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9/10 09:21:47瀏覽280|回應0|推薦3 | |
台灣經濟今年以來快速下滑,GDP成長率由年初信誓旦旦的「保四」(四%),短短數月竟調降至「保一」,較為悲觀的機構甚至預測可能出現負成長,而景氣對策信號已經連亮九個月的藍燈,可見景氣仍陷在漫長、黑暗的隧道中,看不見亮光。而七月CPI飆升到二.四六%,加上失業率的四.三二%,痛苦指數上升到六.七八,創兩年四個月以來新高。更不幸的是,執政者的無能將使復甦之路更為遙遠,民眾的痛苦更難舒緩。 官方對經濟下滑的說詞,總是口徑一致推給歐債危機,然而,台灣經濟相對於鄰近或主要經濟體,衰退尤為嚴重,顯然歐債危機只是其中一個因素,無法解釋台灣經濟崩壞的事實。倒是吾人注意到一個現象︰即中國經濟的急遽下滑與台灣非常類似,加上台灣經濟向中國嚴重傾斜,已形成強烈的依賴,因此深入探討兩者的連結,或許可以診斷出台灣經濟衰退之病因,進而開出正確的藥方,及時挽救台灣經濟的沉淪。 中國經濟是一個異數。過去三十年以每年兩位數成長,且因有十三億人口,乃晉身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經濟規模與個人所得本不能相提並論,但部分世人惑於中國經濟規模之龐大,竟無視於中國平均所得仍遠低於已開發國家,竟然將中國當成富有國家,並在金融海嘯時期待它扮演救世主角色。 而台灣,主政者由於意識形態作祟,更以實際行動鋪陳中國救世主論的氛圍,「向中國傾斜」導致台灣對外投資絕大部分是台商對中國的投資,出口之四成集中於中國,多數貿易順差來自「台灣接單、中國生產」的三角貿易。換言之,台灣經濟與中國經濟已形成「火燒連環船」的連結關係,中國經濟若是硬著陸,台灣必然首當其衝,相對的,若是「全球還好我獨差」,那也可反推中國已陷入硬著陸的危機。 如今,台灣經濟萎縮已是事實,而中國呢?中國官方已正式棄守多年來具有特殊意義的「保八」,經濟快速增長一直是中共統治的正當性基礎,保八不成,恐釀成社會動亂,增加維穩工作的難度,但中國在長期揠苗助長下,如今要出手振興經濟,顯然力有未逮,只能承認無法保八的事實。而中國經濟之疲弱,反映在最近的一些數據上,包括︰一、匯豐中國八月PMI(採購經理人指數),下滑到47.8,而中國官方公布的八月PMI為49.2,為去年十一月以來首度跌破50,雙雙創下九個月最低點。二、中國七月出口成長僅一%,較平常兩位數成長,不可同日而語,對歐盟更出現十六.六%的重大衰退。三、缺工、缺料、薪資上漲,外部成本大幅增加,掀起企業關廠倒閉潮,亦造成外商撤資,而包括NIKE等跨國企業逐漸將中國生產線遷移到東南亞。股市是經濟櫥窗,今年全球股市大多有良好表現,中國股市卻獨憔悴,上證指數至今下跌四.九%,創四十三個月新低,直探金融海嘯時的低點,更可反映中國經濟孱弱的體質。 其實,風險分散是投資致勝的不二法門。台灣將一切希望押注在中國,所有籌碼皆鎖在中國,完全欠缺風險分散意識,以致像罹患糖尿病,必須中國施打胰島素才能存活,真是自作孽不可活,實在令人匪夷所思。事實證明,「台灣接單、中國生產」,或「台灣出口上游零組件到中國組裝、出口」的模式,皆非國際產業分工之常態,無法產生更高的效益與競爭力。而且,中國將走上扶植本土產業之路,而這不但必然發生,更正在發生,台灣企業被榨乾最後的剩餘價值後,勢必遭到殘酷的淘汰,使得台灣經濟連帶受到重創。而另尋出路是必要的,最好的路徑是︰一台商回流;二是轉向東南亞與其他新興國家。其中最好的抉選,當然是台商回流,才能創造就業機會,產出貨真價實的GDP,然而,這卻需要政府的規劃與執行,而不是馬政府的空喊口號。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