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1/08/17 12:58:06瀏覽322|回應0|推薦0 | |
2011-08-13 歐洲債信危機和美國的衰退愈演愈烈,一周以來全球金融市場動盪,全球股市暴跌、黃金狂漲,顯示國際間對經濟前景陷入二次衰退的憂慮達到高峰,更是對歐盟和美國處理債務和提振經濟能力的不信任投票,相信接下來國際間會更關注中國大陸經濟情勢。 作為崛起的大國,以及新興國家的首腦,中國大陸對於越來越近的二次衰退以及美國實施QE3的可能,都無法迴避。 正確解讀數據避失誤 在此關鍵點上,中國大陸不可能再扮演全球救世主,但是穩住自己的經濟則更符合全球的期待。由於中國大陸經濟在內外各方面所遭遇的壓力,都是前所未有,因而北京當局應該更務實看待經濟增長走緩的趨勢,以為因應。 務實看待經濟增長的第一步,就是務實地解讀經濟數據。例如,大陸海關總署公布7月外貿情況時,刻意強調出口年增率為20.4%,以及貿易順差314.8億美元,創下30個月新高的正面解讀,但是卻忽略今年3至7月,中國大陸出口增速分別為35.8%、29.9%、19.4%和17.9%及8.04%,實際上出口增長連續5個月呈現下滑。這種報喜不報憂的經濟數據解讀,就是不務實的觀念,小則可能影響投資人的判斷,大則可能導致北京在經濟政策上的調整失誤。 第二步就是該務實看待人民幣的升值趨勢。對照現實情況,無論經濟是否有所謂的二次衰退,人民幣升值壓力都不會減少,尤其是美國被迫實施QE3的可能性大增,一旦實施將會加劇全球金融市場流動性泛濫局面,熱錢竄流中國大陸的困擾更大,趁此機會加快人民幣完全自由浮動,絕對有其必要。任何想要和緩人民幣升值的措施,都是不切實際,且要付出極大代價。 第三步就是調整十二五規畫不切實際的目標。十二五規畫有些項目看來是做不到的,但是大陸從中央到地方,普遍存在「數大就是美」的心態。例如,去年6月重啟匯改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已升幅直逼6%,設定十二五期間基本工資每年調漲13%的目標(相當於十二五期間薪資成長84.24%),反讓出口業的經營環境日漸艱難,齊頭式的高幅調薪政策就是不務實。 其次,依十二五規畫到2015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大陸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要達8%;2020年占GDP的比重更要達15%。按照近幾年中國大陸GDP的發展速度及規模測算,預計2015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約4.3兆人民幣,2020年將達到11.4兆人民幣。雖然各地方政府極盡浮誇投資新興產業,但由於戰略產業的相關產業發展政策幾未出台,戰略性新興產業至2015年間要實現24.1%的年均增長速度,2016年至2020年要實現21.3%的年均增長速度,無疑是緣木求魚。 簡而言之,外在經濟環境的波動和頻率都加快的同時,北京當局應當務實調整政策,並要注意刺激經濟的矯枉過正的教訓。例如北京因GDP成長落後,又開始補貼購車,以拉抬GDP成長,簡直是匪夷所思,過多的盲目補貼措施,都應該極力避免。美國對中國大陸的經濟戰略步步進逼,北京更應該步步為營,經濟政策務實保守,才是最好的策略,「數大就是美」的舊思維應該徹底揚棄。(作者為中華徵信所總經理) |
|
( 時事評論|兩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