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8/20 07:39:56瀏覽346|回應0|推薦0 | |
部分八八風災災民今年二月住進慈濟基金會興建的大愛村永久屋,但包括南方部落重建聯盟、台灣原住民部落行動聯盟等民間團體昨日痛批,參訪大愛村的官員、慈善團體、慈濟志工絡繹不絕,居民活像住在動物園裡供人參觀,生活備受打擾。 慈濟基金會發言人何日生則認為這種說法「過於主觀」。他說,災民生活面臨許多嚴峻挑戰,志工團體至大愛村參訪是抱著關懷的心情,也盼促進產業重建。他並強調,來參訪的人不會未經同意進入民宅,也不會干擾居民生活。 南方部落重建聯盟成員吳紹文表示,有大愛村居民向聯盟反應,來園區參訪的人會走到家門口探頭探腦,讓他感到很不自在;慈濟社工定期來家中探視次數過於頻繁,好意的關心反而變成壓力。但是也有居民持不同意見。同樣住在大愛村、卑南族的林俊雄說,大愛村內陸續成立串珠、編織、雕刻工坊,參訪人潮來消費,可以促進產業發展。 吳紹文憂心說,慈濟曾表示要將大愛村作為災區安置模範村,是否代表住在其中的居民要一直忍受被「參觀」的生活?台灣原住民部落行動聯盟成員、牧師歐蜜.偉浪舉例,大愛村中有許多慈濟圖騰,又規定不能殺生,與部落文化產生衝突,「慈濟應尊重各族群間的文化與宗教信仰」。政大廣電系系主任郭力昕也嚴詞抨擊慈濟援助災民的做法粗暴,甚至帶有「恩賜」意味;慈濟以愛為名,進行善的壟斷,形成慈善霸權,猶如法西斯。 何日生則建議學者拿出實證,並到現場看過後再評論。何日生也強調,慈濟尊重大愛村居民的生活、傳統文化及信仰,不會強迫居民成為佛教徒;為了族人健康著想,慈濟在大愛村宣導勿喝酒、抽菸,沒有強制性。 【阿大的評論】 投身慈善事務而與受援者產生對立情緒,應是慈濟始料未及的。大愛村的爭議,從不同面向思考,會得出截然不同的觀點,對慈濟驟下評語,對其並未公予。不過,從此爭議事件中可看出,台灣雖常自詡為多元文化並容的國家,其實常常陷入優勢族羣的自我思惟框架中而不自知(例如有意無意間強迫少數族群需學會台語)。多元文化的精義不在於多數族群的我們是否學會原住民或客家人等少數族群的語言,而是要先承認他們是與多數族群的我們是不同的,必須先有承認雙方有不同點的存在,才能進而認知到並尊重對方與我們的差異之處,如此才能建構真正的多元文化國家。 由於慈濟並非單純的慈善機構,其慈善義舉是奠基在其宗教思想理念的實踐基礎上的。多數族群(漢人)將實踐其信奉的強勢宗教(佛教)的儀式行為(慈濟的慈善行為,其實可視為其世俗宗教觀的一種宗教儀式),若是建立在信奉異教(天主教、基督教)的少數族群(先住民)對應關係上,因雙方文化認知上的差異,稍微處理不慎,爭議的發生將是無可避免的。 雖然大愛村的爭議仍充斥著政治化的語言,但深一層來看問題的原委,可看出台灣距離真正多元文化的國家,仍有一段不短的距離待需努力。 |
|
( 時事評論|社會萬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