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6/11 20:28:05瀏覽143|回應0|推薦0 | |
2014年02月15日 記者秦雨霏編譯報導 中國關鍵的影子銀行機構已經積極的加強了對房地產的撥款,在這樣一個借貸機構面臨著舊貸款無法償還的風險越來越大的時刻,這是一個戰略的顯著轉變。 《華爾街日報》2月14日報導說,根據週四由中國信託業協會發佈的數據,在2013年最後三個月中國信託公司提供給房地產行業的新資金比一年前增加十倍。這個增加是發生在信託公司整體借貸增長放緩的時候。 在中國,信託公司從投資者那裏籌集資金然後向公司放貸,或購買股票或投資各種資產,從債券到陳年老酒。他們近年在推動經濟當中扮演了一個關鍵的角色,提供了數百億美元的資金給地方政府基礎設施工程,煤礦公司和其他難以獲得信貸的企業。 監管機構已經警告銀行限制它們敞露於這樣的借款人,因為擔憂它們將難以產生現金償還貸款。截至2013年末,信託公司擁有10.9萬億元價值的管理資產,比一年前的7.5萬億元增加了46%。信託公司面臨著一些借款人無法還債的越來越大的可能性。使得它們難以履行對投資者的責任。 2013年09月04日 記者任義報導 9月3日,國際著名評級機構標準普爾就剛剛發佈的《中國50大銀行報告》進行解讀。認為未來2至3年,出口、產能過剩及地方債三大風險臨頭,出現的大量壞賬將給中國銀行業的信用評級帶來極大壓力,個別中小金融機構可能破產,個別區域可能出現風險集中暴露,並由此加速銀行機構的商業化整合。 這是標普連續4年就中國前50大銀行信用狀況發佈專題報告。與往年有所不同的是,今年的報告對銀行的分類首次增加了政策性銀行組別,主要考察了5大國有銀行、12家股份制銀行、3家政策性銀行,以及30家資產規模較大的城商行和農商行。9月2日,中共銀監會主席尚福林透露正在研究銀行業退出機制,被外界認為中共當局已認識到大陸銀行業瀕臨破產的風險已經非常高,而提前釋放出的一種信號。 標普資深董事廖強表示,建立包括銀行業破產制度、存款保險制度等在內的退出機制,方向無疑是確定的,否則對銀行的行為就沒有紀律約束。廖強稱,與10年前相比,中國可以辦理存款業務的金融機構數量已經從數萬家縮減至1000多家,銀行數量在10年間縮減九成,未來2、3年,商業銀行的兩級分化加劇,市場壓力下,銀行業的整合意願將更加明顯。 最近一次信貸熱潮所蘊含的風險正浮出水面。標普分析師們稱,經濟大環境的壓力將造成中國非金融行業連續3輪資產重組浪潮,包括出口行業、產能過剩的製造業及基建相關行業,以及地方政府平台自身,之後銀行體系出現大量壞賬,部份中小金融機構可能破產。 同業業務亦是銀行業危機擴散的導火索。由於過去1、2年銀行同業業務不斷加槓桿,2012年末對同業融資最為依賴的前10大銀行中,有些相對新增資產規模的占比已經在50%以上,即使排名第10的銀行也在30%以上。摩根斯坦利的最新研究報告表示,預測中國高風險信貸率達9.7%,接近10萬億人民幣。地方融資平台、建築業、製造業和貿易融資類的信用風險最值得關注。 中共地方融資平台高風險貸款占該行業總貸款的25%,建築業高風險信貸率達18%,製造業高風險信貸率達17%,貿易融資類高風險信貸率目前達11.6%,但大摩認為未來可能大幅上升,最需要警惕。 |
|
( 時事評論|兩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