行公佈的調查數據,美國5%的人口掌握了60%的財富。中國財富集中程度遠大於美國,已經是全球兩極化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近來,清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孫立平研究後披露,中國最高10%和最低10%家庭人均收入差距已經高達65,其中又以國有壟斷性部門人員的財富累積最為人所詬病,社會的利益關係失衡已到嚴重地步。

世界銀行一項報告顯示,中國家庭中最貧困人口約一億三千萬人,每天收入不足一美元,處於絕對貧困狀態。另據百度百科資料稱,一般發達國家的基尼指數在0.240.36之間,中國大陸基尼係數2010年超過0.5。據聯合國數據,2011年中國的基尼係數已達0.55,表明財富已過度集中於少數人,貧富分化已達到驚人的地步。

貧富差距擴大 逼近社會容忍線

2012914日,中國首部《社會管理藍皮書中國社會管理創新報告》(簡稱《社會管理藍皮書》)在北京發佈。報告稱,中國貧富差距已逼近社會容忍線。一些不穩定因素正處於從潛在風險向公共危機轉化的臨界點上藍皮書還表示,通貨膨脹、社會分配不公等社會深層次矛盾日益凸顯並有激化的趨勢;社會治安形勢嚴峻,無直接利害關係的群體事件或惡性事件出現新的變化。

復旦大學社會學教授於海表示,現在能感受到中國社會底層蔓延的一種不滿心態,而且暴力抗議增多,這都是非常危險的信號。有外界分析認為,由於中共極權「維穩」壓制了民眾的反抗,但民眾對中共政權厭惡的情緒不斷積累,最終將導致中共政權的崩潰。(責任編輯:姜斌)

相關閱讀:

1. GDP.GNP.CPI .吉尼係數(2009. 2

http://blog.udn.com/teddy5422/2682622

2.中國貧富差距的緣由:腐敗與壟斷(2010. 10

http://blog.udn.com/teddy5422/4474075

3.貧富差距惡化名車卻越賣越多(2011. 8

http://blog.udn.com/teddy5422/5552668

4.月薪4000元的中產階級過的日子(2011. 10

http://blog.udn.com/teddy5422/5726114

5.陸愈拚經濟 收入差距愈惡化(2012 . 2

http://blog.udn.com/teddy5422/6297262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ddy5422&aid=7136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