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資本主義的茅山術法
2012/06/08 06:44:22瀏覽493|回應0|推薦3

李尚仁 20120606

由電子業轉行的地產大亨,日前因涉及非法炒房遭到檢察官偵訊。報載該大亨有名言,曰:電子業是「茅山道士」──毛利只有百分之三到四,地產則不然,只要買塊地擺在那邊,什麼都不用做就會幫你賺錢。雖有消息指出他否認上述談話。但不論如何,「茅山道士說」確實生動描繪出台灣政治經濟的實相。
   
綜觀近年台灣房地產,尤其台北市,不論國際景氣起伏、也不管大多數人實質收入停滯,行情只漲不跌。此非尋常現象,而是稅制、土地政策與貨幣金融政策共同創造出來的吸血怪物。這除了使貧富不均問題益形惡化之外,還可能造成其他問題。在此先做個歷史場景跳躍。伍爾夫(Eric Wolf)在其名著《歐洲與沒有歷史的人》指出,歐洲崛起與擴張和其對商業重視密切相關,而歐洲商人積極進取不惜冒險開創大航海時代,原因之一在歐洲貴族經常限制商人擁有土地,商人只好把資金與賺得的利潤投入開拓市場與技術改良,冒險遠赴海外探勘未知境地亦在所不辭。若這些商人能以土地炒作穩賺不賠,那歐洲或許也不會在軍事、經濟與科技上崛起。

回到當下台灣,近年被視為龍頭產業的電子業,記憶體與面板已然困頓,產業代工模式的瓶頸也有許多討論。台灣長期以來的政策,大多由政府提供更多租稅優惠與各種補貼(如低廉的電價、供水與土地),來支持產業競爭力。這種做法似乎已經走到極限,且種種負面效應(侵蝕稅基、製造汙染與民爭地爭水)不斷浮現。產業升級呼聲已久,但這需要投入資金,也有不少風險,是相當大的挑戰。

另一方面,假如茅山道士只要使出地產術法,什麼也不做就可「白天賺晚上也賺」,那又何必辛苦練功乃至冒走火入魔之險來提升修為?私人資本何必冒險投入其他產業?銀行融資會偏好養地的建商,還是冒險開拓的企業和遭遇困難的中小業主?該大亨轉戰地產或許是個案,但也可能是不好的徵兆。此外,越來越多專業人員買不起北市房子,辛苦養成專業技能的收入與房價相形渺小而無奈,這對社會價值觀的走向乃至國家長遠發展,都有難以估計的負面影響。

觀察近年台灣,看到產業升級困難、實質薪資下滑及只漲不跌的房市。這些現象有怎樣關聯?筆者並非研究此領域的專家,不敢多說。但除了都會無殼蝸牛望屋興嘆,台灣現已有大量閒置的「科學」園區和工業區,卻屢見政府不斷藉此名義強徵良田的圈地惡行,就算門外漢也無法對稅制、產業發展、土地政策與房產炒作之間的畸形關係視若無睹。(作者為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副研究員)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ddy5422&aid=6527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