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期待變遷時的新領袖!---- 南方朔
2016/09/25 15:48:05瀏覽356|回應0|推薦0

2016-09-25

偉大的詩人,必定也是偉大的哲學家和政治思想家。廿世紀愛爾蘭傑出詩人暨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葉慈(W. B. Yeats)就對政治及社會的混亂作了非常精準的描述。所謂的政治混亂,乃是「中道難守」,萬事萬物則告解離,淳厚的風俗蕩然,整個國家「上位者毫無信心,下焉者都是滿腔的激情。」

當權者中道難守 社會騷亂必起

因此所謂的「混亂」,是和政治的變遷密切相關的。如果政治變遷,當權者不能堅守中道,必然使得各種激進勢力崛起,於是每種人都認為自己吃了虧,大家都追究自認的正義。由於當權者放棄了應該堅守的中道,他們自然隨波逐流,淪為「平庸」(Mediocrity)。「平庸」指的是缺乏治國的理念和作為,它只求沒事般的平安過日,最後自然是平安不可得,反而是社會因為平庸而更加騷亂。

前幾年,紐約大學的法律心理學教授蒂勒(Tom R. Tyler)曾對美國民眾為何會服從法律及規則而不惹事鬧事,作了實證的調查研究。他的研究團隊最後發現到,訴諸「認同論」、「衝突論」、「懲罰論」或「權威論」,都無助於人們的守法守紀,只有堅守做事的「程序正當性」,才可形成有效的治理,始能重建法律命令的權威,讓民眾對行為規範知所節制和順從。蒂勒教授從心理學角度討論社會的秩序,其實也就是肯定了一種老生常談。那就是基於中道的有效治理,才是權威正當性的真正核心,訴諸其他價值,都無補於實際,只有興利才有其他。興利才可以收攏人心,興利之後的除弊,除弊的阻力自然無法形成。如果缺乏興利,只是在除弊上大肆炒作,則除弊的效果也將無所助益。

台灣從二○一四年起進入了政治改變的年代。二○一四和二○一六年兩次選舉,就是人心思變的結果。但人心思變是一回事,趁著這個難得的時機,必須有新型態的領袖人物崛起,則是另一回事。但由過去兩年的表現,我們卻可說,台灣的政治人物並沒有回報思變的人心,創造出新的治理模式,以至於今天的台灣反而是混亂的程度加劇,台灣的政治人物對不起思變的人心。

柯文哲只打弊缺政績 評比崩跌

就以台北市長柯文哲為例,他在人心思變的大環境下產生。照理說這個民間素人,最應該有素人情懷,對市政作出改革。但過去一年多裡,柯市長專心於主打前朝弊案,對自己任內應有的政績卻疏於照顧。當一個政府缺少了政績指向作為市政團隊的黏合劑,於是整個市政團隊相當鬆散,少了新氣象,一年八個月裡,市政團隊走了十二位一級首長。如此鬆散的市府,乃是歷任市府之最。柯市長的折舊速度之高,已是歷任之僅見。最近「天下雜誌」對廿二個縣市長作了評比,柯市長居然沉淪為倒數第二名。柯市長沒有做甚麼壞事,但也沒有做甚麼好事。現在時代變了,沒有做甚麼好事,就已是一個政務官最大的缺點。我對柯市長曾期望極深,而他竟沉淪如此之速,真應了「在那裡站起,也在那裡摔倒」這句老話,這也印證了一個政府如果缺乏政績指向,它是難以持久的。

柯文哲症候群 蔡政府應引以為戒

而這種「柯文哲症候群」,現在也發生在蔡英文政府身上。最近「台灣指標民調」發布了最新民調,蔡英文總統的執政表現,有四十.八%滿意,四十一.八%不滿意;而林全內閣則是三十一.七%滿意,四十七.二%不滿意。蔡政府百日還沒有多久,就已經不滿意度超過滿意度,這是非常的警訊,我們可以作如下的解讀。

─蔡政府打從上任起,就沒有堅守住「中道」立場。自從華航空服員罷工事件起,蔡政府就顯露出它的「媚俗」傾向。而由普遍的經驗,若一個政府對陳抗「媚俗」,各式各樣的陳抗就會受到鼓勵。過去每年行政院大門口陳抗事件不過五十起,林全政府不過百日就已達到一半,政府的「媚俗」已打開了陳抗爆炸的新時代。

─蔡政府的出現,深綠的人士受到鼓舞,他們透過運作、施壓,以及名嘴的造勢,使得政府的決策範圍開始被壓縮,遂日益無法與中道接近。當這個政府與中道日遠,它的決策就失去彈性,它所造成的風險就會增加,衝突性也開始增加。時代變遷後的政府,實應當有自我定位的能力,但新政府顯然缺乏自我定位的本領。

─由於政府平庸,所以經常都是想到哪就做到哪,每次做事都不知所云。一個兆豐案,搞到現在仍是瞎子摸象,不知所云,兆豐案的無能真是少見。另外,政府做事都是想到哪就做到哪,因而每次都捅到新的馬蜂窩。稍早前的雲林小學遷校風波,最新的老屋買賣需要健檢,都是思慮不周,因而治絲益棼,沒事惹事所製造出來的麻煩。政府做事,最忌諱出現這種反面案例,因為它對政府治理的正當性有極大的破壞力,當這種案例多了,政府就失去了公信力。

因此,無論是台北市的柯文哲政府,或是蔡英文政府,都應當以目前出現的警訊為誡,努力於尋找新的中道治理價值,重建正面的政績指向的新標準。當它成了一個新政府,它就不再是某種顏色,而應該變成基本色調不變的彩虹色。這是需要自我努力的新方向,而這正是歷史演變過程中,過渡型政治人物應具有的使命感!(作者為文化評論者)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ddy5422&aid=75687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