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1942年河南大饑荒救災:兩位美國記者記首功
2012/12/04 21:37:13瀏覽205|回應0|推薦0

華夏經緯網   2012-11-06  來源:山東商報    責任編輯:楊馥戎

  白修德最初的目的,也不是為了關心我們的民眾,他是出於一個新聞記者的敏感,要在大災荒裏找些可寫的東西。無非是在找新聞的時候,悲慘的現實打動了他,震撼了他,於是產生了一個正常人的同情心,正義感,要為之一呼。

  [史料記載]

  白修德(1915-1986)是美國人,本名叫西奧多·H·懷特,是美國著名漢學家費正清在哈佛大學的第一位弟子。因為熱愛中國,將自己的名字改成了白修德。抗日戰爭時長期任美國《時代》週刊駐重慶記者,采寫了大量關於中國戰場的報道。194210月,白修德從美國大使館一位外交官那裏,看到來自洛陽和鄭州的傳教士的信件,得知河南正發生大饑荒,便根據這些材料寫了一篇報道,寄回美國發表。但未引起充分注意。《大公報》的“停刊事件”後,當局嚴密封鎖新聞,這反而激發了白修德探尋真相的強烈願望。19432月末,他和另一位美國記者(時任英國《泰晤士報》攝影記者)哈裏森·福爾曼一道,冒著艱險來到河南。

  這兩個神通廣大的美國記者,搭上了一架軍用飛機離開多霧的重慶。一路顛簸,白修德和福爾曼來到了當時的河南省會洛陽。洛陽天主教會主教美國人梅根找來了三匹馬,陪同他們在河南鄉村調查。在馬背上旅行了兩個星期,所見災情令白修德觸目驚心。離開的前一夜,鄭州的政府長官宴請了白修德三人。有心的白修德留下了那晚筵席的功能表,計有蓮子羹、辣子雞、栗子燉牛肉,還有炸春卷、熱饅頭、大米飯、豆腐煎魚等,此外還有兩道湯,三個餡餅,餡餅上撒滿了白糖。白修德說,這是我平生吃到的最漂亮和最不忍吃的一席菜。

  白修德意識到,只有讓外界知道情勢之嚴重才能挽救災區無數人的生命。於是,白修德根據自己掌握的情況寫成了《等待收成》一文,因害怕被扣壓,他沒有發回重慶檢查便將報道通過洛陽的商業電臺發回美國紐約。1943322日,白修德的報道在美國《時代》週刊發表,文章引起了巨大反響,一些美國人士開始通過教會等機構向河南災區提供救援。回到重慶後,白修德去找了所有能找到的人反映情況。人們告訴他,在中國,你找別人都是白找,沒有用。只有蔣介石說話,才能起作用。見蔣介石是不容易的。白修德已經得罪了宋美齡,只好去找孫中山夫人宋慶齡幫助。宋慶齡努力了五天,蔣介石終於接見了白修德。白修德清楚地記得,蔣介石在開始聽取他的報告時,帶有明顯的厭惡情緒。他向蔣介石申明,軍隊的強徵軍糧讓老百姓陷入無米之炊的境地;救災物資根本就沒到災區;大批農民逃荒要飯,幾百萬人饑餓而死;在受災最重的地方,甚至發生了人吃人的現象。

  蔣介石眉頭一蹙,趕忙打斷了白修德的話頭:“白修德先生,人吃人的事在中國是不可能的!”

  白修德:“我親眼看過狗吃人!”

  蔣介石又否認:“這也是不可能的!”

  話已至此,白修德只好將等在辦公室之外的福爾曼叫了進來。福爾曼的手中,拿著他們在河南災區拍攝的照片。有幾張照片清楚地顯現,一些野狗正站在沙土堆裏扒出來的屍體上此刻,蔣介石的態度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他相信了白修德和福爾曼的報告。之後,在這個中國一號人物的強力干預下,河南的救災行動還是迅速啟動了。

  [人物命運]

  1944年初白修德返美休息,開始著手寫作《中國的驚雷》,這是記錄他訪問延安的作品。出版時由寫《西行漫記》的斯諾作序。白修德堅信中國內戰將會爆發,而蔣介石會一敗塗地。因為對蔣政權的反對,白修德被認為親共,在麥卡錫主義興起時,職業生涯受到很大的影響,不得不遠走歐洲。

  福爾曼畢業于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東方語言專業,1930年初來到中國。1944年夏,福爾曼衝破重重阻礙,從國民黨控制下的重慶一路北上,到達延安及華北抗日根據地進行戰地採訪,向全世界真實報道了抗戰聖地延安,寫下了轟動中外的《紅色中國報道》(此書後來被譯為 《北行漫記》),被譽為《西行漫記》的姊妹篇。

可參考:

1.陳奎德:大饑荒與毛澤東之責

 http://blog.udn.com/teddy5422/2499708

2.楊繼繩的《墓碑》

http://blog.udn.com/teddy5422/2710380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ddy5422&aid=7093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