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日本電影】《楢山節考》---- 轉載
2012/06/17 11:55:56瀏覽4091|回應0|推薦4

影片年份:1983
出品國:日本

導演:今村昌平
主演:緒形拳、板本澄子、倍賞美津子

劇情簡介:

    劇情描寫在日本信州深山中的一個貧窮小村子,由於貧困而沿襲下來了一種拋棄老人的傳統-就是所有活到70歲的老人,不管是否依舊身體硬朗,只要到這個年紀就要要被家人背到楢山上丟棄,以節省糧食的支出。

    男主角69歲的母親阿玲婆離上楢山日子不遠了,可是她的身體仍然很結實,這樣的狀況讓她很苦惱。因為擔心長子辰平像他父親那樣不敢背母親上山而惹人嘲笑。阿玲婆故意敲掉自己還很結實的門牙。

    某一天,作為續弦的兒媳婦阿玉來到了辰平家裡,頗受阿玲婆和兒子的喜歡。長孫袈裟吉又娶了西屋家女兒阿松做妻子,不料因西屋家偷人家的土豆而使全家被活埋。阿玲婆教會了阿玉如何捕魚,也說通阿金與次子利助過一夜性生活後,準備上楢山的儀式。

    清晨,辰平背著阿玲婆走上了楢山,山上白骨成堆。辰平忍痛告別了媽媽,返回村子。天上下起了大雪,阿玲婆在山上默默的等待著死亡。

《楢山節考》電影觀賞心得 ---- 劉同學:貧窮的悲哀

   【楢山節考】是深澤七郎在1956年寫的小說,是以長野的姨捨山傳說作為主幹,描寫在信州貧寒地區的人們的生活情形。日本在七世紀時棄老傳說的文獻紀錄,古時候人們生活困苦,老人家到了一定的年齡,即使身體還很硬朗,也必須要由子女背到深山裡面丟棄,任憑自生自滅。看起來很殘忍,但是其實這是在最底層生活下的人們,釋放出被現實壓抑的人性,電影中所呈現出來的接近於『原始狀態』的人們,以及大量用動物交配、弱肉強食的天性,來說明人類原始的動物性,非常赤裸裸接近真實。已經被【文明】包圍許久的人,大抵是會排斥這類鏡頭的,它呈現的過於真實也過於原始。

    信州地區天氣惡劣酷寒,在深山裡面生活的人們都非常的困苦,他們最重要的就是生存下去,如何儲備糧食度過嚴冬,衣食不足自然沒有榮辱觀念,他們的人性都是最原始的、最自然的、當人的生存條件只求溫飽時,生活也只剩下吃與性了。跟電影中大量出現的動物們相同,不是掠食就是交配,只差別人是會使用思想及語言的動物罷了。

電影中有一首貫穿主題的楢山歌,原文如下:

-塩屋のおとりさん運がよい 山へ行く日にゃ雪が降る-

自分が行く時もきっと雪が降るおりんはその日を待ち望む。

這首歌的譯文是:

塩屋的阿取運氣很好,上山的日子遇到降雪。

自己要上山時也一定會下雪,阿玲等待著那一天的到來

    故事中的主角阿玲婆婆,她在69歲那年知道自己終將要面對棄老這個不可違背的習俗種種的心理以及表現,她表現的積極坦然,替兒子張羅續絃的媳婦。在故事前段主軸為【吃】,當孫兒編歌曲說她是有33顆牙的鬼婆婆時,她竟然對於自己69歲依然如此硬朗感覺到慚愧,將自己的門牙敲斷,然後不好意思的對剛來的媳婦說【我老了牙齒不行了,要上山了。牙好胃口就好,身強體健,吃什麼都香,可是在這地方是罪惡的,沒用的老人了,不能浪費孫兒的糧食。】這句話,深刻道出了當時只求生存下去的人們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

    因為貧窮、因為生存環境惡劣、因為自然法則如此殘酷,就連自許萬物之靈的人類,都不得不進行【淘汰法則】。馬斯洛的金字塔需求層次認為:人有五種需求。1.生理的需求。2.安全需求。3.社會交往的需求。4.精神需求。5.自我價值實現的需求。相較於母親的積極坦然面對棄老習俗,兒子辰平相反的卻是怯懦不忍。他內心天人交戰過,儘管不願意將母親丟棄到山上,但是現實最低層次的生理需求都無法達到了,現實問題糧食不足,多一個人也許全家有餓死之虞,然而心裡深處,辰平表現出的,是無法反抗古老習俗的濃濃的悲哀。他的父親就是因為恐懼要被丟棄在山上,在上山的前一年逃了,以致遭到村人的恥笑。最現實的惡劣生存條件,將人性扭曲到無以復加的悲哀,將此種殘酷的行徑奉之為【傳統】,並牢牢遵守。食物的匱乏將人類社會所有美好倫理價值上層建築打擊的屍骨無存。

    阿玲婆一方面積極坦然的面對此一吃人傳統,但是在另一方面,她也成了群體價值一環的幫兇,雨屋一家因為沒有節育人口過多而偷了村裡的糧食遭到村人活埋,其中包括了已經懷了她次子小孩的媳婦。雨屋中的人說是因為孩子多才偷糧食,村人反駁:孩子多是誰生的?辰平的弟弟利助與人打架也說過:你還不是差點就做了肥料。雨屋中的主人因為本能不肯丟棄孩子以致於遭到活埋,這說明了在此嚴酷的生存條件下,所有的生育,都只能是服務其必要性的繁衍。

    【楢山節考】中人們的生活不是吃就是性,導演運用了大量的動物交配鏡頭,來說明人類的動物性,動物做的,人類也是這樣做,並沒有高尚到哪裡去,弱肉強食、自然淘汰、最原始的本性,在只有最基本的生存條件下,發揮的淋漓盡致。今村導演絲毫不避諱的把利助的性的需求攤開在觀眾面前,讓最醜陋的人類本性直射到我們眼中,說真的,文明面具戴太久的人,即使自己幹的事情比利助醜一千倍,但是一旦攤開在陽光下逼迫我們面對,還是有些的震驚於我們本來的面目。

    辰平揹母親上山的這段,可說是全片的高潮。沒有對白,只有母子兩人沉默的走著山路,一步一腳印。辰平小時候,也埋怨過父親為什麼不盡快讓奶奶上山,天真的孩子並不知道【上山】意味著什麼,如今他懂了,還親自執行,也明白了父親當年的不忍,但是有什麼辦法,這是傳統阿。無法與之抗衡的同儕壓力、群體價值。不管它是對是錯,他們都必須遵循先人走過路徑,動物界中也有群體莫名奇妙的自殺、鯨豚集體擱淺,鼠類集體跳崖,牠們沉默著遵守著血液中不可違的天性。而人類,則是依循著以往的經驗累積,判斷出最適合生存的法則,然後將之化為不可違逆的傳統。

    這對母子,上山的路上默默的彼此照應著。辰平受傷了,母親細心的包紮;辰平要將飯糰留給母親,母親卻堅不接受,平靜的接受命運。而辰平在回程的路上見到鄰居將父親五花大綁的送上山將之推落在深谷,他也只是沉默的看著,並未責備。因為,他做的也是同一件事,只是母親的坦然,他們做的比較有體面罷了,換了我們,又能比他們好到哪裡去呢。想想現今社會,子女虐待、施暴父母,對他人暴力相向,為了爬上更高點而不擇手段。導演或許有意藉這段對比諷刺所有人,你們只是比較體面的做著跟影片裡面的人們一樣的事情罷了,人活在世基本的不就是吃跟性嗎!撕開來看,有什麼資格嫌棄他們醜陋呢。

    【楢山節考】在於今村導演將人類的生活推到了最邊緣,不如此做,生存就會受到很大的危機,所有的倫理與道德說教在【生存】面前,都顯得這樣蒼白無力。就如同影片中各種各樣的動物掠食,別忘了人類也是在這個大自然食物鏈上的一環。貧窮,讓許多本性暴露無遺,【衣食足才能知榮辱】,或者只有餵飽了人類,才能談倫理道德吧。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ddy5422&aid=6551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