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如何認識中國的“人口紅利”(1)---- 中國網
2012/06/27 20:06:35瀏覽251|回應0|推薦0

2008-04-15

 

所謂“人口紅利”指的是在一個時期內生育率迅速下降,少兒與老年撫養負擔均相對較輕,總人口中勞動適齡人口比重上升,從而在老年人口比例達到較高水準之前形成一個勞動力資源相對比較豐富,對經濟發展十分有利的黃金時期。

人口紅利期

    在人口轉變的後一階段,易出現人口老齡化傾向。由於出生率下降速度和人口老齡化速度不是同步發生的,前者先於後者發生,前者與後者也是原因和結果的關係。在出生率下降初期,出生率下降速度快於人口老齡化速度。在這一人口變動過程中,會形成一個有利於經濟發展的人口年齡結構,也就是少兒撫養比與老年撫養比在一個時期內都比較低的局面,並會持續一段時間。總人口“中間大,兩頭小”的結構,使得勞動力供給充足,而且社會負擔相對較輕。年齡結構的這種變化將帶來勞動力增加、儲蓄和投資增長、人力投資增加和婦女就業機會增加等,從而對社會經濟發展有利,人口學家稱這段時期為“人口機會窗口”或“人口紅利期”。

人口紅利的效益

    嚴格來説,任何完成了人口轉變的國家,都會出現這樣一種“人口紅利”。但最早實現人口轉變的西方發達國家,人口轉變因經歷時間較長,人口年齡結構變化和經濟增長的關聯並不十分明顯,也很少有人注意到所謂的“人口紅利”效應。而許多新興工業化國家尤其是東亞國家因為人口轉變的歷程較短,往往只用幾十年的時間就走完了發達國家上百年才完成的人口轉變歷程,人口年齡結構變化和經濟高速增長之間因而表現出了非常強的關聯性,人口轉變給經濟增長帶來的“紅利”效應開始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注意。

    日本是亞洲最早實現人口轉變和經濟騰飛的國家,“人口紅利”也出現得最早,大約開始於1930~1935年,結束于1990~1995,持續了60年左右的時間。其他亞洲國家和地區包括中國、南韓、新加坡、香港、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和越南等在內,差不多在晚于日本30年後出現“人口紅利”,目前這些國家都正處在人口的“紅利”期。

    “人口紅利”必然帶來經濟增長嗎?觀察上述處於“人口紅利”期的國家,不難發現,這些國家在經濟發展水準方面發展差異巨大。最富裕的國家如新加坡人均GDP超過3萬美元,而最窮的國家越南人均GDP2005年僅有600多美元。相同的“人口紅利”期所導致的經濟增長的不同結果意味著“人口紅利”並不必然導致經濟增長。

    事實上,“人口紅利”更像一個機會,只有抓住這一機會並加以很好利用才能使“機會”轉變為“紅利”。從這個意義上説,“人口紅利”只是經濟增長所面臨的一個有利條件:在一定時期內勞動力資源非常豐富。而這一“有利條件”或者説“優勢”能否轉變為實實在在的經濟成果,顯然依賴於勞動力資源能否得到充分利用。如果在“人口紅利”期,勞動力資源無法得到充分利用,則當人口的“機會窗口”關閉後,“人口紅利”也會隨之消失。

人口紅利和中國經濟

    中國近幾十年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已經成為一個世界“奇跡”。在探討中國為什麼能夠創造經濟增長“奇跡”的時候,很多人認為“人口紅利”的影響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原因,“人口紅利”也因此和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的前景聯繫在了一起。

    我國早在1965——1970年間“人口紅利”就開始出現,但“人口紅利”出現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們似乎並沒有感受到什麼“紅利”的影響,相反則是更多地感受到人口壓力和就業壓力,大量農村剩餘勞動力和城鎮失業嚴重困擾著經濟的增長。只是最近10年來,隨著經濟高速增長,失業人口開始大幅度減少和勞動力資源開始得到比較充分的利用的時候,我們才切實感受到“人口紅利”對經濟增長的有利影響。

    “人口紅利”不意味著經濟必然增長,但經濟增長一旦步入快車道,則“人口紅利”勢必會成為經濟增長的有力助推劑。勞動力資源豐富和成本優勢已經使我國成為世界工廠和世界經濟增長的引擎,但由此也引出了一個令人擔憂的問題:當“人口紅利”期結束的時候,我國經濟還能增長多久呢?要回答這一問題,就必須弄清楚“人口紅利”是如何影響經濟增長的。簡單來説,“人口紅利”或者説人口年齡結構變化對經濟增長的影響主要包括這樣兩個方面:一是對生産領域的影響,二是對消費和儲蓄的影響。

    “人口紅利”對生産領域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對勞動供給上。從勞動供給來看,我國目前仍然處於勞動年齡人口最豐富的時期,但隨著勞動年齡人口增長速度的減緩,勞動年齡人口大約會在2015年左右停止增長。一般來説,當一個國家勞動年齡人口增長停止後,勞動力數量不足的問題會很快到來。但城鄉二元結構使得中國的情況有很大不同,數量龐大的農村人口仍然能夠在相當長的時間內為城鎮提供勞動力資源。中國目前正處於快速城鎮化的過程之中,如果按城鎮人口每年增加一個百分點的速度計算,則城鎮每年會新增1500萬左右的勞動年齡人口。設想中國步入比較發達的階段時,大多數人口70%的人(?)會選擇居住在城鎮,則農村勞動力向城鎮的轉移還會持續20年以上的時間。因此,在可見的將來,我國似乎仍然擁有比較充足的勞動力供給。從勞動力供給來看,“人口紅利”將繼續推動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太過樂觀的預估,即使有60%的人會選擇居住在城鎮,那也要城市化進程的相關配套設施與時間。)

 

相關閱讀:

1.姚洋:城市化,提高國內消費的正解(2009. 8

http://blog.udn.com/teddy5422/3757983

2.姚洋:城鎮化,結構調整的牛鼻子 (2009. 12

http://blog.udn.com/teddy5422/3757993

3.德媒:中國城鄉差距世界第一(2011. 9

http://blog.udn.com/teddy5422/5674943

4.中央社:陸農村人口外移 每天少廿個村(2011. 10

http://blog.udn.com/teddy5422/5798554

5.城鎮人口首度超過農村 中國人口紅利優勢不再(2012. 1

http://blog.udn.com/teddy5422/6045329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ddy5422&aid=6574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