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基隆.獅球嶺古道】---- 轉載
2012/11/15 06:30:27瀏覽280|回應0|推薦5

近年來山友稱這條越嶺路線為「獅球嶺古道」,其歷史可追溯久遠。1654年荷蘭人繪製的《淡水與其附近村社暨雞籠島略圖》及報告書就已提及:「..從雞籠港灣沿著小河流到八暖暖(Perranouan)地區或山崙之路。」

「八暖暖」,即是指今日的八堵、暖暖一帶。這條舊路在清代也是最早的淡蘭古道路段。商旅由台北盆地循基隆河至八堵,越過獅球嶺至雞籠,然後由八尺門漁港乘船東行,至深澳,經貢仔寮,越過嶐嶺,進入蛤仔難(噶瑪蘭)。嗣後,以海道涉險,古道改經暖暖、瑞芳,越三貂嶺,經頂雙溪、貢仔寮越草嶺,進入噶瑪蘭。

從八堵火車站出站,循小路,約1520分鐘,可抵達麥金路與八德路交叉附近的「五十人公祠」(註1)。廟匾透露了此地的舊地名-「港仔口」。這裡是清朝時期的八堵渡。《淡水廳志》記載:「八堵渡,廳北百七十三里。官渡,船一,往大雞籠要路。」正是昔日通往基隆的古道要津。

「五十人公祠」反映了先民拓墾的悲歌。五十位乾隆年間來此地開墾的安溪移民,因遭逢瘟疫,四十九病歿,一人下落不明,後人循跡至此,收其遺骸,合葬於此地,為緬懷五十人拓荒開基之功,而尊奉「五十人公」,並立祠紀念。沿著廟前的八德路續行,在高速公路涵洞前右轉下坡小路,不久,穿越高速公路匝道下方的人行地下道,抵達山腳下的聚落。循石階而上,至「八德路7827號」民宅前,取右行,直通到底,即接登山口。

上行約500階即抵達一小廟,供各式神像。此處即為「三角洲嶺北峰」,海拔155公尺,仍循主路續行,不久抵達六角亭。由涼亭至獅球嶺砲台,約10分鐘,皆昔日舊路。爬上碉堡高處,為獅球嶺展望最佳處,基隆港灣盡收眼底。

獅球嶺砲台建於清光緒10年(1884,除這裡的砲台之外,在東西兩側的山丘,另建兩座砲台做為輔翼,三座砲台連成一氣。以前來過幾次獅球嶺,卻無緣一探。獅球嶺東砲台、西砲台,成了今日之行主要探訪的景點。由獅球嶺砲台前行,隨即遇叉路,左往鎮安宮,右往東砲台。約七、八分鐘,在「獅球高分25分右6」電線桿之前,遇右叉路。進入叉路,循稜上行,至末段轉陡,雜草稍多,約六、七分鐘,抵達「獅球嶺山」的東砲台。

砲台區有一棟石砌拱磚營舍,類似獅球嶺砲台的營舍,但荒廢久,老樹樹根如八爪章魚盤繞牆垣,樹根猙獰又似樹妖魔爪,盤住營門入口,顯得陰森詭譎,而壁磚附滿樹根蔓藤。碉堡頂處盡是蔓藤青叢,周遭野竹漫生,地面覆滿落葉枯竹,一片荒涼蕭瑟。歷史滄桑之感油然而生。

離開東砲台,循原路返回鎮安宮叉路,循主步道往下走,順道一訪附近的「平安宮」。平安宮是基隆最大的土地公廟,據說也是基隆最早的土地公廟,想必昔日的古道曾路經此地。古廟已重修,煥然新穎,但保留不少歷年重修的古碑。廟前的一對石獅,左獅是由林朝棟所捐獻。林朝棟在獅球嶺對外的兩次戰爭中,都曾率領團練兵勇,駐防獅球嶺(註2)。

出平安宮,下石階,沿途有數座日式石燈籠。石階接車道,取左行,循車道前行,經「書院社區」的生態公園時,左叉路有指標往砲台山,經由左叉路越過小山稜,接主步道後,取左行,上行不遠再轉入左側泥土小徑,登上一座小山頭,即為「砲台山」。砲台山的山頂有殘遺碉堡及砲盤遺跡,為獅球嶺西砲台,已成為早覺會的休憩園地。但也因為如此,砲台區有人整理,營舍及砲盤區保存清潔完整,不致於像東砲台淪為樹洞鼠窟般的蕭然殘敗。

獅球嶺三座砲台,沿山陵高處而設,砲口齊向基隆港。基隆砲台之多,冠於全台,砲台各司其職,如大武崙、白米甕 、槓子寮、社寮島砲台,位於最外翼,期殲敵於基隆外海;二沙灣、頂石閣、仙洞等砲台,位於港灣附近,期阻敵闖入基隆港獅球嶺砲台則位於港口最內部,做為基隆最後的防線。

獅球嶺砲台曾歷經兩次對外戰役,一是1884年的清法戰爭,一是1895年的乙未戰爭,戰績一勝一負。一勝而台灣建省,一負而台灣割讓,埋下台灣這百年來的悲情因子。而砲台的戰史既已眧彰於國史,又怎忍見其堙沒於荒煙蓁莽,或淪為早覺會的活動場所呢?基隆文化局整修獅球嶺砲台古蹟時,實應納入東砲台及西砲台,勿使歷史遺跡逐漸消聲匿跡。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ddy5422&aid=7046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