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美國經濟大蕭條(二)-新政(New Deal) ---- 轉載
2011/06/01 17:15:49瀏覽677|回應0|推薦0

By Rus,  2009.1.18

羅斯福和新政

胡佛總統在背負經濟政策無法生效下, 被人民拋棄, 連任失敗, 由羅斯福當選, 並於1933年就任.就任總統的羅斯福面臨的是一個高失業、通貨緊縮、經濟衰退的美國. 因此,在上任幾週內,  他大膽提出了他的改革計劃, 新政(New Deal).

新政一般為劃分為二部份, 第一部份(First New Deal)1933-1934, 主要在整頓金融和透過政府力量保障勞工和農業. 具體作為有:

·         成立防止經濟衰退和通貨緊縮的專責機構NRA, National Recovery Administration (這個機構後來被判定違憲)

·         NRA設定企業最低工資、最低售價(避免企業間的削價競爭)、勞工工作環境

·         鼓勵工會要求企業提高工資 以增加勞工的購買力

·         透過農業調整局(AAA)要求農民降低農業生產以提高農產品價格

·         強制銀行停業整頓, 淘汰不良銀行, 1933, 共有4,004家銀行停業或併入大型銀行. 當時停業銀行的存款者最後可拿回85%的原存款.為此, 國會後來通過了成立FDIC (Federal Deposit Insurance Corporation, 聯邦存款保險公司), 重新建立了人民對金融系統信心

·         暫停金本位制度: 讓美國政府可以開始印鈔票不必再受黃金儲量的限制, 或是必須調高利率來維持幣值. 政府也不再提供美元兌換美元的保証. 進而限制民間持有黃金. 私藏黃金為犯法行為. 所有黃金均有政府以統一價格收購

·         通過經濟法案(Economy Act): 所有公務員薪水以及支付退休人員的退休金一律減40%, 並對企業加稅方式, 來籌措5億美元用以平衡政府赤字.

·         廢止釀酒令

·         沿續胡佛時代的金融重建公司(RFC)放款給需要的城市、銀行和企業

·         加強証券管理, 成立証管會 (SEC, Securities Exchange Committee)

·         通過Glass-Steagall Act, 要求銀行切割投資銀行(investment bank)和商業銀行(commercial bank) (J.P Morgan Morgan Stanley 就是因此分家的)

以上的作為, 讓民眾開始恢復信心, 也反映在經濟統計數字上, 整體景氣數字在1933年三月到底部, 之後開始反彈. 以當時的聯邦工業生產指數而言, 1933的三月是54.3, 到了七月卻變成了85.5. 之後開始緩步上揚一直到1937.

至於第二階段的新政(Second New Deal), 則是新加入了Social Security (社會安全)以及透過National Labor Relation Board加強工會的力量, 來降低失業. 這階段最大的成就, 就是失業率從1933年的25%下降1937年的14.3%.

簡單的說, 羅斯福是採用一方面整頓金融業的模式來重建民眾的信心. 另一方面採取近似社會主義的模式, 強化工會脅迫企業不得任意裁員減薪, 以及補貼農業的方式, 讓當時多數的美國民眾(主要是這二項工作)能在收入面先穩定下來, 以避免因為對未來不確定而縮減開支. 我深信,羅斯福總統很清楚, 整個經濟問題的核心就出在信心, 所以多數的出拳都能命中要害. 再加上從胡佛時代, 經濟衰退已經經歷過一段時間了, 因此, 景氣在短時間內馬上見效.

1937年經濟衰退 (Recession of 1937)

正當經濟數字開始好轉, 逐步回到1920年代數字,(失業率除外, 仍偏高) 羅斯福也正準備迎向他的第二個任期到來時, 美國景氣突然在1937年秋天發生逆轉, 失業率開始升高, 失業人口從5百萬急速上升到1938年初近1200萬人, 製造業產出相較於1937年的高峰下降了40%.

由於失業率的再次攀升, 消費者再次緊縮消費.情況一直延續到1938年底. 這一段被稱為1937年經濟衰退 (Recession of 1937). 會造成這樣的原因, 很多人認為是因為羅斯福政府的仇商和鼓勵工會, 造成工會多次罷工, 生產成本上升所致.針對這次的衰退, 羅斯福採取了更積極的財政擴張政策, 他開始真正積極的擁抱凱因斯所主張財政赤字計劃, 他在1937春頒佈了一項高達50億美元的財政支出計劃, 利用政府投資和強化政府的消費力, 來彌補民間消費的不足. 很順利地, 美國這項短期的衰退到1939年就重新恢復了活力.但是更不幸地, 和台灣的六年國建計劃一樣, 也開啟了美國政府舉債擴張的先河. (1937年前, 羅斯福仍致力於財政預算的平衡, 這也是傳統民主黨的主張)

.結束

19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是怎麼結束的? 很多人認為是羅斯福的新政, 或是凱因斯的政府支出擴張主張見效, 因為很多的數字都告訴我們, 美國經濟在1933年後得到改善, 到了1939年後開始回到正軌. 不過, 我想很多人可能忽略的, 是發生在1939的真正大事, 我個人相信, 這件事才是真的挽救了美國經濟, 讓全世界重新回到需求遠大於生產的時代, 那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大戰的發生, 使得供給和需求發生逆轉, 徹底解決了供過於求的情況, 經濟發展再次回到起點。

希望這一次的情況, 不會再以同樣的方式結束.

( 時事評論國際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ddy5422&aid=527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