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柯蔡民調下滑應有的認知! ---- 南方朔
2016/09/25 15:43:14瀏覽180|回應0|推薦0
2016-07-31

最近台灣有兩項民調非常值得注意。第一個是台北市研考會所做民調,市長柯文哲的滿意度只剩四十二.四%,較三月下滑十三.六%,不滿意度攀升到四十三.八%,這表示柯文哲的民調已越過了死亡交叉。柯文哲上任後,去年三月的滿意度高至八十.一%,乃是他的黃金時刻,當時內外媒體都把他視為未來的台灣領袖級人物,但此後他的民調就一路下滑,成為六都之末,現在他的民調首次出現死亡交叉,這意謂著他的公共評價已由正轉負,這對一個政治人物乃是重大的警訊,也可能是他已過了不歸點。一般而言,過了不歸點,可能就會加速下滑,盛況不再。柯文哲乃是素人從政的第一個英雄,因此他的民調下滑具有極強的指標性。

另一個乃是台灣民意基金會所公佈的民調,上任兩個月蔡英文總統的支持度雖然仍有五十六%的人肯定,但已下跌了十四%。蔡英文由於只就職兩個月,蜜月期仍存,所以下跌幅度仍小,並不會使人驚訝,只能說是她個人聲望的自然折舊,但從蔡英文就職迄今事故不斷,這似乎也顯示出蔡英文比較中長期的民調仍使人捏著冷汗,希望蔡英文不要走向柯文哲的覆轍。

                                                  討好民調政治 柯林頓任內興盛

因此由柯文哲及蔡英文的民調下滑,我就想略談一下所謂的「民調政治」。近年來世界上已有愈來愈多的政治思想家在重新宣揚古典的政治概念。他們指出現代民主政治發展的初期,政治家都有核心的政治理念,相信政治是種總體價值,領導人必須扮演的乃是調節階級矛盾,增加公共福祉的角色。

但這種古典的核心價值到了近代卻日益凋零,尤其是美式民主那種「策士民主」興起後,策士民主強調民意和民意的操縱,所以重視民意的政治手段遂在全世界日益流行,在近代美國政治人物裡,前總統柯林頓就是民意政治最大玩家,對真正重大改革他不屑一顧,卻喜歡對小問題搞民調,政府配合民調,於是「討好民調的政治」遂在柯林頓任上開始流行。

當代美國評論家喬.克來恩(Joe Klein)在《失去的政治》一書裡就明言,遵從民意、搞些小政治,卻荒廢了真正的基本改革,這乃是當代政治愈來愈無趣的真正原因。而台北市長柯文哲就是個個人魅力式的政治人物。他對政治毫無認識,只有素人式的想當然耳。他不知道一個大城市的政治必須領導人率同一群同志一起努力,或許才可略有成就,於是柯文哲上台之初表示出他的素人本色,很獲人們好感,但一到了要解決現實問題時,他那種無團隊、無認識,恣意而為的本性遂告表露無遺,他凡事動輒跑上第一線的作風,其實只是加速了他個人的折舊。

尤其是他一就任就狂打五大弊案,將可以合理解決的問題全都搞成曠日廢時無法解決的問題,遂成治絲益棼,無法收拾的下場。台北市局處長問題重重,士氣低落,做不出積極性的好事,這都敗壞了他的形象。

因此由柯文哲的民調下滑,而且極可能走向不歸點,似乎已證明了一個政治上的天理。一個政治人物當然必須去檢討以前的弊案,但除弊這種負面功能只能是很小的一部份,一個政治人物真正重要的,乃是必須在自己任上建立起自己的功績,有功績就會有口碑,有了口碑,民調就自然不會下跌柯文哲的問題是口碑太少,他自己的功績也太少。所以我才主張,柯文哲若想市民對他有所感念,他一定要努力去創造屬於自己的功績。

至於蔡英文剛剛就任才兩個月,支持度就下滑了十四%,這種民調下滑,雖然仍在正常可預期的範圍內,她不需要太過緊張,但反過來說,卻也不能沒有適當的警覺。蔡英文上任迄今,由於她是在第二線,所以各種問題都由林全概括承擔,蔡自己只受到北京方面的壓力而已,北京方面的壓力對她並沒有殺傷力。但由新政府上台迄今,人們卻已感受到,這個政府的確問題不少,內閣的成員良莠不齊,新政府的許多部門千瘡百孔,特別是涉外事務上,新政府在反應上也不是很得體,至於關係最密切的經濟轉型,例如新南向、生技與長照等,到了今天仍然只停留在泛泛的口號階段。

近年來台灣的官僚階級,早已失去了足夠的問題意識,對政策如何落實也缺乏規劃性的思考能力,系統性能力的欠缺,早已行之多年,蔡政府如果不能有效動員,促使台灣快速轉型及脫胎換骨,繼續蹉跎,時間一久,這本帳就會算到蔡英文頭上,到了那時,蔡英文的民調就會擋不住。所以我才認為,目前的民調微幅下滑,大可不必介意,但看到柯文哲的困境,蔡政府的手下官僚恐怕也不能安心睡大覺,在這個民意如流水的時代,任何當官的人都要提高警覺。

蔡英文續蹉跎 民調就會擋不住

近年來兩位法國哲學家李考特(Dominique Lecourt)及巴迪歐(Alain Badiou)分別寫了《平庸政治》及《後設政治》兩本著作,他們都指出政治乃是哲學,必須有宏觀的視野,如何讓台灣恢復宏觀的警覺心,能從事長期的規劃,可能是目前最需要的!(南方朔為文化評論者)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ddy5422&aid=75686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