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6/27 20:17:24瀏覽203|回應0|推薦0 | |
2008-04-15 從“人口紅利”對消費和儲蓄的影響來看,勞動年齡人口增長停止或者説老齡人口比例增加在一定時期內並不必然帶來儲蓄率的下降,相反還有可能使儲蓄率進一步上升。在老齡化的初期階段,新進入老齡階段的人往往都有較高的儲蓄率和儲蓄傾向,有人也因此把老齡化的初期階段看成是第二次“人口紅利”期。從這個意義上説,勞動年齡人口豐富的“人口紅利”期結束並非“人口紅利”的真正結束,只要能夠發揮好儲蓄的資金效率,讓資本得到合理的回報,則第二次“人口紅利”仍有可能為經濟增長繼續注入“活力”。 無論從生産還是從消費和儲蓄來看,“人口紅利”都將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成為推動我國經濟持續增長的利好因素。我國經濟目前正處於歷史上最好的時期,同時也是“人口紅利”回報最豐厚的時期。從今後20~30年左右的時間來看,我們不僅沒有理由懷疑我國的經濟增長會失去動力,相反,經濟增長將會更加強勁。 中國的人口紅利 現在,人們談及中國所取得的經濟發展成果時,多與改革開放相聯繫,其實,“人口紅利”也是一個極其重要的因素。通常在從“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長率”到“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長率”的人口轉變過程中,由於出生率下降和死亡率下降有一個時滯期,形成年齡結構變化的三個階段。這三個階段分別具有高少兒撫養比、高勞動年齡人口比重和高老年撫養比的特徵。其中勞動年齡人口比重提高的這個階段,通過勞動力的充足供給和高儲蓄率,為經濟增長提供了一個“人口紅利”。 20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高達5.8%的出生率,製造了中國前所未有的嬰兒潮。自1949年以來,中國人口已劇增7.5億。由於營養、衛生和醫療保健上的改善,中國人平均壽命預期由1949年的41歲上升至目前的72歲,名列低收入國家壽命最高的國家之一。嬰兒潮下,大量廉價、有紀律的勞動力投入社會,投入建設。這批人進入生育期、儲蓄期、消費期,拉動了國內需求,同時製造出43%的高儲蓄率。高儲蓄率帶動高投資,中國的工業化從輕工業到電子業,近年更進入重化工業。 國際經驗表明,在1970年-1995年期間,在東亞超出常規的高速經濟增長中,勞動年齡人口比重中這一有利人口因素的貢獻比率高達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然而,中國的“人口紅利”還能維持10年,最多15年。人口出生高峰已在上世紀70年代出現,之後的人口增長基本上靠慣性和延長壽命來取得。根據美國戰略及國際研究中心(CSIS)測算,中國的勞動人口大約在2015年達到高峰,而總人口高峰在2029年前後出現。國內學者在預測高峰的時間上,與此略有不同,但大方向是一致的,即“人口紅利”已接近尾聲,接下來的是社會老齡化。 20世紀末,以60歲以上的人口比重超過10%為標誌,中國正式邁入老齡化社會。預計到21世紀30年代,中國老齡化將達到高峰,城鎮的養老負擔將大幅提高,醫療費用也隨之大大加重。據統計,2015年中國老年人人數將突破2億,而到2040年將達到4億。中國實行了近30年的人口政策對經濟增長的效果,與其説是控制了人口總量,有助於人口、資源、環境之間的協調發展,不如説是由於人口結構的變化,大大減輕了人口撫養負擔,通過較早贏得年齡結構優勢,提高了人口結構的生産性,並進而通過保持高儲蓄率和勞動力的充足供給,為經濟高速增長提供了重要的源泉。 國家“十一五”規劃提出,要把中國巨大的人口壓力轉化為人力資源優勢,必須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使全體人民共用改革發展的成果。由於歷史和國情的原因,中國低成本的勞動力在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卻阻礙勞動力自身的發展。當前,消費低迷,根本原因是佔人口大多數的低收入群體收入增長緩慢,中等收入群體太小,導致消費能力較低。因此,改變目前許多領域實際存在的“不完全的勞動力成本”狀況,按勞動力成本實際構成完全支付勞動力成本,有利於提高經濟運行的良性程度,尤其是提高勞動力成本,有助於釋放潛在的消費需求。 資料顯示,中國低收入家庭的消費傾向明顯高於中高收入家庭。基礎消費品的爆髮式需求增長,新消費群體的各類新的需求增長,居民消費觀念的更新和消費結構的升級,將啟動中國龐大的內需消費市場。13億中國人,既是生産的主體,又是消費的主體;既是發展的動力,又是發展的目的。面對新世紀戰略機遇期,中國必須從以“廉價勞動力優勢”換取積累的模式轉向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軌道。 人口紅利和人口債務 “紅利”在很多情況下和“債務”是相對應的。“人口紅利”也不例外。具體來看,與“人口紅利”相對應的“人口負債”就是不斷加速的人口老齡化的影響。人口老齡化將會從多個方面影響到我國經濟的持續增長能力。首先,老齡化會帶來社會撫養比不斷提高,勞動力的負擔和成本加大;其次,老齡化會加大消費性人口比例,降低生産性人口比例。第三,勞動力年齡結構“老化”將嚴重影響到勞動生産率。上述三個方面的影響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削弱經濟的競爭能力,並進一步影響到經濟可持續增長的活力。 因此,在我們享受“人口紅利”豐厚回報的時候,不能忘記今後可能會面對的人口“負債”。而要有效地化解將來的“債務”,必須做好這樣兩件事:一是必須長時期保持經濟又好又快增長,二是必須儘快建立起覆蓋全體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 相關閱讀: 1.姚洋:城市化,提高國內消費的正解(2009. 8) http://blog.udn.com/teddy5422/3757983 2.姚洋:城鎮化,結構調整的牛鼻子(2009. 12) http://blog.udn.com/teddy5422/3757993 3.德媒:中國城鄉差距世界第一(2011. 9) http://blog.udn.com/teddy5422/5674943 4.中央社:陸農村人口外移 每天少廿個村(2011. 10) http://blog.udn.com/teddy5422/5798554 5.城鎮人口首度超過農村 中國人口紅利優勢不再(2012. 1) |
|
( 時事評論|兩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