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社論:為何馬政府補助中生會群情激憤?
2010/11/11 08:14:49瀏覽272|回應0|推薦1

    同樣是陸委會轄下的「中華發展基金」,為什麼國民黨李政府時期補助中國學生來台研究沒有問題,民進黨扁政府時期延續政策也沒有問題,偏偏國民黨二度執政的馬政府要這麼做就會發生爭議?這是一個非常值得深究的好問題。馬政府為什麼總是動輒得咎,社會信賴感這麼的低?原因恐怕不僅僅出於「時空不同」而已,更關鍵的要害出在:馬政府失去平衡與節奏感的傾中路線,以及內政治理不良所引致的社會相對剝奪感所造成。

    陸委會在民間普遍的負面觀感,以及政策需要性降低的評估下,現在已經宣布自明年元月隨著准許中生來台就學的開放,對中生每月三萬元的補助將要終止。此一修正,對照於這幾天總統府、行政院、國民黨,甚至陸委會針對「前朝」的若干激越談話,難免令人納悶:如果認為是對的,何必叫停?如果體察有所不宜,又何須強辯?這個政權連最起碼的政策溝通能力與促進朝野和諧的誠意都盡付闕如,實在是太要不得了。

    「中華發展基金」設置補助中國學生經費的辦法,始於一九九五年八月陸委會通過的「補助大陸地區研究生來台撰寫學位論文作業要點」。只要回想當時的背景,六月因李登輝訪美導致台灣與中國的關係發展急轉直下,七月中國在台海試射導彈,即可充分理解此一決策的初始緣由,在爭取中國知識份子對台灣的認識與交流,直到二○○○年五月國民黨交出政權,兩岸大環境的氛圍基本上並未有根本性的變化,這個「作業要點」放置在這樣的時空下,目的一目了然。至於民進黨上台後的八年,除了第一年扁政府積極尋求與中國對話,被「聽其言觀其行」外,其他時間不時為了主權的爭執公開隔海文鬥,在此情況下每年平均提供四十四名中國研究生來台兩個月補助金之舉,沒有人會認為是矮化或討好,加以當時台灣整體的經濟條件允許,也鮮有人會質疑台灣與中國人民在國對國的對等尊重前提下交往有何不妥。

    但國民黨再度執政後,與過去二十年迥然有別,馬政府在未經向全民充分說明並獲致共識下,走上了一條向中國飆車的失速道路,車上的人或許有人追求快感大呼過癮,但更多人因此行違背自由選擇而心生驚恐,當愈來愈多的中國人因政策取向充斥在台灣之際,大眾看同樣的「作業要點」,當然會採取不同的視角,其原本的平衡旨趣不僅全失,甚至在政治意義上,更有諂媚討好的加乘效果。

    尤其,三年前,馬英九在競選時告訴大家,只要讓他當選,大家的生活會「馬上好」,如今事實擺在眼前,「好」的只有飆高的房價以及赴中國投資的特定企業,貧富差距擴大的幅度在馬的手上破表,連續兩年都創歷史新高,這些都不是感受問題,而有主計處具體的數據為證故而,馬政府編預算要給中國研究生六萬元津貼,已經不是二年多發出六百八十五萬元這個帳面問題而已了(事實上,以年平均來說,扁政府八年花一千四百七十五萬元,馬政府的數字也是三朝政府中最多的),而是一種嚴重的相對剝奪感。特別是馬政府自我營造超高的期待值,例如六三三,實際卻交出比過去更爛的成績單,「六」一度竟成了失業率,然整個政府不知反省檢討,還總愛把「前朝」掛在口上說嘴,其帶給人民的反差與厭惡感,那就更如提油澆火,一發難收了。

    馬政府不面對真正的問題,現在貧嘴說民進黨也曾嘉惠中國生,這是避重就輕、轉移焦點,更是給自己漏氣。馬政府該問問自己,為什麼李登輝、陳水扁補助中國研究生來台,大家不講話?偏偏馬英九做,台灣學生即群情激憤?陸委會必須立刻公開宣布明年取消?箇中最大的差別,當然在政策的目標導向。同樣用錢,不同的目標,當然會有不同的效果,人民也會評價值不值得。因此,有問題的顯然並不是這紙已經行之十五年的「作業要點」,馬政府的所作所為,才是今天一切爭執的核心問題所在。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ddy5422&aid=4588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