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尼采「超人」思想在現代社會的適用性 ---- 英文老失
2010/02/20 17:09:42瀏覽1506|回應0|推薦0

2009.12.11

第一節:現代社會的思潮背景

(一)「傳統」與「西化」兼容的現代社會

近代自鴉片戰爭以來,中華民族自信心殆失大半,開始大量接受西方文化,尤自一九一九年「五四運動」之後,中華民族的倫理秩序與信念受到西方衝激,不復具有傳統的向心力,所有關於文化問題的爭論就產生種種不同的觀點,大致上一方面是主張全面認同西方文化,以為中國傳統文化是現代生活的阻礙,必須加以排除;另一方面卻是極力維護傳統文化,認為西方式的文化破壞了中國傳統的道德和社會秩序,在此兩種極端的態度之間還存在著許多程度不同的西化論本位論,與各式的調和論。但無論如何,接受西方文化的潮流已是不可阻遏,現代社會的科技化與商業化,配合物質享受的不斷提昇,遂使社會及個人倫理失卻重心而亟需調整,所以在接受西方文化當中,中華民族的道統亦有其重要性,畢竟傳統和現代的接續是不可任意割裂的,如余英時先生所說:

「現代生活」即是中國文化在現階段的具體轉變,中國文化的現代轉變自然已離開了舊有的軌轍,並且不可否認地受到了西方文化重大的影響。但是現代化決不等於西化,而科技甚至制度層面的西化並不必然會觸及一個人文化的價值體系的核心部份

因此,所謂的「中華傳統文化」和「現代社會生活」是不可截然分為二,今後將是一個中西文化交流會通的時代,而有可能再發展為一更豐富精深的文化。

(二)精神文明失衡的現代社會

現代社會在時潮所驅下,接受了西方思想文化及科技文明的影響甚鉅,而生產技術的精進又帶來了高度的物質享受,其中最大的危機乃是使人易於忘卻人存在本身的問題,及人的個性與真實被埋沒在集體化、大眾化的文明裡而迷失了自己。

自十九世紀屬於唯物的共產主義、實證主義、功利主義、實用主義等風行以來,主張把宇宙看成一種機械結構,把西洋傳統的精神思想、宗教情操、藝術情懷都拿到實驗室去衡量鑑識,欲以平面的數理公式來壓平立體的宇宙和人生,尼采稱之為「平面」文化和「量化」文化,如今尼采所預言的虛無世紀已經屆臨,世界政治上的分裂、戰爭的慘酷、貧富的懸殊、道德的淪喪、以及人性的醜惡等,我們會發現「我們現代人所遭遇的真正危機乃是意義的危機,就是人對人之所以為人的根本價值與意義感到迷失的危機」,首先是人會對自我認識感到迷失,接著對理性與價值失去信心,最後更對整個人生的目標無所適從,於是人心就產生了疏離、虛無、荒謬等種種存在情態,一切價值體系、人性尊嚴、理想憧憬都遭到徹底的考驗。

當今人類面臨的根本危機,主要是心靈和精神的危機,而若想徹底解決此種危機,只有從根本上確立人生的價值、人性的本質、生命的意義,也就是說只有哲學的智慧,才有希望從這個危機時代中,尋獲安身立命的地方。

總而言之,現代社會面對的問題既不是抱殘守缺,也不是全盤西化,而是如何去解釋選取東西文化的傳統,針對時代問題加以創造性的綜合,而如以西方現代思想的實際情形來論,根本沒有任何確定的價值指向可言,甚至在經歷兩次世界大戰、經濟主義的貧富不公和如今的全球暖化危機後,西方在精神與實際政治社會上所造成失衡的問題,是否仍值得我們處處遵循師法亦為一大疑問,所以我們是應用時代的真實需求來改易傳統,但也可以用傳統智慧來改正時代偏失,這都有賴於時人的思維與抉擇了。

第二節:「超人」精神在現代社會適用的可行處

現代工業及科技化的文明社會,使人類似乎無法再誠實面對自己,不是瀰漫著享樂主義的氣氛,就是虛無主義大行其道,兩者都是一種迷失而不知人生的意義何在?傳統的人生哲學若能注入現代的精神並加以闡揚,應能力矯時弊,挽回現代人類所偏差的路向。

但若以西方的生命哲學家尼采所倡導之「超人」學說,是否能作為解決現代社會中精神文明失衡現象的一種可能途徑呢?但畢竟尼采生活的時代背景已能觸及當今的一些問題,並且他高矚前瞻的眼光所預視的現代窘況都已成真,更重要的是他肯定當下人事的價值,追尋生命的意義,並致力於理想的實踐,都使「超人」精神在現代社會有其可行之處。 

(一)不斷自主以創造超越的意志:

中華民族的思想和行為相對缺乏自主性,我們平日做人處事總喜歡依據傳統習慣,落到一個前人早已制定好的形式裡,儘管這個傳統可能不合時宜而失去意義,我們卻缺乏勇氣採取適合自己個性的行徑,這樣生命的活動就會被固定在僵化的模式?,因循苟且慣了之後就會失去創新的意志。而尼采竭力反對習俗制度對人思想行為的束縛,「超人」精神是不斷地否決過去,不斷的自我創造超越,這種向前開創的精神和易經講的「生生不息」有某種意義的相通,更開闊我們思想空間,提供了另一種思考的方式。 

(二)以「命運之愛」克服虛無主義的勇氣:

中華民族以往在農業社會中知足常樂的心態,在現代工業文明裡卻常被曲解為消極退縮,不再是種生命上揚到達極致後的怡然自得,很多現代人既然在機械和銅臭中尋求不到人生的意義,就轉而保守頹廢;這在尼采看來無疑是個軟弱者,「超人」在面對「永劫回歸」的重複存在時,就像個工人經年累月面對著一部相同的機器運作,要是人感到厭煩或無意義的話,就陷入了虛無主義中,但「超人」唯有勇敢接受這個命運,且對它產生一種「命運之愛」,這種勇氣和孟子所說「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及「知其不可而為之」的精神同樣令人激賞,我們亦可藉此來鼓勵自己,以自我超越不息的創造活動,替這原本失去意義的世界開創意義。 

(三)落實於人生的實踐工作:

「超人」的意義不是知識上的認知或形上的冥想,而是實在地在人世間落實一番作為,這也是尼采反動傳統哲學的主因之一,西方的許多哲學家雖然在邏輯的思辨或體系的建立上有卓越的成果,但其私生活的庸俗卻和常人無異,很少有將自己的信念付諸實踐的人,於是理論與生活隔絕為二。而尼采卻是畢生將自己的信念深切貫注於全部行為的人,他嗅出了時代的頹萎氣息,於是他起來大聲疾呼反抗,他要我們渴望高度的攀登,努力去實踐成為更新的人類-「超人」。

其實中國哲學也很重視道德實踐的工夫,如孔子倡「踐仁」;孟子言存養擴充,養浩然之氣;大學講修齊治平;中庸道「誠者自誠,不誠無物」;至程伊川提「涵養須用敬,進學則在致知」;王陽明言「致良知」等,都是注重將道德本心和意識發揮實現,使知行能夠合一。但可惜清代三百年,由於滿族的高壓統治,學者被迫研究沒有生命沒有血肉的考據學,使民族的慧命窒息了,兩千多年的文化學統亦隨之衰竭,如今民國雖已建立九十餘年,而民族文化的生命依然在歪曲迷失之中,未將傳統「生命的學問」落實在整體社會文化的價值體系上,而尼采這種將生命奉獻於信念的實現上,義無反顧的精神,值得一些滿口仁義道德、知識理念,卻不知生命真義為何的現代人深切反省。

第三節:「超人」精神在現代社會適用的困難處

「超人」精神可行之處固然能為現代社會所參用,但基本上和中國哲學所秉持的精神信念與欲成就的理想目標皆不同,其所造成的困難處也能提供我們參考或再加以修正。

(一)詮釋上的困難:

由於尼采不重視嚴格定義的術語,且其思想大都用文學、詩歌的方式表達而缺乏系統,如尼采除了說過「超人就是大地的意思」之外,很少還有其它具體確實的定義,因此留給後人一個非常大的解釋空間,其中最大的誤解就是將「超人」的「權力意志」誣枉為納粹法西斯主義的原動力,引為德意志民族軍國主義的禍首,這對於某些愛好和平人士來說是無法接受的,所謂「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瞻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是以仁愛德性為出發點來謀求感化人心,因此無法贊同「超人」在許多方面詮釋上的偏差。此處的困難乃是因中國人文化歷史背景上的差距,所導致對尼采的認識不清,而主觀詮釋上容易失真,至於以下兩點則是尼采思想本身與中國人觀念的客觀鴻溝,是難以踰越的。

(二)完全棄絕傳統:

尼采思想中革命的氣氛非常濃厚,以一切價值都應重估為原則,去反抗傳統的宗教、道德、及倫理等價值體系,而一昧以「超人」的衝創精神開發新的意義而斷絕了與傳統的聯繫;這對標舉道統以傳承數千年的中華民族來說,是種不可思議的背離行為,於此就突顯出尼采與中國傳統觀念中一尖銳對立的所在,中華民族尊重道統,所謂「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傳統中國文化主調的確是後顧的,但它不輕視時間變易的觀念,乃是與時推移,其「大傳統從不輕視流變,日新月異,並無任何本質性的理由必須抗拒新的物事與發展,在理想上應該表現一種剛健流行生生不己的精神」,儘管時代遷移,人心萬變,某些傳統觀念及行為須配合時潮而調適,但整體道統是我們天性與價值根源之所出,「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也並不是兩個對立的實體,因此在現代社會乃是傳統與西化兼容的自覺意識下,棄絕傳統根本上對我們來說是不可能的事。

(三)不平等的個人主義:

尼采非常突出個人創進的英雄心態,他說:「人類是不平等的,他們也不當平等,如果我不這樣說,我對超人的愛何在呢?」因為羣眾是由許多才智賢愚不肖等各種不同的人組合而成,為求得個體彼此間的和諧,社會乃製造出一種公眾的標準,而這種公眾標準是永遠無法觸及偉大事物之核心,「俗眾」一切講求平等,忽視創造,因此在「俗眾」中會扼殺人的個性。所以「超人」強調孤獨自我戰鬪的重要,而否定「鄰人之愛」的意義,並把人與人之間謙虛、仁慈、溫和等德性視為「奴隸道德」;而中國哲學的價值系統雖也是以個人為起點,但能進一步發展到個人與個人,個人與團體,以及各種不同層次社羣之間的和諧關係,所謂「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便是從人倫關係逐步擴大到政治社會的組織,最後更希望能進入內在超越的價值世界。孟子也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不像尼采只重自我的創進,而排斥與其他人的共同成長,這樣僅是獨善其身的「自了漢」,在中國哲學倫理中是不受推崇的。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ddy5422&aid=3784362