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談公務員加薪、減薪 ---- 李慶烈
2011/04/18 07:38:25瀏覽489|回應0|推薦1

要談公務人員的加薪,應一同談減薪,有減薪也有加薪才合理。如果經濟指標揚升是公務人員的加薪參考,則經濟指標反轉便該是公務人員的減薪依據。更重要的是,應讓公務人員的加薪與減薪變成一種常態,不再是一種社會中爭吵不休的議題,它不該是一種來自執政政府的恩捨,甚至作為選前利多大放送的工具(但慷的卻是人民之慨)。

公務人員的薪資來自於其他納稅人民,公務人員的平均年薪和其他納稅人民的平均年薪之間,應該有一種相對合理的比例關係(採平均年薪計算,可避免在月薪、津貼、紅利與各種績效獎金等名目間的取巧困擾),以維持一長期和諧的社會關係;建議可以參考各國的現況,以訂出一適用台灣的比例標準,並年年審計前一年一般納稅人民(不包括公務員)的平均年薪之增減比率,據此核算該年或隔年的公務人員之加薪與減薪依據。

如此,公務人員兢兢業業的目標,將包括維持或提升一般納稅人民的平均年薪,因唯有如此,公務人員才有/便有年年加薪的可能(當然薪資不是衡量一個人工作價值之唯一標準)。(作者為淡江大學電機系教授)

*從民調矛盾看馬政府加薪 ---- 鄭佑璋*

拜讀貴版刊登李教授大文「談公務員加薪、減薪」,筆者有些想法。先前《遠見》雜誌調查指出,大學畢業生有四成二的比例打算投身公職,其目的並非為國效力,而是因公務員職務有保障、福利好、退休金不錯。更諷刺的是,這些社會新鮮人普遍對公務員存在「打混摸魚」、「呆板守舊」等負面印象。

筆者以為,若非公務員的薪資有增無減,卻又缺乏行政效率,恐怕不會產生如此令人感到矛盾的形象,而這卻成為時代青年安身立命的志向,凸顯的是整個社會的資源錯置與浪費,更難免讓人擔心未來的公部門行政品質不佳與效率低落。

筆者想問的是:花兩百多億元為公務員加薪,能產生更大的行政效能嗎?如果不行,請問,納稅人為何還要掏血汗錢為「公僕」加薪?須知馬政府舉債屢創新高,用於公共建設的四年五千億竟在三年內花光明年用於公共建設的預算還有缺口,根本就是棄全民福祉不顧而獨厚軍公教。

相較於美國總統歐巴馬此時祭出四大措施,準備在十二年內減少預算赤字,台灣不僅沒有減赤計畫,執政者更無所不用其極地為公務員加薪,這不僅讓國債持續增加,更可怕的是,今天吳敦義為軍公教加薪三趴,明天全民要為吳敦義的決策買單,因為軍公教「活得越久領得越多」的月退俸,可是會讓我們的子孫背負更為龐大的國債。為了我們的下一代,請問:我們還有必要舉債為公務員加薪嗎?(作者為東華大學碩士,高雄市民)

*美國台籍公務員說話 ---- 徐悅心*

筆者為美國聯邦政府公務員,才剛被凍薪,接著差點被迫放無薪假,看到台灣馬政府在舉債之際,還要替公教人員加薪,實在覺得不吐不快。

美國的聯邦政府雇員,在本次兩黨預算惡鬥中,被抨擊為「肥缺」。所謂肥缺,指的就是有醫療保險,少數的退休金(大部分的退休金要靠自己存,絕對沒有十八趴可言),連這樣都要被認為是肥羊,真不知台灣的公務人員要被稱為什麼?

台灣的公務員薪水比國民平均所得高很多,舉世無雙的十八趴,更是聞所未聞的福利,筆者在美國有許多朋友,是在台灣領了十八趴退休,到美國或另做生意或再找工作,十八趴的「加持」不小,令人羨慕。台灣有這樣重視「公僕福利」的政府,不知道台灣人該高興還是該生氣?

不只美國,英國面臨財務困難,也是全面凍薪,連英國女王的薪水也被凍結台灣的經濟情況沒有比這些國家好,公務員的待遇卻早已比其他國家好,在此時又獨對公務員加薪,不知是何居心?(作者為美國台僑)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ddy5422&aid=5105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